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桑桑
【摘要】近年,互聯網金融爆炸式發展顛覆了傳統的金融市場,對我國傳統商業銀行帶來了影響和沖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于商業銀行來說不僅是挑戰,更是全新的機遇。商業銀行只有制定正確的發展策略,才能抵御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本文從銀行的經營業務方面入手,剖析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的主要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商業銀行的應對方案,其中包括改善銀行經營理念、建立松弛有度的監管、提高服務質量等方案,以此應對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沖擊,促進自身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現狀 影響 策略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我國自互聯網金融萌芽開始,其主要產品為第三方支付、P2P、眾籌平臺以及互聯網基金的銷售。從艾瑞網、網貸之家以及盈燦咨詢的各項報告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我國互聯網金融都呈現出發展速度明顯放緩的趨勢,其中的問題也日益尖銳,如P2P平臺的壞賬率居高不下,眾籌行業平臺自融現象嚴重等。因此互聯網金融需要向健康、規范化發展的任務迫在眉睫。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的影響
1.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的影響。傳統商業銀行偏向于大企業,忽略了中小微企業,因此眾多中小微企業成了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盲區。時代的發展帶動了中小微企業的擴展,是一個龐大的潛在市場。
以P2P為例,借款者向平臺提出貸款申請,平臺根據資信狀況做出評估篩選,將符合條件的項目公布在平臺之上,投資者根據投標確定是否投資。而貸款業務一直作為商業銀行的主要資產業務,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給銀行的資產業務帶來沖擊。
在2014年前,我國商業銀行短期貸款一直呈現持續增長的狀態,直至2015年,短期貸款大幅度下降,從2014年的336371億元,驟減至2015年的88789億元。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總規模影響不大,但對短期資產業務具有較大的沖擊,這主要是因為互聯網金融目前以短期融資為主。
2.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的影響。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興起分流了部分銀行存款,用戶可以將多余的資金流轉入支付寶,可隨時用于支付。用戶利用余額寶將短期資金進行理財投資,獲取收益,并且互聯網理財收益率明顯高于銀行存款利率,用戶在同等條件下,會選擇收益率更高的互聯網金融。支付寶的出現打破了商業銀行獨攬存款的傳統,給傳統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帶來沖擊。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0年~2014年我國商業銀行的存款總額在持續增長,但活期存款總額的增速明顯放緩,且在2014年~2015年之間驟然下降,從2014年的231608億元降至206146億元。
但互聯網金融的資金最終依然是歸流至商業銀行,所以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存款總額的影響并不明顯,互聯網金融影響的只是商業銀行存款總額的一小部分,即活期存款。
3.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影響。第三方支付結算的出現搶占了原商業銀行在支付結算上的較大市場份額。如支付寶的出現,在支付寶中提現有一定的免費提現額度,支付寶間轉賬無需手續費,這對商業銀行轉賬收費的中間業務帶來沖擊。以五大行財報數據為基礎,用數據證明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傳統商業銀行造成的沖擊。
由上表可以看出,2010~2015年,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該項目上的收入總額呈緩慢增長趨勢,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凈利潤比值相當穩定。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為了應對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相繼萎縮,都一同加大了中間業務的投入。正如上圖可見,中間業務收入的利潤貢獻率并沒有隨著投入的增加而有明顯的波動,也從側面反推說明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沒有特別劇烈。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創新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以其自身的優勢搶占傳統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商業銀行在面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同時,也不斷的尋找自身的不足,努力尋求差距。
1.鞏固客戶基礎,更新市場定位。商業銀行需要各個銀行之間的通力合作。從商業銀行的合作關系中來看,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企業間依然存在著發展空間;從各個銀行的關系來看,商業銀行因堅持以客戶為基礎的策略不動搖,針對金融市場的情況重新對商業銀行進行定位。
正如中國農業銀行所提出的以服務鞏固業務,拓寬核心客戶群。農業銀行在網點轉型方案中提出“一點一策”,將各個分行、支行以及網點結合當地風俗、客戶愛好,提出創新性服務措施,打造農行服務品牌。
