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可翠
【摘要】基本算法語句是算法思想的具體體現,是程序設計上機操作的一個很好的示范,是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學科交流融合的基礎,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內容,筆者從四個方面創新了這節課的教學.
【關鍵詞】基本算法語句 教學嘗試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181-01
為了促進數學教學交流,探討高效課堂模式,筆者所在學校近來開展了課堂教學的研討活動.筆者上了一節人教A版《基本算法語句》的公開課,現將這節課的一些教學嘗試,與各位同行交流。
首先來看例1,例1要求用描點法作函數y=χ3+3χ2-24χ+30的圖象時,需要求出自變量與函數的一組對應值,編寫程序,分別計算當χ=-5,-4,-3,-2,- 1,0,1,2,3,4,5時的函數值。
例1在這節課里其實是個引例,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它可引導學生復習前面所學的算法分析和程序框圖,然后再引出程序。筆者在處理例1時,事先在課前準備好該程序文件,安裝好QB軟件,教學中直接調用在QB上運行。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QB程序語言,全英文的環境,既陌生,又好奇,如果在上面僅僅運行當χ=-5,-4,-3,-2,- 1,0,1,2,3,4,5時的函數值,未免有些單調,從激發學生的興趣角度出發,筆者提示、學生要求依次輸入0、1、-10、199、1008611.當輸入0、1時輸出結果很顯然,-10是負數的一個代表,輸入199時,y的值已經很大了,當輸入1008611時,這時輸出1.026059E+18,計算機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學生覺得很新穎,也很感興趣,通過這么一番“賞玩”,學生對人機交流的QB語言有了初步的了解,這也算是本節課的一個小小的亮點。
其次在講解輸入語句的一般格式時,筆者在QB上分別運行了 INPUT “x=”;x 、 INPUT x 、INPUT “a,b,c=”;a,b,c 、 INPUT a,b,c這四個語句,讓學生自己去對比發現它們在顯示屏幕上的異同。這樣設計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重視過程,重視知識的生成,強調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
再次筆者在講完例2的編寫程序后馬上給出了下面的練習:編寫程序,輸入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的值,計算并輸出其面積。雖然課標里說明了不要將算法這部分內容簡單處理成程序語言的學習和程序設計,這里的意思是不能讓學生編寫復雜的程序,同時課標還說明:有條件的學校,應鼓勵學生盡可能的上機嘗試.所以筆者設計這道練習的目的,是提供一個機會,讓學生嘗試上機操作驗證.具體做法是:先讓所有同學模仿例2編程,然后讓先編完的同學上臺來把程序輸入到計算機QB程序里去,如果輸入不熟練,可請班上其他同學幫忙,老師在下面再指導他們怎么操作。這樣設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也為高一信息技術課的程序設計上機操作起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促進了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學科的交流融合,這也是本節課的另一個亮點。
最后筆者對例4的處理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例4要求交換兩個變量A和B的值,并輸出交換前后的值。筆者在這里設計了卡片游戲環節,具體操作如下:課前準備好7張16開大小的打印紙,用水彩筆在其中的3張上面都寫上10001,另3張上面都寫上9999,還有一張上面寫上0,數字要夠大,確保教室后面的同學也能看得清。上課時,先請一個男同學和一個女同學上來,男同學手持三張寫著10001的卡片,女同學手持三張寫著9999的卡片,為了調節課堂的氣氛,還可以跟他們開玩笑說10001萬里挑一,9999天長地久。然后讓這兩位同學分別代表變量A、B,模擬計算機怎樣交換兩個變量的值,先執行兩個語句A=B、B=A,看能否交換,當執行第一個語句A=B后,特別提問學生,B中還有值嗎?有的話應該是多少?經過執行兩個語句,結果顯然不成功。最后找一個同學上來代表變量X,給他一張卡片0,再執行語句X=A、A=B、B=X,結果交換成功。這樣設計很有創意,互動性強,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使本節課達到高潮。筆者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有些老師在講解這個例題時,經常打比方說,像交換兩桶水A、B那樣,先要找一個空桶X過來,先把A桶里的水倒進X桶,再把B桶的水倒進A桶,X桶里的水倒進B桶。這樣結果雖然沒錯,但這中間的過程有問題,比如A桶里的水倒進X桶,A桶里空了,但計算機在執行時,A中并不空,所以不符合實際情況,而筆者的設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另外選擇數字10001和9999是源于有些地方的結婚儀式上,當男女雙方向對方父母敬茶時,男方家長會給女方10001元的紅包,寓意萬里挑一,女方家長會給男方9999元的紅包,寓意天長地久,表示祝福。
本節課筆者多次使用了QB程序設計語言,形象生動,易于理解,上課時講解的時間較少,學生練習操作互動的時間較多,課堂氣氛很活躍,充分體現了以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要求,課后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陳春暉,《輸入語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教學設計[J],福建中學數學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