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娉
摘要:生物是初中生接觸的一門理科性學科,也是一門較為新穎的科目,所以想要學生重視生物學習需要讓學生產生對生物的興趣,通過重塑學生對生物的概念讓學生真正的理解生物,愛上生物。然而傳統的生物學習通常是枯燥的,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感受,這是目前生物教學的一大障礙。所以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要從多個方面出發,老師需要和學生共同協作,不斷優化當前的教學模式,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生物的學習中來,讓學生真正的感受生物的魅力,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質量;提高措施;方式方法
一、探究學習,搭建實驗平臺
新課標強調“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生物作為一門實驗性較強的課程,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通過課堂實驗教學體現出來,這是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的一個突出表現。作為生物課授課教師,首先應該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實驗教學,不能因時間緊、會考任務重,就把它看成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其次要徹底改變那種教師一講到底或者靠學生死記硬背的陳舊方法,讓學生從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驗證性實驗中走出來,大力倡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把驗證性實驗教學大膽地轉變為探究性實驗教學;努力搭建學生課外的實驗平臺,提供實驗器具,布置的所有實驗讓學生盡量在課下設計完成;改變以往的以小組為單位的分組演示實驗,按照不同的實驗方案分層施教,盡量創造人人設計實驗、人人參與實驗的良好局面,激發每位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求新的求知欲望,最終通過課堂實驗教學來提高他們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七年級上冊的四個演示實驗,如種子在萌發過程中發生了能量變化,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放出氧等都屬于探究性實驗;七年級下冊膽汁對食物的消化作用,八年級上冊的發酵現象等都屬于是探究性實驗。這些實驗需要學生按照課本的操作步驟或者自己的設計步驟去發現其中的科學奧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需做到引導搭建平臺的作用即可。
二、創設情境,激發實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心理表現,是一個人獲得知識、開闊視野、努力學習的一種強有力的內部驅動力。實驗除了具有真實、直觀、形象、生動和易于激發學生的直接興趣的特點之外,還具有目的性操作活動的特征,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滿足他們的操作愿望。在實驗課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努力地營造集體探索學習的良好氛圍,通過集體學習、集體感受成功來激起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望。如在七年級課本中有一個實驗叫《觀察植物細胞》,這個實驗本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但學生對于如何觀察實驗卻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師首先要利用多媒體展示直觀、形象的圖例來引導學生明確如何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并認識植物細胞的結構。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動手制作玻片標本。而要想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制作玻片標本的材料必須要薄而透明,除此之外還需要對觀察的材料進行染色,這樣制成的玻片標本才有助于學生觀察。如在觀察種子的結構的實驗當中,我們安排學生去觀察菜豆種子的結構,觀察完還要檢查學生觀察的效果。雖然教師在課堂上布置了一定的學習任務,但是還是無法檢查每個學生是否完成了任務。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將種子的各部分結構按照從外到里的順序擺在紙上,并寫出結構名稱。這樣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的時候,就很容易檢查每個學生實驗任務的完成情況,避免學生應付實驗。此外,任務要劃零為整,不要太碎,如果任務太多,教師可以提前設計成實驗報告單,不然很難組織實驗教學??傊?,通過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討論,創設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進行生物實驗的積極性。
三、精巧設計,規范操作步驟
在課前準備一些采集和培植的實驗標本對實驗課的開展至關重要。學生在采集標本和培植標本的過程中會對所采樣的標本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有一個很直觀的認識,從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即使準備好所有的實驗標本和實驗設備,教師也不能放任學生去自由地做實驗,對一些有難度的實驗,教師應該精巧地設計,盡量設計三個以上的實驗方案,指導學生按照三種方案去進行生物實踐活動。同時,依據制定的生物課實驗教學計劃,教師還可以對一些連貫性強的實驗進行重新組織安排,以便讓學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認識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對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和規范程度對學生實驗習慣的養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課前對實驗的流程多操作幾遍,并注意相關的事項,力爭在課堂演示過程中能一次性演示成功,可避免學生對一些科學理論產生質疑,同時也會避免一些突發情況和不可預設的情況。比如,對于“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脂蛋白質的鑒定”“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還原”等只是進行簡單的試劑配置并且所用時間較短的實驗,對它們的準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實驗的前一天進行即可。但是如果在課前缺少必要的操作演示,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情況沒有很好的預計,課堂就會陷入尷尬的境地。
總之,作為生物課授課教師,我們應該對生物實驗教學予以高度重視。從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實際出發,制定出盡可能多的、學生易于操作和觀察的各種實驗方案,把生物實驗課題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培養起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鞏固所學知識。這樣做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學生的生物成績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明磊.《初中生物有效教學方法》,《讀與寫(上、下旬)》2013年24期
[2]侯濤濤.《就在我們身邊的生物》,《讀與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年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