2.提高服務效率,創新管理模式。商業銀行應該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做好對策分析,不僅要從內部管理進行改善,還應該分析外部環境,更好迎接來自互聯網金融的挑戰。
為適應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必須不斷更新管理模式,根據用戶實際需求,搜集客戶信息,加快產品更新速度,優化商業銀行業務流程。
三、互聯網金融發展下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一)商業銀行業務方面的應對策略
銀行的主要業務基本上可以分為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以及中間業務三個板塊,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給這三個板塊帶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1.資產業務應對策略。在資產業務上,信貸業務的轉型與創新刻不容緩。商業銀行要主動適應信息化時代的需求,建立大數據體系,完善自身信貸業務。除此之外,商業銀行應拓寬市場,建立綜合性信貸平臺,將傳統的信貸模式向電子化、自主化和跨區域化方向發展。
2.負債業務應對策略。銀行的主要負債是吸收的存款,互聯網金融主要是吸收了用戶小額的閑散資金,影響了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收益。而其矛盾的源頭是在于利率收益較大,在同等條件下,用戶更容易選擇互聯網金融。
在央行調控利率的政策下,商業銀行無法在利率上做出調整空間,因此商業銀行要搶占市場需要重新定位思考,調整策略。商業銀行可以自建支付平臺,積極與電商企業合作。同時,商業銀行應該完善市場,鞏固已有的市場。
3.中間業務應對策略。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影響并不是特別明顯,這主要原因還是客戶在大額消費上考慮到互聯網金融安全性問題以及風險。因此互聯網金融支付之中小額支付占大多數,并享受小額消費的便捷性。商業銀行從中應該重視大數據“云計算”能夠大幅度減少信息不對稱的技術,這不僅能夠避免傳統商業銀行繁瑣的手續流程,也能夠降低客戶的費用。
(二)商業銀行創新方面的應對策略
商業銀行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不但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也應發揮自身的優勢。首先,我國商業銀行歷史悠久,擁有良好的風控系統以及優良的信譽;其次,商業銀行有雄厚的資金,在存貸款風險上幾乎為零;再次,商業銀行擁有大量專業金融人才儲備,有足夠應對風險與挑戰的實力。
而商業銀行受到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最主要的原因是商業銀行在整體化上以及便捷程度上與互聯網金融差距較大,因此,商業銀行更需要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以整體優勢贏取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應朝著綜合化、跨界化的發展方式轉變。
(三)商業銀行經營理念的轉變
互聯網金融爆炸式發展,商業銀行應該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發展動態的關注,并轉變傳統的發展觀念,揚長避短,調整戰略。
1.改變傳統經營理念,重視科技發展潮流。商業銀行應該正視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商業銀行應該積極應對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給銀行業帶來的挑戰,并從挑戰中尋找發展機遇,重新審視銀行的業務。與此同時,銀行業管理層應該認識到“互聯網+金融”是未來金融業發展趨勢的潮流,要利用好互聯網,將互聯網技術與銀行核心業務進行整合,敢于創新。
2.調整經營戰略,互利共贏。互聯網金融迅速興起是新型金融創新的產物。這不僅是產品的多樣化,更重要的是產品間的相互之間匹配度高,操作便捷,組合式產品是未來消費方向。因此商業銀行就要抓住重點,信息技術的互通性,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務。
3.擴大業務范圍,重拾盲區業務。我國商業銀行門檻較高,主要面向大型企業,中小微企業難以獲取貸款。所以,中小微企業在面對銀行申請貸款的過程中處于困境。因此,商業銀行應該關注到中小微這個群體,推出便捷貸款的渠道,優化貸款模式,在保持原有大型企業的基礎上,將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納入發展戰略。
四、結論
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給傳統商業銀行帶來了沖擊,主要是基于互聯網金融操作方法簡便、審批流程快速、成本低廉,但是互聯網金融依舊存在尖銳的矛盾和較大的風險,而潛在的風險并沒有影響互聯網金融給予客戶的舒適感和便捷體驗,反而給傳統的商業銀行造成壓力,進行改革創新,以抵御互聯網帶來的沖擊。這些沖擊主要包括對商業銀行業務模式的沖擊、創新能力的沖擊以及傳統監管模式的沖擊。
其中在商業銀行業務模式中,商業銀行在短期貸款以及活期存款所受的沖擊最大;在創新模式中,銀行從服務、產品等方方面面進行與時俱進的創新,以滿足時代的發展帶給客戶更好的體驗感。
針對互聯網金融所帶來的沖擊,商業銀行應該轉變經營理念,并制定相應的經營戰略,明確自身的優勢,審查自身的不足,保持優勢,在不足之處進行戰略調整。除此之外,商業銀行還應該拓展業務渠道、創新業務、提高業務流程速度。
參考文獻
[1]馮娟娟.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競爭戰略研究[J].現代金融,2013.
[2]李博,董亮.互聯網金融的模式與發展[J].中國金融,2013.
[3]王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4]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5]王新銳.解讀《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知道意見》[J].企業家日報,201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