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目前,整個社會敬老孝親文化隨著現代化腳步的加快而日漸稀薄,“留守老人”“空巢家庭”成為常態。為此,全國政協委員董恒宇近日建議,我們要學習國外在養老政策上的先進經驗,對購買“孝親房”,即子女為就近照顧老人,在同一小區購買的房子,應該適當減免稅。這樣,可以讓單純的“常回家看看”變成“在身旁陪伴”。
對此,你怎么看?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解題思路
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孝思不匱,冬溫夏清,自古以來,孝道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面對“留守老人”孤獨寂寞的現實,鼓勵子女購買“孝親房”確實是一種創新之舉,為盡孝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倘若稅收政策打開了購買“孝親房”的綠色通道,做子女的還有什么理由讓老人獨居空巢,形單影只?及早盡孝,不僅是義務,更是責任。
本題的立意有:莫讓孝心遲到;敬老愛老,責無旁貸;打開綠色通道,呼喚敬老美德。
【新材料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0年6月,正在讀大二的牛志偉突遭家庭變故,父親遇車禍離世,給家人留下40余萬巨債。對此,牛志偉在自家大門口貼出“認債告示”,聲明父債子還,承諾一定還清父親欠的錢。當時很多親友勸他“人死債爛”,法律上并沒有“父債子償”一說,不要承認欠款的事。但他認為,“人活著要講信義,不能辜負別人對父親的信任。”
牛志偉用稚嫩的肩膀扛下父親的巨額債務,省吃儉用,拼命賺錢,以驚人的耐力,終于在2016年春節前還清了全部債務,對人性中的良善品質作了最好的詮釋。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解題思路
中央電視臺對牛志偉的事跡作了專題報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黃山“信義哥”牛志偉得到了人們的禮贊。
2016年1月,牛志偉當選為“安徽好人”。牛志偉用稚嫩的肩膀扛下父親留下的巨額債務,拼命掙錢,在短短六年的時間里還清了全部債務。
在他的身上,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誠信、擔當、友善、節儉和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
考生圍繞這些關鍵詞立意,都是符合題意的。
【16、17版由韓延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