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劉斌 鄭惠美
摘要:我國已經進入了老年化社會,而且每年凈增老年人口 800 多萬,比新生人口還要多。由此引發的許多社會問題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現有的老年設施不完善,社會服務體系和社會福利體系不完善等等問題。
關鍵詞:老年人;公共空間;老齡化;無障礙設計
目前就我國來說,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設計尚未適應老齡化的悄然降臨而做出相應的變化,對老齡人服務的公共設施明顯不夠完善,空間的障礙極大地限制了老齡人的社會參與,影響了老齡人生活質量的提高。在城市休閑生活中,老年人是對戶外環境利用頻率最高、活動時間最長,依賴程度最大、感受最深的群體。因此,我國很多城市在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公共空間建設上,普遍存在著無障礙設計缺乏、活動場地面積小、缺少活動設施,現有設施不合理、服務半徑不合理、內容互相干擾,缺少私密性等諸多問題,尤其是對老年人的行為心理和活動特點注意得不夠,往往把普通人的行為特征移用老年設施,不光在內容上不適合老年人,而且潛伏著諸多安全隱患。
我們所面臨的現實是:老齡人離退休后由于失去了以往的生活節奏和相互交流的機會,加之又沒有適合的活動場所、設施,因此,他們的閑暇時間無法自主安排,造成很少外出,整日無所事事,精神抑郁,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嚴重影響了老齡人的正常晚年生活。
一、無障礙設計缺乏
在城市中,所謂無障礙環境,就是指無障礙居住環境(住宅)和無障礙社會環境(公共建筑)。根據老年人、殘疾人由于行動不便和希望重返社會的生理、心理特點,要求公共建筑和場所具有可接近性,即從規劃上保證居住地能與一定數量的服務設施、公共建筑連成一條線,使他們能夠順利的到達目的地。
人到老年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無論是肢體還是感官、智力技能及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衰退、下降,他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高逐漸對臺階、溝檻、樓梯、蹲式便器等公共場所的部分設施,這些在青年時期并不曾理會的地方,現在由于年齡的增高,生理與心理的變化己開始感到有不同程度的障礙威脅。他們首先是腳力低下,特別苦于上下樓梯,走坡路亦感困難,所以,對于如商店、郵局、電影院、劇院、醫院等日常生活設施中的樓梯、坡路感到行走困難,而且這些公共場所會隨著年事越高,受到的影響也就越大,需要社會上各方面的照顧也就越多。那些由于疾病造成的身體的某些器官障礙的老年人(如偏癱、殘疾、臥床等疾病)以及由于年老體弱而對公共環境設施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二、活動場地面積小,缺少活動設施
活動場地狹小,城市中許多街頭綠地、小游園臨近居民區,使用者以老年人為多,利用率較高,可是活動場地面積狹小,缺少活動設施,場地內擁擠不堪。大家可以看見,在8平米左右的足底按摩石上竟然站了十幾位老人在活動腳部,旁邊還有人在守候等待。
在城市公共活動空間環境的實地觀察中,對老年戶外環境設施反映最強烈的是活動設施數量太少,達34.93%。由于公共活動空間缺少必備的活動設施,常見老人們壓腿、伸腰、拔單杠等都不得不以山石、樹木或花架、隔墻作為體育器材,既造成了使用不便和功能混淆,又破壞了樹木的生長。很多活動空間缺少合理的服務設施,這使得老年人就會對這些場所失去吸引力,環境的狀況也就理所當然地得不到老年人的關心,使用者不去關心,光靠管理者來管理,維修、維護費用自然大了,即“環境影響人的活動,反之人的活動對環境又起促進或阻礙作用”。
三、服務半徑不合理
很多公共綠地和活動場地離居民區較遠,規劃布局不合理,尤其在一些中小型城市的老年人步行遠路吃力,所以常見許多游園內停著大量三輪車,自行車,車占地,車擠人,使得原本便很有限的場地面積更加局促。而且場地內大部分地方是“草坪”和園路,只有少量比較開闊的場地,不利于集體性活動的進行。老年人在進行晨練時,如打拳、舞劍等不得不進入草坪,又由于疏于管理,導致觀賞綠化受到嚴重破壞。
四、內容互相干擾,缺少私密性
互相干擾由于活動場地有限,雖老年人的愛好不同,但都難得其所,常見街頭綠地內,這邊吹拉彈唱,大扭秧歌,旁邊卻是下棋、練氣功、打牌、打麻將者,互相干擾各不相讓,老年人在其中活動亦有苦難言。在環城公園的調研中,還發現有的老人占了園路在地面上練習書法。
五、有安全隱患
對于身體健康的老年人不限于在社區周圍活動,他們會到附近的公園廣場去休閑、健身,可是在去所喜愛的場所會遇上一些問題。老年人動作較為遲緩,骨質又較為疏松,因而容易跌倒跌傷,安全問題往往是他們進行室外活動最為關心的問題了。
六、小結
世界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的重要課題,我國也已邁入老齡化社會。在這個時刻,第二次世界老齡大會提出了積極老齡化的概念,為世界老齡化做出了政策框架。
我們應該在城市規劃、市政設施、公用設施等方面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年齡特點,并予以特殊的安排,不僅給老年人一個安全、便利、舒適的居住生活環境,也要給老年人一個適宜出行的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袁方.老齡學導論[M].社會科學文學出版社,1995.
[2]吳良鏞著.城市美的創造[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3][美]克萊爾·庫拍·馬庫斯、卡羅林·弗朗西斯編著,俞孔堅等譯.人性場所[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