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杰
摘 要:加拿大作為實施宏觀鑒定戰(zhàn)略的“第一人”,其經驗被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等國家所借鑒,而中國則是處于引進介紹的階段。本文以加拿大宏觀鑒定戰(zhàn)略為例,分析得出該戰(zhàn)略的成功實施有其現(xiàn)實需要的推動、鑒定理論的鋪墊、多方協(xié)作的助力和鑒定框架的奠基四個必要條件,并針對宏觀鑒定戰(zhàn)略的適用性問題,分析其在中國運用的障礙因素,發(fā)現(xiàn)中國目前并不適合實施宏觀鑒定戰(zhàn)略。
關鍵詞:宏觀鑒定戰(zhàn)略;加拿大宏觀鑒定理論;障礙
Abstract: Canada is the “first pers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croappraisal strategy, whose experience is learned by Australia, New Zealand, South Africa and other countries. While China just introduces it. This paper, taking Canadian practice as an example, attempts to analyze its experience and make a conclusion that realistic demand, macroappraisal theory, multi-cooperation and macroapprasial framework are essential conditions. After the discussion of the obstacle factors used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China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croappraisal strategy now.
Keywords: Macroappraisal strategy; Canadian macroappraisal theory; Obstacles
1 前言
縱觀國外檔案鑒定理論的發(fā)展,從“年齡鑒定論”“行政官員決定論”“職能鑒定論”“雙重價值論”“利用決定論”到“宏觀鑒定論”,檔案鑒定理論對檔案價值的認識從片面到全面,從狹隘到科學,鑒定標準從微觀到宏觀,從具體到相對抽象,這些特征表明鑒定理論正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產生于20世紀80-90年代的“宏觀鑒定論”,包括“社會分析與職能鑒定論”“文獻戰(zhàn)略”“宏觀鑒定戰(zhàn)略”是在紙質文件激增和電子文件出現(xiàn)的背景下提出的。宏觀鑒定論超越了傳統(tǒng)鑒定理論中的時間、來源、用戶需求等價值標準,轉而強調職能鑒定標準,同時將鑒定提升到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下,將檔案價值與社會發(fā)展密切聯(lián)系。其中,“宏觀鑒定戰(zhàn)略”是由加拿大檔案學者特里·庫克(Terry Cook)提出的,他主張檔案人員在鑒定前需要了解整個社會的運行方式和文件的形成過程,通過鑒定來準確反映社會發(fā)展與文件形成者及其職能的有機聯(lián)系[1]。在他的倡導和推動之下,加拿大國家檔案館在1991年將宏觀鑒定戰(zhàn)略付諸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文試圖以加拿大為例,分析宏觀鑒定戰(zhàn)略的實施條件,并且思考中國尚未借鑒和實施該戰(zhàn)略的原因。
2 宏觀鑒定戰(zhàn)略實施條件分析:以加拿大為例
20世紀90年代,加拿大首先將宏觀鑒定戰(zhàn)略付諸實踐,其具體實施過程主要包括兩步,一是全政府鑒定計劃,即將所有的政府機構分為四類,以確定機構及子機構鑒定的先后順序;二是多年處置計劃,即由國家檔案館分別與多個政府機構討論一個計劃,并達成一系列的協(xié)議,這些計劃實質上是一種處置授權,它會詳細闡明政府官員鑒定的期限和條件[2]。從宏觀鑒定戰(zhàn)略的實施效果來看,它較好地解決了加拿大在檔案鑒定方面的困難與危機,使加拿大的檔案鑒定工作有序進行,并被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等國家所借鑒。本文對加拿大的宏觀鑒定戰(zhàn)略進行分析,總結出以下四個維度作為宏觀鑒定戰(zhàn)略的實施條件。
