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壽
摘 要:該文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對周寧縣近10年的森林火災和氣象數據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表明:(1)周寧縣在每年的3、4月是發生森林火災的高風險期,也是森林防火的關鍵期;(2)在3、4月森林火災發生較多的年份,降雨量明顯少于其他年份,相對濕度也明顯小于其他年份,而氣溫高于其他年份;(3)風速與森林火災起火的對應關系不明顯,對其影響相對較小。
關鍵詞:周寧縣;森林防火;關鍵期;氣象因子
中圖分類號 S776.2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4-0093-03
周寧縣位于閩東北山區,屬中亞熱帶海洋季風山地氣候,地處鷲峰山脈東麓,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880m,是福建省乃至華東地區海拔最高的縣城,有福建“高山明珠”之稱,森林覆蓋率72.5%,年平均氣溫為14.7℃,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土質疏松,土層深厚[1],具有發展林業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同時也具有十分豐富的森林旅游資源。因此,保護好森林是周寧縣當地政府十分重視的工作之一,而森林防火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森林火災的發生、發展、蔓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各種因素中,氣象條件是一個起決定作用的因子[2]。為此,本文對近10年來周寧縣森林火災發生的特點及同期的氣象條件進行了比較和相關分析,找出較大影響森林火災發生的氣象因子,了解其與森林火災的關系,對周寧縣預防和減少森林火災,保護人民公共財產和人身安全有著積極的意義[3]。
1 材料與方法
森林火災數據來源自周寧縣林業局防火辦提供的2006—2015年共計10年的資料;氣象資料為2006—2015年的數據,包括10月至次年4月的逐日數據,來源于周寧縣氣象局。
運用Excel 2010和DPS(v9.5)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林火發生量的年內分布特征 從圖1可以看出,周寧縣近10年來3月和4月的森林火災相對發生量是比較高的,3月達0.39,4月達0.42;其他月份雖也有不同程度發生了森林火災,但相對于3、4月份來說是較少的。因此,周寧縣森林火災預防預警的重中之重是3、4月份,在此期間應做好宣傳和教育工作,指導廣大人民群眾謹慎野外用火,在林區禁止用火。作為森林防火工作人員,更需要研究分析這個關鍵期的氣象條件,為進一步預防該區域的森林火災的發生服務。
2.2 3、4月份降雨特征與發生森林火災的關系 從圖2可見,近10年來3、4月份的降雨在不同年份間差異十分大,很明顯地發現2010年4月份高達317.3mm,而2011年的3、4月份降雨量特別少,分別是62.4mm和68mm。同時,對這2個月的森林火災的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在2011年3、4月的發生的數量是最高的。進而選取2011年4月每日的降雨進行分析,并對照該月的森林火災發生情況,探討其相互關系。
2011年4月共發生了4起森林火災,分別發生在的7、21、23、24日。對照圖3可以看出,發生森林火災的前幾天沒有降雨或降雨十分小,如7日前的1、5、6日未降雨,2、3、4日僅降下極少的雨水。可見,降水對森林火災的發生影響十分顯著,降雨少的時間段里,更要嚴格做好森林火災的預警和預防工作。
2.3 3、4月份相對濕度特征與發生森林火災的關系 由圖4可見,3、4月均以2011年平均相對濕度最小,為68.77%和67.97%;比對森林火災發生情況,發現2011年3月和2011年4月這2個月發生的次數高于其他的年份。再進一步分析2011年4月的每日相對濕度進行分析,發現這個月共發生了4起森林火災,分別是在2011年4月的7、21、23、24日。而23日和24日的相對濕度特別低,僅為56%和35%(見圖5)。
2.4 3、4月份溫度特征與發生森林火災的關系 很明顯,這10年間,4月的平均溫度高于3月。而這2個月的森林火災發生數量4月也高于3月,溫度更高的月份能夠提供更多的熱量,結合其他條件,更易于森林火災的形成。2015年4月平均溫度16.54℃(見圖6),也發生了2起森林火災,其發生跟大氣的平均溫度有密切的關系。
2015年4月4、5日各發生了一起森林火災;而從圖7可見,4月1—6日的平均溫度均在20℃以上,積累了多日的熱量,為森林火災的發生提供了熱量條件。因此,日平均溫度高出該月平均溫度(16.54℃)時,應加強森林防火的預警預報。
2.5 3、4月份風速特征與發生森林火災的關系 從圖8可以看出,3、4月份的平均風速呈逐年降低的趨勢,但平均風速高的年份與森林火災高發的年份并不相吻合,可見風速在森林火災發生上起的作用比較小。可能在森林火災的過火速度和過火面積方面的影響會更大些。
3 結論與討論
(1)降水可增加可燃物和周圍環境的含水量,含水量越高,火災發生的可能性越小。每年9月至次年4月是防火期,而3、4月是防火的關鍵時期。在降水較少的年份且有連續多日未降雨時,森林中可燃物的含水量逐漸減少,森林火災發生的可能性就變大;一般大雨過3~4d后,較少出現森林火險。降水量減少,無雨天數較長,森林可燃物含水量將不斷下降,森林火災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也隨之增大,有時月降雨量不小,但多為單點性大雨,無雨日卻較長,因而容易發生火災。
(2)相對濕度指空氣中水汽壓與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與可燃物的含水率呈正相關。相對濕度低于60%就很容易發生火災,低于30%時便極可能發生大火。因此,要注意觀察和了解防火關鍵期的空氣濕度,當低于閥值時,及時采取相應的預防預警措施;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對于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
(3)氣溫是導致森林火災發生的重要氣象因子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氣溫升高加快了林內可燃物的水汽蒸發,使其更加干燥易燃;二是可燃物需要吸收一定熱量才能夠達到其著火點,這些熱量的來源主要就是林間的空氣,氣溫越高,提供熱量越多,可燃物就越容易燃燒。
(4)風速是風速率的大小,其與森林火災發生關系甚為密切。風不僅能夠把植被枝葉吹干,還可提供大量的氧氣,有助于燃燒;而且火災發生之后,還能使火源得到更加充分氧氣,進一步加速燃燒。火花飛濺,延伸火災外形,擴大火災面積,使地面火變為樹冠火。因此,風速主要影響森林火災規模的擴大,而森林火災的起火卻是在其次。
參考文獻
[1]劉本容.周寧縣高山生態茶園建設成效與關鍵技術[J].福建茶葉,2015(3):38-40.
[2]施望芝.林火多因子綜合分析及預報方法[J].氣象,1997,23(6):55-57.
[3]謝克勇,黃志輝,周勇平,等.森林火災與氣象因子的相關性分析[J].江西林業科技,2008(5):53-5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