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王宸+岳晨陽

【摘要】Uber、滴滴、Airbnb以及摩拜單車等新事物的出現持續變革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把共享經濟這個名詞拉入了公眾的視野中。如今,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便收獲了“共享”的便捷,體驗了“分享”的樂趣。那么這個烙印著時代特征的商業模式究竟如何走進我們日常生活便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共享經濟 第三方平臺 閑置資源 供需
一、什么是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是指借助互聯網平臺整合線下閑置資源,有償暫時性轉移資源使用權,從而使資源得到重復高效利用的商業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特征:
(一)借助互聯網平臺
通過在第三方信息平臺上發布資源供需信息,實現資源網狀點對點的分享,以此增大分享范圍、減少信息不對稱性并且提高匹配效率。此外,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獲取及交易成本逐漸下降。
(二)整合線下閑置資源
閑置資源通常包括閑置物品、技能、時間等。它作為一種沉沒成本,是共享經濟產生的物質基礎。通過資源整合,可以使其得到重新利用,從而產生新的商業價值,滿足實時性、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三)有償暫時性轉移使用權
相對于傳統的商品交易模式,共享經濟倡導的是一種“租”的概念。在不影響所有權的情況下,將資源使用權暫時性地讓渡給使用者。在此過程中,資源所有者獲得經濟收益,使用者暫時性獲得資源使用權。
(四)重復交易高效利用資源
共享經濟模式不影響資源所有權,只是暫時性轉移資源使用權,因此交易可以重復多次進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二、共享經濟的產生背景
自2012年以來,共享經濟不斷滲透發展,在2016年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它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系列復雜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產生并發展的,如下圖所示。
一是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和發展,使得競爭機制在各行業的逐利中愈加激烈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無論是速度、結構還是動力上都有新的變化。如何向集約型經濟轉型升級、要素投資驅動和創新驅動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難題。
二是“互聯網+出新天地”大數據、云計算技術進步極大地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由單純的B2C模式派生出O2O、P2O、B2P、C2C等新型交易模式。
三是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提出后,越來越多的創意被投入市場,變成真正的產品或服務。為各行各業提供更多的可能。
四是資源的閑置是分享發生的前提條件,由于閑置產能具有流動性,資源再投入再利用的訴求日漸高漲,有效利用閑置資源創造價值是將來發展的趨勢。
五是供需相對平衡產生的長尾效應相同也是發展共享經濟的必要條件。
六是新的價值觀和價值體系的形成使得合作共贏的觀念深入人心,消費理念和消費需求的變化,由對同質產品的單一需求轉為特定的私人定制產品和服務的訴求。
三、共享經濟的構成要素
共享經濟由供給方、需求方和共享平臺三部分組成。
(一)需求方是指交易中的消費者
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向私人定制化和個性化發展,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不再是同質的,而是多元化私人化差別化。共享經濟基于閑置資源可以提供更好的定制化服務,更重要的一點是能夠節約成本。以“小豬短租”為例,在房市價格居高不下、很多年輕人對買房望而卻步的情況下,短租平臺整合閑置房屋租給那些亟待租房的客戶,從而收取傭金。
(二)供給方是指交易中的商家
商家試圖通過自己擁有的閑置資源進行價值再創造,能夠在共享資源的同時帶來可觀的收入。以短租為例,現在逐漸興起了“以租養租”、“以租養老”等新型模式,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也為商家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三)共享經濟最大的亮點就是能夠高效的消化閑置資源,提高使用效率,帶動就業增長的同時能夠獲得利潤
現在我國的共享經濟的發展相對繁榮,通過下圖可明確的看到當前共享經濟涉足的領域。
四、共享經濟產生的影響
(一)共享經濟引領商業變革
傳統的商業模式包含采購、生產、銷售、物流、售后等多個環節,而共享經濟模式可以減少或加速這些商業環節,從而提高效率、節約成本。供給方通過提供商品或服務獲得收益,消費者獲得實際優惠,平臺方再分配閑置資源從而獲得收益,形成一種社會資源有效利用的共贏局面。
(二)共享經濟助力“雙創”發展
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該模式顛覆了固有思維模式,促進產業創新和轉型升級,推動“大眾創新 萬眾創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可以使更多人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來,為“雙創”注入新的活力。
(三)共享經濟推動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主要是指優化供給側結構,提高供給效率。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強調產品的重復高效利用,與直接生產新的產品相比,整合閑置產品可以節約時間、生產資料,提高供給效率。另外,它實現了資源的再分配,使消費者花費的成本更低,刺激新的消費需求的產生。
作者簡介:王琳(1996-),女,漢族,山東省濰坊市人,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經濟管理學院2014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