2.1 現(xiàn)實需要的推動。宏觀鑒定戰(zhàn)略的出現(xiàn)有其現(xiàn)實需要,即該戰(zhàn)略的形成背景。“二戰(zhàn)”后,伴隨著現(xiàn)代政府的出現(xiàn),紙質文件數量迅速增長,傳統(tǒng)的鑒定理論無法應對大批量的文件,而加拿大政府部門缺乏對文件的有效處置,造成大量文件堆積,給政府部門帶來空間危機。而且,伴隨著科技發(fā)展,電子文件和其他媒介的文件的出現(xiàn),也給政府的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了難題,鑒定實踐一片混亂。除了這些文件管理內部因素外,一些外部因素的沖擊也致使加拿大不得不對檔案鑒定工作進行改革。傳統(tǒng)鑒定法的理論核心和實施方法的弊端不斷暴露,謝倫伯格的雙重價值理論也在實施過程中部分失效,文件中心并沒有起到在文件和檔案館之間的中轉作用,公眾對檔案館的滿意程度不斷降低。一些由檔案鑒定工作引起的政治事件,也極大地披露了檔案館工作的漏洞。比如,加拿大聯(lián)邦政府在追蹤調查秘密居住在加拿大的納粹罪犯時,由于鑒定標準的弊端,戰(zhàn)后個人移民檔案缺失,給調查工作帶來嚴重困難,檔案館的鑒定工作受到社會的嚴厲抨擊。在以上背景下,加拿大檔案館急需采取行動來挽救出現(xiàn)的信任危機,因此這些現(xiàn)實情況成為宏觀鑒定戰(zhàn)略誕生的動力,同時也影響著宏觀鑒定理論的具體內容和鑒定思想。
2.2 鑒定理論的鋪墊。現(xiàn)實的需要推動著宏觀鑒定理論的產生。加拿大的宏觀鑒定理論建立在一個“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結合體上:“自上而下”指的是將社會愿望通過政府機構的逐步分解使其得以執(zhí)行,而“自下而上”指的是公眾與國家的糾正性互動以保證其愿望的正確實施[3]。該理論有三大特色:其一,該理論有著堅實的哲學基礎,其歸納起來,包括兩點:檔案應該反映最廣泛的社會和意念高于物質[4]。其二,不同于傳統(tǒng)的鑒定理論僅僅記載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動,它還反映了民眾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這些管理活動,是如何受到這些管理活動影響的,又是怎樣反過來影響這些管理活動的[5]。其三,雖然稱為宏觀鑒定理論,但加拿大也并非完全排除微觀鑒定。該戰(zhàn)略首先按照宏觀鑒定方法形成重要文件所在位置的假設,然后利用微觀鑒定檢驗第一步的假設。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能更好地應對實際檔案鑒定工作。加拿大的宏觀鑒定理論不僅為宏觀鑒定戰(zhàn)略實踐作了良好的理論鋪墊,還為戰(zhàn)略的實施提出了具體措施和步驟,有學者稱之為“理論包” [6],它為檔案價值鑒定提供了賴以在現(xiàn)實中實施的方式、邏輯或者方法論。
2.3 多方協(xié)作的助力。一個以整個國家為背景的戰(zhàn)略的實施離不開各個機構和部門的協(xié)調配合。加拿大宏觀鑒定戰(zhàn)略中的多方合作主要表現(xiàn)在政府部門配合檔案人員進行機構職能調查分析,簽訂一系列協(xié)議并執(zhí)行協(xié)議中的約定。具體來說,在實施全政府鑒定計劃時,對于政府部門的職能分析是宏觀鑒定戰(zhàn)略成功的前提和關鍵因素。而要做到準確恰當的職能分析,需要相關部門和機構的配合,并提供相應材料和資源。其次,戰(zhàn)略的具體實施也要多方協(xié)作。加拿大宏觀鑒定戰(zhàn)略的完成的標志是檔案館與聯(lián)邦政府共同簽署了一份協(xié)議,協(xié)議中注明了全部歸檔文件的類目和條件。這份協(xié)議的達成是建立在三個協(xié)議的基礎之上,即由部門與檔案信息系統(tǒng)的分析人員協(xié)作擬定的《文件處置方案》,檔案人員在《文件處置方案》,機構概述以及額外的機構——職能——公民三者互動的研究的基礎上制定的《檔案鑒定報告》,和國家檔案人員簽署的《文件處置授權》[7]。由此可見,在現(xiàn)實需求的推動下,政府部門積極配合檔案館工作,共同應對信息時代的到來給文檔管理與鑒定帶來的困難。
