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要】在作文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培養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有重要的作用。主體性作文教學是針對作文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現實和教師主導性的問題。
【關鍵詞】主體 主體性 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090-02
引言
素質教育強調要在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注重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和形成學生健全的個性是學生主體性的基本要求。實施主體性作文教學,喚醒人的自主性,呼喚學生和教師雙主體的回歸,改變作文教學的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主體性作文教學研究的意義
主體性作文教學對于發展學生讀、寫、口語交際等方面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用自己的眼光觀察生活,讓學生自己體驗生活,以此來增加對生活的體悟,形成自己判斷是非的能力。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積極的興趣中熱愛寫作并形成寫作的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品德修養、情感情趣和個性等的全面發展。有利于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實現教師對自身職業發展的愿望。教師職業發展的愿望實現了將更有利于教師主導性的發揮。主體性作文教學對豐富、活躍課堂教學有積極的意義。
三、主體性作文教學的內涵與特點
1.主體性作文教學的內涵
教師在課堂中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指導學生做好語言和情感的積累,讓學生積極、自主、創造地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最終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進而使學生的主體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也使教師的主導在課堂中更具有說服力。
2.主體性作文教學的特點
作文中的主體是可以自主地駕馭自身的寫作行為,同時行為的主體是有自我決定的。所以,主體性作文教學具有開放性、積極性、創造性的特點,教師要意識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絕不只用作文本寫命題作文這一種形式”。
四、作文教學現狀探析
在現實的寫作教學中,我們發現作文教學中主體性缺失的現象特別嚴重。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表現:學生主體性的缺失和教師主導性的偏差。
1.學生主體性的缺失
學生主體性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不愿寫,不會寫。(2)學生寫不好文章,認識不到作文是個性的展現。(3)作文的套路化,學生在老師的長期訓練之下,只會寫考場作文。
2.教師主導性的偏差
一直以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時甚至是教師的“一言堂”。其次,過分注重作文模式教學而輕視學生的創造性,重作文前指導而輕視作文后評改。
3.作文教學中主體性缺失的原因
作文教學中主體性缺失是由于社會過度追求教育的功利性重應試教育而輕視素質教育,所以缺乏教育的民主性。在教學中,一部分教師缺乏主體性教學的素質。他們的課堂是缺乏民主氛圍,過分的重視教師的權威和相信課本。
五、主體性作文教學方法
1.教師方面
(1)轉變教育觀念,全面提升自身素養
教師具有專業素養、專業化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中心和焦點主題之一。因此,主體性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具備扎實的有關主體性作文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做好指導,激勵工作。教師作為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之一,在主體性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具備扎實的有關主體性作文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2)教師要有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和一定的教研能力
教師承擔教書育人的職責,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才能準確的向學生傳授知識。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是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的理解非常的透徹并能夠在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靈活的運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語文專業知識,而且要了解自己語文學科的發展趨勢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3)善于創新,善于創設情景,善于營造課堂氛圍
現代社會是創新型的社會,作為一名教師,也要走在時代的前沿。在原來教學方式、方法的基礎上,重新整合,創造適合學生的情景。讓學生在活動中,在特定的情景中愉快的學習。讓師生在一種融洽、愉悅的氛圍中共同進步。
(4)教師在教學中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教師要樹立學生是獨立的人,在主體性作文教學中,教師能在課堂中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學生方面
(1)激發寫作興趣
在主體性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要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采用學生熟悉的作文命題。讓學生寫自己感興趣的作文,也可以在課外組織不同形式的課外活動增加生活體驗。
(2)培養感悟能力,明確寫作意義
在作文前,讓學生在思想上形成一個清楚的認識,即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寫作,寫作有什么樣的意義。就現階段而言,應試教育體制下的訓練模式還在繼續影響著師生。要擺脫這種困境,讓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和自身的個性需求,就必須明確寫作的意義,培養感悟能力,養成良好的寫作心理,奠定寫作的基礎。
(3)確立學生的寫作主體地位,培養主體精神
在現階段的作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缺失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學生在課堂中嚴格按照老師的教學內容來學習。在作文教學中一直還是老師命題學生來寫,老師評講學生聽。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作文,寫學生感興趣的作文。
(4)發現學生的潛能,激發創造性
作文是一個個性的表達方式,是語文學科中最具有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教學內容。但是,傳統的作文教學形式、方法抑制了人的主體性的發揮。人的潛能、創造性地激發是有一定的支點的,在一定的環境中才能顯現出來。主體性作文教學活動中,多設置一些活動,多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自然地作文。
結語
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的主體性發揮的同時作文的主動性就會增強,作文的主動性增強了。作文教學是最能培養人的主體性的學科,理應更多的承擔起培養人的主題精神的重擔,因而繼續探索在作文教學中培養人的主體性將是作文教學研究一個永恒的話題。
參考文獻:
[1]夏征農.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2254.
[2]佑素珍,王南湜.淺談主體性的三個維度——從環境問題的產生談起[J].西安:唐都學刊,2004:56-58.
[3]廖愛明.中學生寫作主體性初探[J].唐山:唐山師專學報,1999(21).44-49.
[4]王壽山.中學主體性作文教學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
[5]陳兆榮.寫作主體:關于作者的本位話語[J].武漢:寫作,1999(12):4-6.
[6]張爭艷.主體作文教學之開放性特點淺析[J].內蒙古:語文學刊,2010:103-106.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語文課程標準2012年修訂版[M],2012.
[8]張天寶.主體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14-15.
[9]魏書生.語文教學[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0.206.
[10]孟增.中學主體性作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J].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11]潘新和.高等師范寫作三能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7-485.
[12]卞福英,韓繼翠.在作文評改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四川:內江科技,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