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伏英
摘要:高效課堂,就是教育教學效率能達成相當高的目標的課堂,具體來說就是“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可以說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新課改之后,生物學科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是教學時間少、教學任務量大,必修和選修的共同教學加之高考的升學壓力,使得高中生物課程在課改后進入了一種手忙腳亂的應對狀態。
關鍵詞: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生物教學
一、入門法——學會閱讀課本。課本是教材,是范例,是眾多版塊知識的精華所在,更是基礎所在。學好任何一門學科,基礎是關鍵,離開了基礎知識的積累,能力提升就是空中樓閣。因此培養、提升學生的能力,首先要從掌握好基礎知識做起,而“讀”課本是夯實基礎知識的最有效途徑。這里的“讀”很有講究。“讀”不是讓學生機械地閱讀課本,而是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理清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完成對知識的歸納和疏理。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找出理解不透徹的、記憶模糊的知識點,做好閱讀的質疑筆記。通過閱讀,加強了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的記憶,弄清了基本原理和規律的前因后果以及適用條件,更重要的是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二、合作法——學會合作交流。在課程標準中,教會學生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是核心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促進作用。教師可根據性別、興趣愛好來安排小組合作學習,這樣的安排有利于小組的交流討論,使學生之間能取長補短。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分享交流的機會,這也實踐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
例如講解基因重組概念時,有學生問:“在孟德爾的實驗中,高莖豌豆(AA)與矮莖豌豆(aa)雜交后,子一代的基因型為Aa,這是否說明豌豆發生了基因重組現象?”對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學生間的看法不同,有的認為是,有的持否定的態度。針對這種情況,我提議學生分組討論,然后相互交流。學生之間討論的很熱烈,最后學生一致認為應該從基因重組的定義入手進行判斷,該定義界定了基因重組發生的范圍是“非等位基因”之間,而A和a是一對等位基因,故子一代并沒有發生基因重組。
三、轉化法——復雜問題簡單化。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內容極其抽象難懂,比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過程、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免疫的機理等,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想象能力,善于把抽象內容形象化,變繁為簡。
例如在講解“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為了使學生理解表達載體的構建后有多種可能,上課前我打印了兩種DNA片段,上面都有特定的限制酶識別位點,上課時我將其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用剪刀充當限制酶,在特定的位點上將此紙片剪開,這樣就得到了多個兩段不齊(粘性末端)的紙片,然后讓學生利用膠棒充當DNA連接酶,將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片段進行連接,看能有多少種可能。起初學生認為只有有限的幾種可能,但隨著實踐的深入,學生逐漸發現連接的方法太多了,不僅不同的片段可以連接,片段自身也可環化連接,既可以兩個片段連接,還可以多個片段連接。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要得到符合要求的重組載體,概率并不是很高,那么應該怎么做呢?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后能想到用不同限制酶切割的方法。
四、情境法——激發學習興趣。在新課標教學中,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師生互動作為一種教學方式,教師結合所講的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要利用情境、協作、討論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進而激活學生的質疑、探究、發現等思維。在情境中體驗生活,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有更多的實踐機會,指導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主題,激發學生不斷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想方設法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學以致用。
例如高中生物必修I模塊“從生物圈到細胞”一節,為了證實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課本舉了很多實例,其中包括非細胞生物—病毒,對于病毒學生并不陌生,能舉出很多種,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和SARS病毒等。課前我了解到學生對SARS病毒的印象很深刻,所以我提出問題:SARS病毒是怎么侵入我們的身體的?應該采取什么方法消滅它?因為學生剛經歷過與SARS 的斗爭,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感受頗深,自然很想對SARS病毒有更深入的了解。而我在課堂上把握住學生的這種心理,引導學生要想消滅它,必須先要了解它的結構和組成,它如何生活和繁殖,高效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
五、民主法——和諧環境樂學。新課標教學要求教師有“兩個自主”的理念貫穿課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只有在自由寬松的氣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行為,敢于質疑,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沖破思想牢籠,做到不唯書是從,不唯師長是從。教師要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系,從情感上縮短與學生的距離。教師應該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勇于發言:“學生答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不明白的允許發問;沒想好的允許再想;有不同意見的允許爭論;教師有錯允許提意見”。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應盡量給予肯定和鼓勵,發掘其中積極的因素,防止從言行上傷害他們的自尊,挫傷其積極性。
教學是一門藝術,實施高效課堂是每位老師的探索,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一種教學理念,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課堂教學效率就一定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