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青++東煒婷++常思銘++楊思儀++李璨
摘 要:轉專業問題是當今大學生密切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該文針對江蘇某高校數學學院本科680名師生進行調查,從轉專業原因、轉專業學生遇到的困難著手,提供建議與意見。其中包括對轉專業政策的探討與專業輔導,構建本科生轉專業體系。
關鍵詞:本科生轉專業 轉專業政策專業輔導現狀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c)-0205-04
由于我國高考錄取形式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能所有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學習自己滿意的專業,因此轉專業問題成為高校迫切關注的問題之一。轉專業問題關系到學生的性格發展與能力發掘。如何做好轉專業工作,構建本科生轉專業體系,是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
當前關于轉專業的研究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關于轉專業制度分析,比如蘇強[1]在通過分析學生對轉專業制度的滿意度,提出對轉專業制度的改革建議,但是論文是從整個大方向對轉專業制度進行反思,針對具體的專業方面研究很少。
關于轉專業動因分析,這類論文頗多。有將專業興趣、就業前景、師資力量、學習能力等作為轉專業主要動因的[2];有將從眾心理或在原班集體中適應感較差作為原因的[3];有將家庭成員的文化、填報志愿的依據等作為動因的[4]。
關于轉專業的適應性分析,把學習狀態、人際關系、成績變化等方面作為適應與否的考量標準[5]。但是他們對于學生轉專業前后的學習生活狀態沒有全面的分析。
該文針對江蘇某高校數學學院本科680名師生進行調查,將學生轉專業之前與之后學習生活狀態進行對比,更加立體全面地分析轉專業現狀,深入分析轉專業學生給現專業學生帶來的影響,以及為轉專業學生構建學業輔導體系,提出應對措施,構建本科生轉專業體系。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為幫助轉專業學生更好的融入現專業學習生活,現以江蘇某大學數學學院2013級至2016級約 680名師生為樣本,進行有關轉專業問題的調查研究。
受訪群體包括12名教師及668名學生,其中大一學生172名,有效填寫人數為169名,占25.68%,大二學生168名,有效填寫人數為166,占25.22%,大三學生183名,有效填寫人數為181名,占27.50%,大四學生145名,有效填寫人數為142,占21.58%。該次調查針對轉專業學生共發放16份問卷,回收率為100%,針對非轉專業學生共發放652份問卷,回收率為98.6%。符合度良好。針對教師采用半結構性訪談調查的方式,較為全面的反映了數學學院轉專業存在的問題。
2 研究內容
2.1 大學生轉專業原因分析
(1)約三成學生有過轉專業的想法。
調查發現,32%的學生有過轉專業的想法,另外68%的學生從未有過轉專業的想法。數據顯示,54.10%的學生認為數學與統計學院學習氛圍好,5.77%的學生認為數學學院學習氛圍差。51.97%的學生認為師資力量強,僅有7.29%的學生認為師資力量差。從以上數據可以發現,師資力量強、學習氛圍好,是近七成學生愿意留在數學學院的主要原因。
(2)約五成學生認為就業前景、專業興趣、教學水平是轉專業的主要原因。
有56%的學生認為就業前景與專業興趣是促成他們轉專業的主要原因。48.63%的學生認為所轉專業的教學水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從以上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就業前景與專業興趣仍然是學生在轉專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大部分學生選擇數學系作為待轉專業是因為數學專業的就業選擇及深造機會多,以后可以有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專業興趣決定一個人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態度,當學生對所學專業充滿了負能量的情緒時,自然會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而轉專業就成為他們改變現狀的良好機會。
(3)其他原因。
在調查中發現,并沒有學生將與老師關系不融洽、專業名字有趣、隨大流等原因作為轉專業的因素。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現階段大學生對待轉專業時態度較為嚴謹,并沒有將個人負面情緒帶入其中,整體而言,這是一個良好的現象。
2.2 大學生轉專業時遇到的困難
2.2.1 轉專業前約九成學生對所轉專業了解程度一般
在初步有了轉專業的想法后,數據顯示僅有6.25%的學生對所轉專業很了解,但是大約有94%的學生表示對所轉專業了解程度一般。進一步分析發現,造成此結果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主觀能動性不強。絕大部分學生雖然初步具有轉專業的意向,但是并沒有對所轉專業做進一步的調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這一行為的盲目性。從而導致其在后續學習生活中的諸多困難的產生。
