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
摘要:長期以來,中國的外語教學過分依賴課堂教學。然而,實踐證明,傳統課堂雖然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另一方面,這種方式使教學變得過于單一和教條,從而使課堂失去了應有的活力。本文將就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進行生態性研究。
關鍵詞:網絡環境 大學英語課堂 生態研究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5-0025-01
如今,很多高校正在借助多媒體網絡進行英語課堂教學,對教學方式作出了適當的調整,充分發揮了現代網絡的優勢條件。事實證明,大學英語課堂結合多媒體網絡,從更宏觀的層面改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極其迫切和必要的。
我國對教育生態的關注始于20世紀80年代,隨后有很多學者對這一領域表示出了較大的興趣,開始了綜合的研究。近年來,我國學者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有了較豐碩的成果。他們認為:
課堂生態是一種客觀存在。課堂生態的優劣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學生和課堂環境是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的三個組成因子。它們彼此之間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作用的生態關系,所以對它們的研究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研究某一因子的時候總是要關注到其他兩個因子。三個因子之間還存在著相互包含的關系。這是一種內在的有機聯系。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的三個因子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適應,他們在合作與共生中使大學英語課堂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除此之外,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生態課堂包括課堂中的環境生態、文化生態、心理生態以及行為生態。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教師主要是采取控制的手段,教師講解、學生做筆記,教學目的是傳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這樣的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因為會導致對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不足。而大學英語生態課堂從某種程度解決了這一問題:它是從生態學的視角來研究課堂,對傳統的課程理念、教學范式、評價模式和師生關系都有了質的改變和調整,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一種新的大學英語課堂,其突出的特點是符合外語學得和習得規律,同時又可以實現個性、自主、互動、和諧的有效結合。其本質是語言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協作、生生以及師生互動等方式,同時借助網絡電腦等多媒體技術進行探索性的知識分享和知識建構。
上文中提到了生態化課堂的三個組成因子是教師、學生和課堂環境。這三個因子在特定空間組合而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存在其他生態所不具有的、獨特的生態主體和生態環境。生態化課堂是一個多種因子相互聯系、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有機生態整體。總之,所謂的生態化課堂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學看做一個由多種因子構成的整體,從生態的視角來審視課堂教學,秉承著一種和諧課堂教學的理念,使課堂教學實現三個因子之間的高度協調和持續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和學生是生態化課堂的主體。這兩個因子構成了教師生態群體和學生生態群體這兩類課堂生態群體。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處理好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師師之間的關系就特別重要。從教師來說,要做好本職教學工作,引導學生在課堂內外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英語學習;而學生要遵從教師的指導,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會學習、愛學習的學生。
除此之外,課堂環境在三個因子中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說來,生態化課堂環境有客觀性和派生性之分:客觀性的課堂生態環境主要指獨立于課堂生態主體而客觀存在的課堂生態環境因素,主要指如教室內教學設施、溫度、課桌、教室光線等一些物理因素,而派生性課堂生態環境則是由課堂生態主體派生而來的課堂生態環境因素,如人際關系、班級學習風氣和班級管理制度等。要想實現預期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將客觀性和派生性課堂環境同時建構起來,不可以顧此失彼,導致課堂生態失衡。
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是一種理想的課堂教學模式,它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平衡的課堂生態環境, 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從目前來看,大學英語課堂還存在著明顯的失衡現象,這些問題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成熟,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與實踐,會逐漸加以克服和解決。
綜上所述,課堂生態是一種客觀存在。課堂生態的優劣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構建大學英語生態課堂對高校英語教學有著現實的重大意義,它有利于學生的英語技能的習得和應用,更有利于開創大學英語教學的新局面。生態化的課堂理念體現了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的新方向,因此,高校英語教師應該積極深入地研究課堂生態,不斷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大膽開創大學英語教學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黃樂丹.大學英語課堂的生態失衡和對策研究[J].高等教育教學實踐,2014(1).
[2]趙玉峰.基于信息化的大學英語課堂生態失衡研究[J].基礎課程探討,2014(9).
[3]陳春燕.論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的建構[J].教學研究,2011(1).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