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社7月31日文章,原題:中國債券買家通過詢問出租車司機來確認潛在對象信用是否良好在中國乘坐出租車不再僅僅是一種出行方式。它們還成為債券買家調查潛在對象的有用渠道。餐館的服務員也有類似的用處。
這是債券市場參與者紛紛進行實地考察以應對中國新現實——債券違約可能性逐年提高——的行動的一部分。幾十年來,中國有關部門曾提供一切援助以防止任何公司破產,但如今中國關閉效率低下資產的決心已顛覆該市場。自去年年初以來,已有45只企業債券違約,遠高于2014年和2015年的8只債券違約——這是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首次出現的現象。盡管中國擁有世界第三大債券市場,但企業金融透明度依然有限,迫使投資者不得不另辟蹊徑。“如果你只是坐在辦公室里,你永遠不知道一家(債券)發行商到底是否已經停業,”上海Colight資產管理公司的資金經理徐華(音)說。“當你到達現場并與發行商交談后,一定得與出租車司機或餐館服務生聊一聊,問他們對該企業在當地的印象如何;是否有朋友在相關公司工作。他們的朋友今年是否已提薪還是被降薪?該公司是否不及時發工資?”
“中國的(部分)企業僅公布他們想讓你看到的信息,”徐說。“如果僅在該公司待上一天或半天,是無法了解真實情況的。”這與可隨時獲得大量信息的外國基金經理形成鮮明對照。“在中國,鮮有(債券)發行商與債券持有者交流,”惠譽評級駐上海高級主管王穎(音)說。幸運的是,中國出租車司機作為城市的“包打聽”或將同餐館服務員一道成為中國債券投資者的秘密“調查者”。▲
(崔曉東譯)
環球時報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