(2)了解渠道系統性不強。調查發現,部分同學雖然在主觀上有要對所轉專業了解的想法,但是由于學校并沒有系統的了解渠道,從而導致這部分同學做了大量的無用功,造成時間與精力的浪費。
(3)宣傳力度不夠。就數學學院而言,調查發現,學院并沒有有效的渠道宣傳本學院的專業、特色、師資力量等優勢所在。造成部分學生對所轉專業認識的誤區,這同樣也是后續諸多問題產生的原因。
2.2.2 轉專業實施過程中學生面臨的困難
調查發現,在轉專業實施過程中,絕大部分同學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難。數據顯示,造成諸多困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對轉專業政策的了解不夠。43.75%的學生對轉專業政策并沒有足夠了解。進一步分析發現,一方面,學校對此宣傳力度不夠,缺乏系統性的引導,導致學生沒有有效的渠道去獲取相關的轉專業信息;另一方面,大部分學生主動性不夠,跟不上轉專業政策變動的步伐。從整個轉專業現狀來看,可以得出,學生的轉專業態度愈迫切,對轉專業政策的了解就愈清晰,兩者呈正相關關系[1]。
(2)轉專業程序繁瑣。68.75%的學生認為轉專業程序繁瑣,在轉專業過程中他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心力在各種各樣的繁雜程序中,多且雜的書面工作很大程度上成為學生轉專業過程中的攔路虎。這也導致學生花費在專業學習上的時間減少。
(3)知識儲備差,無專業老師講解。50.00%的學生承認自身知識儲備差,37.50%的學生反映缺少專業老師講解。轉專業生因其跨專業的原因,原本的專業知識與其所轉專業關聯少,因為知識儲備不夠,就更需要專業老師的講解,然而現階段學院針對此問題并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
(4)與原專業課時沖突。43.75%的學生存在所轉專業與原專業課時沖突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客觀上必然存在的,如何獲取這些課程的授課時間,如何協調與原專業課程所產生的沖突,需要學生靈活應對,平衡二者。
2.2.3 轉專業成功后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1)專業基礎差、學習吃力。
轉專業成功后,學習的專業課程就與原專業不盡相同了,而這種課程不同所導致的差別也讓轉專業生在剛開始難以適應。有68%的學生表示,專業基礎差是學習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43.75%的學生表示因為專業基礎的問題,很難跟上專業課的節奏,學習較為吃力。
(2)課程很多,不能兼顧。
50%的學生認為學院課程較多,課表上各種課程時間安排緊湊,這么多的課程也就導致了這些學生很難兼顧,最終可能也會讓這部分轉專業生出現偏科現象。這就需要轉專業生花費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解決這一問題。
(3)與同學,老師互動較少。
調查發現,有50%的學生表示與同學的互動較少。12.50%的同學則表示與教師溝通較少。在進一步的問答中我們可以發現,這50%的同學認為與新班級的相處并不如與原來的班級和諧。這是我們可以想見的。轉專業生是后來加入的班級,與現在的同學少了一部分磨合與相處的時間,導致他們與同學之間并不了解。而在與教師溝通這一方面,則需要我們的教師與轉專業的同學共同努力。
較好的一點是,在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沒有同學不滿意學校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沒有同學認為自己因為轉專業生的身份而受到了排斥。這表明學院師生對轉專業生是公平對待,不抱有任何偏見的。
3 轉專業生給現專業學院帶來的影響
此項調查主要針對數學學院而言,調查結果顯示以下幾方面。
(1)刻苦學習的態度。成功轉入數學學院的大部分轉專業學生,自身都具備刻苦學習的品質,調查發現,73.86%的本專業學生認為,這部分轉專業學生的學習態度對其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也讓他們產生了危機感。這種良性的競爭使得數學學院的學習氛圍越來越好。
(2)鉆研學問的精神。想要轉專業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在轉專業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困難。因此,他們也更加珍惜在現專業學習的機會,對于不了解的專業問題也會積極鉆研。65.65%的本專業學生認為轉專業生這種對學問鉆研的精神對他們有積極影響,能夠帶動周圍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學習某種程度上枯燥無味,這種優秀的新鮮血液的加入,能夠調和整個學院的學習氛圍,值得肯定。
(3)帶來多元化的知識沖擊。轉專業生來自不同的專業,大部分學生在其原專業都是非常優秀的,這部分學生不僅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還在其他領域有著不錯的知識基礎。67.93%的本專業學生認為,可以從轉專業生身上學到不同的知識,譬如計算機知識、物理或者化學等方面。這些知識對學習數學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4)人際交往范圍的拓展。大學是個微型社會,良好的人際交往非常重要,轉專業生來自不同的專業,他們加入數學學院后,不僅給學院增加了優秀的學生,也使得不同的學院之間增加了良好互動的可能性。53.49%的學生在這一方面給予了肯定。
