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潔
摘要:生活中處處存在著語言學,將語言學知識與自己的愛好相結合,在興趣中學習到更有趣的知識也是一種樂趣。流行音樂對于年輕人并不陌生,甚至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會出現,我將結合流行音樂歌詞談一談語言的修辭用法,挖掘出更豐富的語言魅力和語言學的有趣之處。
關鍵詞:流行歌曲;超常規;修辭;陌生化
現在年輕人在工作學習之余,對于休閑娛樂的追求和熱愛越來越多,流行音樂成為放松的娛樂項目之一,之所以稱之為“流行”,可以體現其在大眾人群中的地位,很多歌曲一經創作出,很快就成為“爛大街”的流行歌曲,而它之所以成為人們口口傳唱的歌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歌曲歌詞具有吸引力和其獨特之處,這種獨特之處更是通過運用語言中超常規的修辭手法來實現歌詞“陌生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了眾多繼承與發展兩大分野說的論著。宗廷虎《消極修辭》(1979)、《積極修辭》(1980),吳士文和馮憑主編的《語法修辭學》(1985)把修辭分為“常規”與“超常規”、“規范”與“變通”;鄭頤壽《論語言規律》(1987)認為“以常規變革為綱,來統帥修辭現象可以建立修辭學的新體系”。各大學者雖然術語不同,內涵有些差異,或注重研究常規修辭,忽略變異修辭,獲將常規修辭與變異修辭單獨研究,或將變異修辭單列于修辭體系之外的“一元”修辭學術體系,但都有可以繼承和學習的精華。①本文將從流行歌曲歌詞的角度入手,分析和研究其超常規修辭用法。
一、詞語超常規搭配——詞類活用
在語言的語法結構中,詞是最重要的一級語法單位,是語言中能夠自由運用的最小符號。從語言符號的意義表達上看,詞是承載意義最基本的單位。因此,研究語言符號的意義一般都以詞為基本單位。②詞語活用在語言現實運用中是普遍存在并使用較多的手法,詞類活用是指詞語在實際運用時臨時改變了原本歸屬的詞語屬性,使詞語具有其他詞性的現象。
(一)形容詞使動用法現象
1.“那飽滿的稻穗/幸福了這個季節”(《七里香》)
這一句中的“幸福”原是做形容詞,但這里活用作動詞,具體說是動詞的使動用法,是“使這個季節幸?!钡囊馑迹煌谕ǔJ褂幂^多的修飾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的形容詞,也不同于使用較多的加在動詞后面作名詞成分的詞性,這種創新的搭配,使歌詞體現了特別的含義。
2.“你發如雪/凄美了離別……你發如雪/紛飛了眼淚/我等待蒼老了誰”(《發如雪》)
“凄美了離別”、“紛飛了眼淚”、“蒼老了誰”中的“凄美”、“紛飛”、“蒼老”通常都做形容詞,這里分別是“使離別凄美”、“使眼淚紛飛”、“使誰蒼老”的形容詞使動用法。
(二)動詞活用作名詞
1.“失去了你也是種獲得”(《逆流成河》)
“獲得”通常作為動詞短語使用,例如“獲得奧斯卡獎”,用于名詞或者名詞短語前,但在歌詞中用作名詞詞性,是種特殊用法。
2.“銹跡斑斑的名字/感悟落葉的示范”(《動詞》)
“示范”通常作為動詞來使用,在這里用作名詞詞性,成為“落葉”的賓語。
(三)名詞活用作動詞
1.“苦心選中今天想車你回家”(《富士山下》)
“車”是典型的名詞,是指日常生活中陸地使用的一種有輪的交通工具。而在“想車你回家”這句歌詞中,“車”是“用車載”的意思,整句歌詞是“想用車載你回家”的意思。“車”在這里名詞活用為動詞。
2.“用眼睛去素描你內心的世界”(《第幾個100天》)
歌詞中的“素描”,同樣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的用法,整句歌詞正常表達應該是“畫一幅素描”。
二、修辭方法豐富多樣
(一)比喻
比喻的修辭方法我們再熟悉不過,在藝術性很強的歌詞中更少不了這種普遍的文字藝術處理方法,所以,歌詞中比喻手法相當常見。
1.“不管mi mi la mi/或是mi dao ri si/像一個一個困在凡間的精靈”(《把耳朵叫醒》)
將“音符”比作“精靈”,有種活潑可愛的生動之感,使歌詞靈動有趣,朗朗上口。
2.“如果在你輕柔的嘴角眉間/裝滿了風雨”(《和你在一起》)
用“風雨”來形容人生的挫折和經歷,簡簡單單兩個字卻比復雜的描寫更生動直白。
3.“每段愛情都像動人旋律......你是窗外另外一片風景”(《是非題》)
這里用“旋律”來比喻美妙的愛情,起起伏伏,卻又優美動聽。用“風景”來比喻“與你的相遇”,有美景,也有平淡的景象。
4.“在聽不見的夜里/像沒有人看的電影”(《Stay Here》)
將“安靜的夜晚”比作了“沒有人看的電影”,這是一種奇特的想象,給人以新奇深刻的印象。
(二)擬人
1.“漫天風雪請別再把我的眼淚擦去”(《認真的雪》)
“風雪”本不能夠做出“擦眼淚”的動作,這里卻大膽聯系在一起,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添加了悲傷的情緒。
2.“寂寞也揮發著余香”(《有心人》)
“寂寞”一詞本來不具有生命力,無法“揮發”,但是“揮發余香”的臨時性組合十分新穎。
3.“時光走在靜默的窗邊/陽光再一次爬上桌面”(《最美的時光》)
“時光”和“陽光”不能主動地做出“走”和“爬”的動作,但用在這里卻十分合適,體現出時間的流走和陽光慢慢擴散在桌面上的狀態。
(三) 夸張
1.“就算與時間為敵/就算與全世界背離”(《時間煮雨》)
這里存在擬人手法,將“時間”視為敵人。還有“與世界背離”,這是一種夸張的說法,從時代進步角度說,人無法擺脫世界而獨立生存;從地球自轉角度說,個體的人在世界上,就無法擺脫地球轉動的方向而自己轉動。所以這是一種夸張的手法,表現一種倔強的性格和決絕的態度。
