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礦產資源與他類自然資源相比較帶有共生性與不可再生性這一特征,提出了對礦產資源開發的行業科學管理的建議。具體是分析目前礦產資源行業在開發之時資源浪費現象日趨嚴重化、秩序混亂以及對生態環境造成惡劣性破壞等實況,施以了建立健全分類管理體制、產量調整體制以及做好監管工作等措施,希望在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方面有所幫助。
【關鍵詞】礦產資源 開發形式 行業管理 管理形式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資源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依托,礦產資源的有效開發以及整體性利用與可持續發展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性。本文在論述礦產資源開發管理環節中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議。
一、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礦產資源利用環節踐行粗放型模式,致使資源浪費現象屢見不鮮。造成這一問題衍生出來的原因是多樣化的,例如礦區開采單位數量多,規模小,暫時性經營思想長期得不到扭轉。在對資源開采之前沒有認真的編制相關規范,開采模式的混亂性使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等現實問題衍生出來,也可能是生產工藝設備以及技術的滯后性造成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6月14日公布的一份資源綜合利用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礦產資源總回收率約為30%,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個百分點。
二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長期處于無序狀態中,濫采亂挖現象長期得不到改善,甚至存在無證開采這一問題。尤其在一些民營私人企業礦產企業中尤為嚴重,在未完成地質勘探工作之前就盲目進行以采代探,不能進行合法合理化開采。《國務院關于整頓礦業秩序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所有權的通知》的編制與推行是對上述問題治理的形式。
三是生態環境破壞的問題,主要是“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的隨意排放,以及開采后未進行有效的環境復原問題,同時礦產資源的無序開采也使地貌完整性遭到破壞,滑坡以及泥石流問題陸續衍生出來。
四是礦產資源管理問題,通常是指相關管理體制內容缺乏完整性,落實上缺乏全面性等。
二、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建立礦產資源分類管理體制
目前,對礦產資源開發的行業管理模式應該遵照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模式,以國家與省級編制的礦產資源規范與地質勘探規范為依托創設礦業權,達到對礦產資源分類管控的目標,以此途徑提高礦產資源開采與應用效率。礦業權創設的方式是多樣化的,本文做出如下的歸納:一是招拍掛出讓。該方式通常在礦產資源開發規模較大,但是風險產生率處于較低層次上的礦區體現出高度的適應性;二是公司申請。其應用于規劃勘探區中的開采難度較低的礦區或空白區;三是以政府為主導,由其撥款布置礦區地質勘探工作,具體是將地質勘探的任務下達至相關單位,在礦區地質勘測以后參照有關規范創設礦業權出讓,該方式通常適用于成型礦區范圍中帶有專項規范的勘探區域以及預留區域。
(二)建立產量調整機制
為了使礦產資源落實可持續開發以及礦產品綜合利用這一目標,建立健全常量調整機制是極為有效的對策。這一機制建立健全以及實效性的發揮,是以政府機關宏觀調控為依托的,政府機關發揮導向作用,具體是將礦產資源開發和市場調控、行業組織管束三者整合在一起,強化對礦區開采單位信息管理工作,將礦產品市場需求為依據,以此途徑使年度產量指標明確下來,編制并推行帶有可執行性的管理辦法,達到對礦產資源開發數量實時監控的目標,最大限度的規避行業中惡性周期式競爭現象出現的概率。并且在該機制的約束與引導下,使礦產資源浪費現象得到有效的遏制,進一步實現礦產資源開采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三)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建立健全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措施[1]。具體是獲得勘探開采礦區資源的單位在對相應區域地質概況進行勘查之前,對礦區水文地質等要素進行綜合性評估,以礦產品共生、伴生等理念為基準編制整體性開發利用規劃,始終將貧富兼容、周期性開發等規則融入其中。針對近期不開采的礦區資源編制有效對策,對其結構完整性進行有效保護。二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編制與推行考評指標是基礎,具體是對礦區資源開發單位的自制進行考評,判斷其礦業運行進程是否和科學發展觀相匹配,在此基礎上理性的編制工業指標輔導其開采資源進程,實時監測礦區資源儲量。
(四)加強礦產開發監督管理
對礦區開采單位資源利用狀況的有效監管,是地礦行政管理體系的重點內容之一,同時也是“十分珍惜合理開發,有效保護”資源開發目標實現的外在體現形式之一。當前,國內礦產資源利用效率處于極低的層次上,例如國社科院近日發布的“2007中國能源藍皮書”指出,中國煤炭資源回采率一直十分低下,目前中國煤礦平均資源回收率為30%,不足世界先進水平的一半。我國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長期處于較低層次上,其和國際相關規范的指標相比較存在較大的懸殊性。
那么為了達到對礦產資源開發行業有效管理額目標,應用有效對策,做好“三率”監管工作是極為必要的,同時使監察工作踐行制度化、法律化路線,以推廣高端勘探、開采技術與管理經驗的方式方法,達到使礦產資源利用效率整體性提升的雙重目標[2]。與此同時,政府相關監察部門貫徹落實特殊礦種總量管控工作,借助建立健全宏觀調控體制的途徑,達到對鎢、稀土等礦產總量有效管控的目標,遵照“保護資源、高效利用資源”的規則,把礦產資源優勢轉型為經濟優勢,使開采的礦區資源為市場經濟提供了最為強有力的支持。
三、礦產資源開發管理的重要性
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大體上可以被劃分為兩項內容:一是從宏觀的視域出發對其開發利用進程的監管,二是借助法律法規調控法律責任、資源產權等和礦區資源開發工作相關內容之間的關聯性。
那么對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工作開展與運行的意義可以做出以下兩點的概述:一是強化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效率,為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二是借助對礦區資源開發單位宏觀管控的方式,使其處于理性的競爭環境中,強化了礦產資源市場運行的有序性,推動了資源可持續開采進程。
四、結束語
總之,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工作是其可持續開發利用目標實現的依托。現階段,國內礦產資源管理工作質量處于不斷被優化的模式中,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尚未處理。積極對問題成因進行分析,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及相關方法方式,使多樣化問題得以解決,從而大幅度的優化礦產資源開采與應用效率,為保護資源以及支持經濟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許巍.生態文明視角下礦產資源管理機制創新設計研究[J].理論月刊,2015.
[2]張福良,崔笛,靳松,閻國馥.典型國家礦業權管理經驗對我國礦政管理的啟示[J].中國礦業,2015.
作者簡介:戴賀濤(1983-),男,北京,漢族,職稱:工程師,學歷:碩士研究生,就職于中鐵資源集團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礦產資源投資與私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