4 建議
4.1 對轉專業政策的反思與改進
時麗穎[6]認為轉專業政策是與轉專業相關的各項政策,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從學校層面來看,主要包括學籍管理政策和轉專業政策;從政府管理層面來看,包括學生管理政策、高校管理政策和高等教育政策。筆者認為,轉專業政策是針對轉專業工作提出的規范性文件,轉專業工作是基于此政策開展的,其目的是為為了讓轉專業工作更加規范與合理。基于此,目前轉專業政策的實施過于繁瑣,沒能達到其預期的目的。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首先,當前轉專業政策大多從整體考慮,多為“一刀切”,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真正需求,針對此問題,除了學校應該出臺一個整體的轉專業政策外,各學院也應該根據本學院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子政策,以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擇優選擇。
其次,轉專業程序繁瑣,前期申請時間相對較短,沒能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進行充分的考慮,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借鑒研究生前期報名工作,給學生二次選擇的機會,兩次時間線拉長,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后期程序又相對繁雜,浪費學生太多時間與精力,針對此,可以精簡程序,如減少出成績的時間與分數線劃分時間等。使學生時以致用。
最后,轉專業生名額固定,導致容易失去優秀生源。目前轉專業過程中大多提前規定轉專業生名額,缺乏靈活性。因此,學校宜綜合考量教學資源、專業布局、學生合理需求等方面,積極穩步的推進轉專業政策及相應方面的改革。在顧及學校整體資源分配的條件下,各學院應該充分考慮自己的教育資源,學生人數等方面,酌情增減轉專業生名額,做到靈活不僵化。
4.2 如何使轉專業生更好的融入學習生活
對于轉專業學生而言,如何更好的融入現有專業的學習生活,是很多轉專業生面臨的困難之一。數據顯示有62.5%的學生表示他們較難融入新集體。僅有12.5%的學生認為其能很好的接受新集體。基于此,學院可以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可以設置專門針對轉專業生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互幫互助,為轉專業生提高專業成績提供有針對性的工作;其次,多開展相關的學術及社團活動,積極邀請轉專業生參加,使轉專業生在活動中更好的融入現專業的生活;最后,可以成立心理健康輔導小組,小組成員可以包括專業的心理導師與熱情的學生工作人員,為轉專業生做心理方面的疏導工作。
4.3 如何更好地進行專業輔導
隨著轉專業制度逐漸成熟,高校轉專業生日漸增加。在第二次專業選擇的制度空間開放以后,對于學生而言,轉專業決策最重要的已不再是機會難得的問題,而是如何獲取更科學更專業指導的問題[7]。我們的調查數據也顯示,逾九成的轉專業生希望有專業輔導,在獲取專業信息、進行自我認知、自我探索等方面給予其幫助。針對此問題,學院可以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學院可以成立一個專業輔導微信公眾號,將轉專業有關的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并將資源發布在公眾號上,以供學生參考;其次,邀請學院優秀轉專業生對公眾號進行及時維護,同時他們將作為朋輩咨詢師,對轉專業的一系列問題進行回答;最后,可以定期邀請專業人員進行對全校開放的轉專業講座。
5 結語
總之,高校轉專業制度離完全成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如果想真正滿足學生的專業興趣,使他們能自由選擇心儀的專業,做好以上幾點工作依然是不夠的。高校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轉專業制度,讓學生擁有更大的選擇權,最終使轉專業制度更好的為全體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 蘇強.本科生轉專業問題的調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97-102.
[2] 馮偉光.大學生轉專業動機及適應性分析[J].高校輔導員,2013(2):63-66.
[3] 劉雄.對當前高校大學生轉專業的思考[J].中華文化論壇,2008(S1):31-32.
[4] 劉慧娟.當前高校本科新生轉專業的意向調查與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6(6):34-35.
[5] 方蓬.轉專業大學生適應性調查分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6):69-72.
[6] 時麗穎.H大學本科生轉專業政策研究[J].河北大學,2012.
[7] 歐堪蘭.學業輔導在轉專業輔導中的運用與實踐[J].教育探索,2015(1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