姚承銘
(江蘇省如皋市石莊鎮石莊小學,江蘇 如皋 226531)
摘 要:教師要秉承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效運用限時講授,在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基礎上,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突出教學重點,控制教材應用度;強化自主閱讀,掌握自主度;開展小組合作,把握協調度。
關鍵詞:語文教學;以生為本;限時講授;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9-0080-01
“限時講授”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旨在改革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限制教師的講授時間,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多出來的時間用來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突出教學重點,合理控制教材應用度
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語文學科內容雖然難度不是很大,但涉及內容復雜,且涉及領域比較多,加之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如果沒有重點地直接照搬教材,不僅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不會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篩選,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知識要點,不斷擴展語文閱讀范圍,以此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鄭成功》主要講述鄭成功帶領官兵抵御和反擊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的艱辛過程,體現了鄭成功的英勇無畏和愛國主義情懷。該文的學習重點在于讓學生詳細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過程,明確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進行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先對鄭成功的生平事跡進行介紹,讓學生對鄭成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求學生精讀第五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寫鄭軍官兵的詞句,并著重對戰爭場面進行閱讀和分析,體會戰爭的殘酷以及鄭軍官兵的英勇無畏。在學生學習了《鄭成功》之后,教師要推薦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與鄭成功相關的書籍,以此加深對鄭成功的認識,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強化自主閱讀,合理掌握自主度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要學會依靠個人的感悟來體會作品的情感與主旨。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只靠教師的引導是不夠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嘗試運用限時講授的方法,抽出一定的時間交給學生,由其自行閱讀,促其在閱讀過程中更深入、更全面地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長江之歌》是一篇典型的寫景文章,作者通過描寫長江景色,表達了對長江以及祖國的熱愛之情。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并非單靠老師講解就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的,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閱讀機會和時間,促其細細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在教學該課時,教師可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同學們播放《長江之歌》,并配以相應的圖片和視頻,讓同學們對長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感受長江的磅礴氣勢。在閱讀過程中,同學們了解到長江源于雪山,奔向東海,會自行思考并體會其中的意境,明確其具體所指。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習慣,還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意境進行體會,豐富學生情感,提高學生欣賞水平。在整個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控制學生自主度,讓學生的自主閱讀恰到好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三、開展小組合作,科學把握協調度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推動學生綜合發展,還能夠優化教學形式,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限時講授的方法合理控制授課時間,抽出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協調和引導作用。這種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積極性。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課《小草和大樹》主要講述夏洛蒂·勃朗特和兩個妹妹不怕困難,積極致力于寫作并最終成為文壇大家的故事。教師在帶領同學們初步通讀全文后,要求同學們自主閱讀,并要求他們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思考作者為什么會將夏洛蒂三姐妹比作沙漠中的仙人掌花,她們和仙人掌花有什么相同之處。在同學們積極參與合作并展開討論時,教師要在教室內進行巡視,了解學生的想法,在必要時可給予同學們一定的引導,以此確保他們的思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比如教師可讓同學們分析仙人掌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然后再對夏洛蒂當時所面臨的環境進行剖析,以引導學生正確解答問題。
四、結束語
總體來講,語文知識涉及面較廣,教師不可能將全部內容教授給學生,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主動探索并學習知識。教師要秉承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效運用限時講授,在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基礎上,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薛柏青.透視中國語文課程改革——上海師范大學吳忠豪教授采訪錄[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14).
[2]宋汪洋.談小學語文教學論課程內容的優化[J].教育探索,2015(03).
[3]楊紹玲.新課標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