2.4 鑒定框架的奠基。鑒定框架是宏觀鑒定戰(zhàn)略的“骨骼”,框架制定得是否合理決定了戰(zhàn)略的成功與否。加拿大的宏觀鑒定框架主要是指基于職能分析產生的鑒定框架。在實施全政府鑒定計劃時,進行職能分析的四個大類[8]的設置考慮了以下現(xiàn)實因素:①各種復雜程度的機構的職能研究和鑒定所需時間;②與機構復雜程度相關的細節(jié)、數字以及鑒定活動的順序;③機構做這些工作的能力;④部門自身的意愿[9]。當然除了這四大因素外,還要考慮政治、隱私、保管期限等其他現(xiàn)實因素。對于以上因素的考察和衡量需要建立在大量的研究和調查的基礎上。這種移交之前的鑒定框架的制定一方面可以加強對文檔處置的把控,做到前端控制,從而正確引導鑒定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為各機關減少由于檔案館對機關移交文檔的“事后”要求而產生的重復性工作,避免浪費人力和物力,是宏觀鑒定戰(zhàn)略成功的核心和關鍵因素。
以上四個維度是加拿大成功將宏觀鑒定戰(zhàn)略付諸實踐的必要條件,它們互相影響,成為加拿大的宏觀鑒定戰(zhàn)略成功實施的必要條件。迫切的現(xiàn)實需要促使新的檔案鑒定理論的產生,各個機構和檔案館混亂的文檔管理現(xiàn)狀推動著多方合作,共同改革,而新的鑒定理論和多方協(xié)作也是鑒定框架制定的基礎和助力。現(xiàn)實需要的推動、鑒定理論的鋪墊、多方協(xié)作的助力和鑒定框架的奠基使加拿大的宏觀鑒定戰(zhàn)略得以實施,并且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著。其他國家,例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非,紛紛在立足于本國國情的基礎上借鑒加拿大的經驗,改革本國檔案鑒定工作,而中國卻沒有盲目地跟隨,這在筆者看來,是有其現(xiàn)實因素的阻礙和宏觀鑒定戰(zhàn)略適用性的問題。
3 宏觀鑒定戰(zhàn)略在中國運用的障礙因素
加拿大的成功案例證明了宏觀鑒定戰(zhàn)略具有可操作性,是可行的,但這種可行性也是建立在諸多現(xiàn)實因素的基礎之上。而中國尚未借鑒加拿大的宏觀鑒定戰(zhàn)略,筆者認為是有其運用的現(xiàn)實因素阻礙,并歸結為以下四點。
3.1 檔案鑒定工作尚未出現(xiàn)過多矛盾。相較于加拿大出現(xiàn)的文檔管理工作混亂,檔案館信任危機,迫切需要改革的情況,我國的檔案鑒定工作則相對穩(wěn)定,尚未出現(xiàn)過多激烈的矛盾。我國鑒定工作采用的是三結合的組織形式(即在辦公廳領導下,由文書處理部門、業(yè)務部門和檔案人員共同組成)[10],屬于一種集中式鑒定形式。有眾多學者也指出我國鑒定工作出現(xiàn)的困境,例如檔案鑒定工作不受檔案部門重視,文件價值的雙重性鑒定機制還有待于完善,鑒定標準與保管期限的劃分過于抽象、概括,電子文件的出現(xiàn)帶來的新情況,鑒定理論研究不足等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措施。這些困境雖然給檔案鑒定工作帶來了不便,但是我國原有的檔案鑒定方法基本能解決鑒定工作的需要。現(xiàn)實當中尚未有激烈的矛盾,推動我國鑒定工作改革的動力也就相對較小。而且,宏觀鑒定戰(zhàn)略是一種大規(guī)模的激烈改革,而我國一般慣于采用溫和的、漸進式的改革方式。
3.2 未形成“中國特色”的檔案鑒定理論。宏觀鑒定戰(zhàn)略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加拿大特色的檔案鑒定理論,其宏觀鑒定體系指導并具體規(guī)劃著實踐的進行,而中國則尚未形成一套立足于本國國情的檔案宏觀鑒定理論,不足以指導宏觀鑒定戰(zhàn)略的實施。具體來說,我國檔案界在理論研究方面主要呈現(xiàn)出兩個特點:一是自身理論研究成果較少,大都重在介紹國外的檔案鑒定理論與實踐。相較于國外,我國檔案學研究起步較晚,對檔案學的重視度較低,雖然有學者在介紹外國檔案理論的同時,嘗試對其進行“中國化”,但未成體系。并且,我國缺少立足于國情發(fā)展而成的鑒定理論,難以指導我國鑒定策略的制定。二是理論研究與實踐脫節(jié)。檔案鑒定本身就是一項實戰(zhàn)性較強的工作,理論研究人員若是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廣博的知識素養(yǎng),很難提出合理適用的鑒定方法。而加拿大的宏觀鑒定理論不僅有堅實的哲學基礎,還有具體的實踐策略和方法,為宏觀鑒定戰(zhàn)略保駕護航。
