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沙沙
摘要:電路課程是電學的基礎課程,為了加強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電路知識。在新課程改革中,針對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了改革。
關鍵詞:教學改革;計算機仿真;電路分析
《電路分析》是電工類的專業基礎課,適用于普通高等院校強、弱電專業本科教學使用,內容涵蓋了電阻電路分析、交流穩態電路分析、三相電路、耦合與諧振、動態電路的瞬態分析等。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安排72課時的理論課授課時間,以及對應的電路實驗環節。實驗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做實驗可以增加教學直觀性,幫助學生鞏固和掌握課堂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鞏固理論知識、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和技能,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但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理論和動手是分開的,一般教師先講理論知識,然后做實驗,這種理論和實踐的不同步,導致學生無法將理論和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其次:理論課講授本身枯燥乏味,大多是公式推導、講解定理,學生感覺很抽象,無法與實際相結合,知識點串聯不起來,逐漸喪失興趣。最后:實驗課一般是驗證性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根據實驗步驟機械的連電路、驗證結果,缺乏思考。鑒于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目前的仿真工具,提出引入Multisim解決在電路分析課程中遇到的問題。
Multisim是加拿大IIT公司推出的一套仿真工具,主要應用于電路仿真,包括電路原理圖的原型輸入、電路硬件的語言描述輸入、仿真分析、產生設計報告,具有直觀性,可以輕松設計電路,通過工具鏈,無縫的實現集成電路設計。
本課題利用“Multisim仿真軟件”和“項目教學法”相結合的方式,克服實驗室條件的不足帶來的限制,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項目掛鉤,體會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1]。
一、Multisim在《電路分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在電路的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推導很多定理,教師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畫電路圖、列方程式、計算推導,過程既枯燥又冗長,不能達到預想效果。如何提高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目前傳統教學所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課堂上引入電路仿真,讓學生通過仿真實驗,先觀察到實驗現象,然后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更好地理解推導過程。如此直觀生動的環節,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開始[2]。
下面以疊加定理為例[3],介紹Multisim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圖1疊加定理的驗證電路
圖1是由兩個獨立電源作用的簡單電路,其中直流電壓源V1為5V,V2為10V,利用萬用變顯示電阻R1兩端的電壓。運行仿真,當兩個電源同時作用于該電路時,得到電阻R1兩端的電壓如圖2所示,當兩個電源單獨作用時,電阻R1兩端的電壓分別為圖3和圖4,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4]。
圖2 V1和V2同時作用 圖3 V1單獨作用
圖4 V2單獨作用
通過萬用表顯示的電壓數值,得到3.75=-0.833+4.58,驗證了疊加定理。
二、Multisim在《電路分析》教學中的綜合應用
學習了《電路分析》這門課之后,結合所學理論知識,讓學生做一次課程設計,要求設計一個波形發生器,可以輸出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三種波形,幅值在-10 ~ 10V,頻率范圍為1Hz ~ 100KHz即可[5]。分組進行,每組5人,擬定設計方案,繪出電路圖,實現仿真,并撰寫設計報告[6]。
采用先產生方波,然后將方波轉換為三角波,再將三角波轉換為正弦波的方法[7]。由比較器和積分器組成方波到三角波的轉換,由差分放大器完成三角波到正弦波的轉換[8]。
運行仿真,雙擊XSC1圖標,觀察示波器顯示窗口。顯然,可以實現三種波形的輸出,channelA輸出的是方波,幅值為3.156V,頻率為2KHz,channelB輸出的是三角波,幅度為-0.354V,頻率為2KHz,channelC輸出的是正弦波,幅值為-0.249V,頻率為2KHz[9]。滿足設計要求。
三、結論
將Multisim引入課堂教學和課程設計,可以直觀的顯示電路動態變化,使抽象的電路圖變成形象的圖像顯示,通過對參數的改變,方便的得到所需要的結果,增加了學習樂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自己動手設計實物,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知識,發揮主觀能動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仿真平臺的引入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邱關源.電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娟娟,高友福,謝宗林.Multisim在“電路分析”項目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4,30:39 ?40.
[3]白菊蓉.Multisim在電路分析系列課程教改中的應用[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1,16(SI
):93 ?96.
[4]鄭賓.基于Multisim11仿真的“電路分析”課程教探索[J].職教通訊,2012,30:18 ?20.
[5]田麗鴻,陳菊紅.EWB軟件在《電路》課程設計教改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6,3:31 ?34.
[6]張志友.Multisim在電工電子課程教學中的典型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4):18 114.
[7] National Instruments.Pausing Simulation with the Measurement Probe in NIMultisin[EB/OL].[2010-08-01],http://www.ni.com/white-paper/3764/en/.
[8]白玉成.基于Multisim11仿真電路的設計與分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9]熊偉,侯傳教,梁青.Multisim7電路設計及仿真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