2.“眨眼的時間/芳香已飄散/影子已不見”(《南方姑娘》)
“眨眼間”就是一種夸張,一眨眼之間不可能產生“影子消失”、“香味飄散”的效果。
3.“把所有的春天/都揉進一個清晨”(《春風十里》)
“春天”從理論上來講是很長的一個時間段,通常是三個月左右,“一個清晨”相對于整個春天就是一個較短的時間,大概是三個小時左右,所以正常理論上是無法將“春天揉進一個清晨”的,獨特的想象卻為歌詞增添了太多豐富的色彩,那種情感的抒發將會引起吟唱者的共鳴。
(四)反復
1.“我這里天快要黑了/那里呢/我這里天氣涼涼的/那里呢/我這里一切都變/我變得懂事了/我又開始寫日記了/而那你呢......”(《怎樣》)
反復多次出現的“我這里......那里呢......”不僅在唱出歌詞時有種和諧美和強烈的節奏感,更在情感的表達上體現出一種深深的思念和迫切的惦念。
2.“南方姑娘/你是否習慣北方的秋涼/南方姑娘/你是否喜歡北方人的直爽/南方姑娘/我們都在忍受著漫長/南方姑娘/是不是高樓遮住了你的希望”(《南方姑娘》)
反復出現的“南方姑娘”直接突出了歌曲的一個主題,并增強音樂節奏感和韻律感,形成一個小結一個小結的效果,一氣呵成,流暢和諧。
(五)借代
1.“偶爾會替你分擔你的傷口”(《鬧夠了沒有》)
用“傷口”來指代“傷心的事情”、“難過的情緒”,更簡練形象,適合出現在歌詞藝術中。
2.“一張張/一頁頁/曾經的眷戀”(《初戀》)
用“一張張”“一頁頁”的書信、日記來代指曾經美好而甜蜜的回憶。
三、表現手法:語序倒置
語序倒置手法通常是設置懸念,出其不意,形成特殊效果。歌詞中也不乏這種表現手法:
1.握著手就算天快亮”(《怎樣》)正確語序應該是“就算天快亮,也要握著手”,語序倒置突出了更深刻的情感。
2.人孤寂有誰問/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念奴嬌》)“美人孤寂有誰問”一句的常規語序是“有誰問美人孤寂”,這里倒置一下,突出了“美人孤寂”的表達。
四、押韻
押韻在歌曲詞語中出現頻率也很高,幾乎是最平常的一種,也是歌詞最具代表性的特點。
1.“今夕何夕/青草離離/明月夜送君千里/等來年秋風起”(《時間煮雨》)
這句歌詞的美妙大多在于它“青草離離”、“明月送君”、“秋風乍起”的意象,但歌詞中“夕”“離”“里”“起”四個字都押著“i”韻的使用,更添了歌詞的韻味。
2.“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酒/讓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溫柔/余路還要走多久/你攥著我的手/讓我感到為難的/是掙扎的自由/分別總是在九月/回憶是思念的愁/深秋嫩綠的垂柳/親吻著我額頭”(《成都》)
“酒”、“柔”、“久”、“手”、“由”、“愁”、“柳”、“頭”都押著“ou”的韻,詞句朗朗上口、節奏韻律感強,抑揚頓挫,妙不可言。
3.“與其在你不要的世界里/不如痛快把你忘記......我寧愿留在你方圓幾里/我的心要不回就送你/因為我愛你/和你沒關系”(《方圓幾里》)
“里”“記”“你”“系”都押著“i”韻,不僅歌詞中詞語組合新穎,押韻更是錦上添花,在歌詞的情感表達上多了幾分深沉。
五、結語
“當語言規范走進人們的交際領域時,言語變異也就接踵而至了?!雹坌揶o可說是語言的化妝師,一句平淡無奇的話語加上一些修辭手法,就會變得閃亮獨特,更會在情感上引起更多人的共鳴。歌詞這種出現在藝術場合中的語言現象更需要修辭的裝扮來增添藝術性,以豐富的手法和超常規的詞語組合,形成一種出其不意的效果,以一種“陌生化”狀態出現,形成眼前一亮的新鮮感,在流行音樂中是必不可少的。語言運用成為了藝術表達的工具,這更體現了語言工具的靈活,相信運用語言和文學來豐富藝術,將會產生深刻雋永、奇特動人的獨特效果。
注釋:
①《二元修辭學》許鐘寧,第2頁,復旦大學出版社。
②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第120頁,北京大學出版社。
③徐通鏘:《語言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參考文獻:
[1]陳望道.修辭發凡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胡裕樹.現代漢語[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3]吳士文.修辭格論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6.
[4]許自強.歌詞創作美學[J].詞刊,2008,11.
[5]柴鶯,王曉娥.談談聲樂藝術中歌詞的音樂性[J].大眾文藝,2011年14期.
[6]魏穎.論文學形象表象模糊性的語言構成[J].長沙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7]王希杰.漢語修辭學[M].商務印書館,2010.
[8]許鐘寧.二元修辭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9]宗廷虎.積極修辭[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10]吳士文,馮憑.語法修辭學[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5.
[11]徐通鏘.語言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12]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