3.3 體制與思想的限制。加拿大宏觀鑒定框架中的類目和條件都是依據各機構的文件保管系統(tǒng)量身定做的,但在實際操作中,政府各機構是否能夠真正地配合制定實施?這是一件關乎他們切身利益的事情,過程的展現(xiàn)往往容易暴露出各種行為的弊端。這不僅僅是體制和思想的問題,也是宏觀鑒定戰(zhàn)略實施的障礙之一。除此之外,實施宏觀鑒定戰(zhàn)略必然涉及政府信息公開,而中國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于2008年才頒布實施,還處于剛起步階段,對于具體可以公開哪些內容,以何種方式公開都尚在嘗試階段。而且在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與阻礙。因此,若在中國實施宏觀鑒定戰(zhàn)略,政府各機構是否愿意配合檔案館的調查研究?能否遵照協(xié)議約定,執(zhí)行框架中的類目與條件?這些都要考慮在預期效果當中。
3.4 鑒定框架制定難度大。宏觀方法的真正含義是指從機構之間的聯(lián)系、機構與社會的聯(lián)系的角度構建框架;從機構不斷變化、不斷更迭的視角來構建框架;從社會范疇和歷史主義方面來構建框架。在這種框架中,檔案人員可以真正地從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來構建“社會記憶”[11]。因此,如何把握框架制定的“度”成為宏觀鑒定戰(zhàn)略最關鍵,也是最困難的一部分。加拿大的宏觀鑒定戰(zhàn)略是建立在大量的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之上的,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加拿大國家檔案館真的能夠切實地、完整地、聯(lián)系地概括出這個框架嗎?如果調查不夠充分,宏觀鑒定的優(yōu)勢難以體現(xiàn);如果過于細致,又會加大調查的成本。而且,現(xiàn)代社會機構變動頻繁,宏觀鑒定框架的時效性也需要考慮。因此,對于框架“度”的把握和時效性的考量使得宏觀鑒定框架的制定具有相當大的難度。
4 結論
宏觀鑒定戰(zhàn)略是在信息時代應運而生的檔案鑒定理論和方法,它雖然也有一定的缺陷,卻是檔案鑒定理論的一種進步,有利于應對信息時代紙質文件激增,電子文件和其他新型載體文件的管理和鑒定。在分析了加拿大成功實施宏觀鑒定戰(zhàn)略的必要因素后,發(fā)現(xiàn)中國并未有與之對應的條件,缺乏現(xiàn)實需求的推動和“中國特色”的宏觀鑒定理論,并且受我國傳統(tǒng)的政治體制和思想的束縛,除此之外,宏觀鑒定框架的制定也是宏觀鑒定戰(zhàn)略實施的障礙之一。雖然中國在借鑒加拿大的宏觀鑒定戰(zhàn)略上有一定的阻礙,但不可否認宏觀鑒定戰(zhàn)略的進步性,對于它以后在中國是否適用,還需要結合我國國情進行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馮慧玲,張輯哲.檔案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77.
[2][4][7]潘未梅.加拿大宏觀鑒定理論與應用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6.
[3][5][9]Terry Cook.Macroappraisal in Theory and Practice:Origins,Characteristics,and Implementation in Canada,1950-2000[J].Archival Science,2005(5):101~161.
[6]潘未梅,桑毓域.試論加拿大宏觀鑒定理論[J].檔案管理,2011(6):78~82.
[8]Bruce Wilson. Systematic Appraisal of the Records of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 at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Canada[J].Archivaria 38(Fall 1994):141~150.
[10]姚旭.論建立我國檔案專業(yè)鑒定職能體系[J].檔案學研究,1996(S1):20.
[11]王爍.試述宏觀鑒定戰(zhàn)略[J].蘭臺世界,2012(5):32~33.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 來稿日期: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