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亞玲

摘 要:記得馬克思說到語言習得時說,完全忘記我們的母語。筆者認為有一定的道理,但“全部忘記”估計卻是不能全然贊同的。這一點尤其是在語言語法學習中不能應用,反而,必須借用母語為輔助。
關鍵詞:英語教學;語法;類比法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導入新內容,又怎樣使學生感知、理解、消化和運用是思考和推敲的關鍵。若是不學語法,語言的聽、說、讀、寫又怎么能夠準確?然而,語法課若是純理論,學生是很難明白的。作為老師,當我們看見一雙雙空洞的眼睛、一張張迷茫的面孔時,心底的挫敗感自然一點點滋生并蔓延開來,有時或許也會“出離憤怒”!或許,問題的癥結不簡簡單單是學生笨,或是老師差的原因,而是方法不適。
在語法課上,我結合自己做學生的體驗和同學們的心理和思維方式摸索嘗試著將不能避開也不該避開的重要語法簡化。
一、共性
我們生活的是一個三維一體的世界——時間、空間和物質。英語學習也包含在這三個方面。如下所示:
如圖所示,在時間上,分為過去、現在和將來(因為這是從宏觀的角度區分,故此在它們前面加上“一般”來表示通常情況);空間上,我們就涉及到英語中的方位介詞(in, on, to, between...and, above, over, under, below);物質上,環繞我們世界中的各種事物可分為可數名詞(即可以數得清的)和不可數名詞(數不清的)。透過這個詮釋,使同學們至少有了一個系統的認知。
二、個性
提及動詞形式的各種變化也令同學們很是“頭痛”,由于受到漢語的干擾,就必須在此提示同學們英漢的差異.例如:
1.我看見你;
2.我昨天看見你;
3.我五年前看見你;
4.我在電影院看見你;
5.我媽經??匆娔?;
6.我明天會看見你。
顯然,漢語是一種“加詞”現象,無論是時間或是人稱的變化,動詞的外形都不會受其影響(正如例句所示,“看見”始終保持不變).而在英語中則不然,請看:
1.I saw you yesterday.
2.I saw you 5 years ago.
3.I see you.
4.I saw you at the cinema.
5.My mother often sees you.
6.I will see you tomorrow.
英語的謂語動詞的形式會隨時受到時間或是人稱的變化而在詞形上發生改變的。
三、幾處關鍵點
1.詞匯的觀察歸納和總結
漢語的一個詞有原義,比喻義和引申義。在英語中這一現象也廣泛存在。例如:hand(原義是“手”;引申義是“用手,接手,把握”;比喻義是“助手,幫手”)。又如key(原義是“鑰匙”;引申義是“關鍵”)。
2.介詞釋義的直觀法
介詞的“介”,就是媒介,連接的意思。正如,我們生活中的“中介公司”一樣起著搭橋的作用。正是介詞將不及物動詞和名詞或是代詞完美的結合起來。動詞分為兩類——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對于不及物動詞加介詞這種現象可以那同學們來做個比喻.例如,男生A就是一個不及物動詞,這就像他的性別一樣是天生的,不能改變的;而一個女生B是名詞或是代詞。若是他們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可以聯手但是不允許直接手拉手,那么他們中間就得連接個東西——繩子,棒子,皮帶,絲巾,鞋帶等可以連接之物。這個東西就是介詞,然而要選擇什么東西有男生來決定——這正如介詞的選擇由動詞決定一樣。另外一個男生C是天生的副詞,他和男生A就可以直接連接,摟著脖子或是抱著腰都行——這就反映不及物動詞和副詞直接連接的特點。同時,使同學們感受到在英語的學習中識別一個詞的詞性很重要(詞性就是一個詞的性別),否則,就會“男女不分”了。
同樣,可以運用這樣的例子來比喻,在英語中有一類動詞后一定要搭配名詞或是動名詞的現象.比如,這類動詞后的位置只接納男同學(代指名詞);如果女同學要通過只能喬妝改扮(即指在要連接的動詞后加上-ing)才能通過。
這樣運用同學們身邊的人來舉例說明,學生感到語法的解釋不但直觀而且生動有趣。
3.五大基本句型
句子成分的辨別總令同學們云里霧里。不妨,讓我們在教學中運用漢語語法來展示。選擇句子時先從簡短又典型的句子開始。如:①我是人。(主系表——由于這是與漢語語法分類不同的特殊句型,故此最先提出來講);②我哭了。(主謂);③我恨你。(主謂賓);④我教你英語。(主謂雙賓);⑤我打你個鼻青臉腫。(主謂賓賓補)。
當同學們能辨別漢語中簡單的句子各自屬于哪一類后,可以請他們自己造各種句子,之后再換成英語來辨別.有必要提示的是:
首先,在辨別任何一個句子時,現將時態抹去不管.如:I am crying. 中劃線部分省去不考慮。
再次,句型①必須清楚什么是系動詞——即Be動詞,五個感官動詞(look ,sound, smell, taste, feel )和表示變化的幾個詞(get, turn, go, seem,);句型③中我們常碰到這些詞作謂語(pass, give, bring, get,buy)從而構成____sb. sth. 或是____sth. to sb.的句型;句型④常會遇見使役動詞(keep, let, have, make)。在辨別句型③和④要多加用心,因為外形看起來它們很相似。
今天,無論教材怎么變換,語法教學可輕可弱,卻不可廢棄已是大家的共識.希望在此提供的方法在今后的實踐中和專家前輩及同行的幫助下能進一步完善發展。
參考文獻:
[1]程建平.中學英語語法教學地位的變遷及思考[J].基礎外語教育,2007,9(3):3-5.
[2]舒媛媛.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