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陜西西安 710002
摘 要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媒體融合發展迅速,傳統媒體單一的生產和傳播方式受到巨大沖擊,全媒體策略應時而生,構建全媒體的“中央廚房”是實現媒介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式,極具創新性。“中央廚房”是實現新舊媒體融合的新興模式,使我國媒體行業明確了發展方向。文章探討了“中央廚房”模式下媒體深度融合的發展。
關鍵詞 “中央廚房”;全媒體;媒體融合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3-0095-02
隨著全媒體理念的不斷深入,“中央廚房”這一概念在整個傳媒界引起關注,重對對其應用領域的探索。這一模式也得到國家的認可,要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作為行業發展戰略,構建全媒體平臺,促進媒體之間的互聯互通,建設移動化與社交化的傳播環境,加強媒體的深度融合,推動傳媒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1 全面理解全媒體“中央廚房”的涵義與運作特征
1.1 全媒體“中央廚房”的概念
對于全媒體而言,其在本質上體現了業務運作的整體模式,彰顯策略性,也就是說,借助媒體方式,構建媒體平臺,形成龐大、多元化的報道體系。立足總體進行分析,全媒體突破單平臺和單系統的限制,立足多元化的平臺,實現多形態的傳播。簡而言之,全媒體就是突破不同媒介之間的制約,實現信息的全方位集成。立足全媒體思維,其引發了傳播介質的變革,同時信息形態和信息內容的生方式發生改變。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拓展成為一種必然,但是,需要進行不斷探索與努力,促使“中央廚房”思維應時而生,構建高效的“中央廚房”信息處理機制。“中央廚房”的理念源于餐飲業,追求標準化與工業化的生產模式,立足規模性的餐飲領域,將采購、加工以及配送進行全面統一,進行集約化經營管理,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降低投入,保障品質。全媒體借助“中央廚房”這一理念,在新聞傳播領域應用工業化、標準化與集約化的生產與分發模式,構建能夠滿足多種介質特征的全媒體信息處理平臺。
1.2 全媒體“中央廚房”運作特征
首先,具有高度統一的技術平臺。對于“中央廚房”而言,需要建立具有共享性質的平臺,實現多種媒介形式的融合,達到高度集成的狀態。其次,采取統一采制的模式。“中央廚房”需要將傳統的媒體與新媒體進行混合編制,形成大編輯部,對采編流程進行全面創新,積極開發多層級的材料。在單一采集完成之后,將其用于多種形態的生產過程,可以劃分不同的展示時間,在多樣化的介質中進行傳播。再次,呈現方式更加多元化。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生產線與生產能力進行全面整合,最終形成多種形式的產品,如紙媒、互聯網、客戶端等,產品更具多元化的特征,在諸多媒體平臺進行呈現,整個生產環節集約化程度更強,多樣化突出。“中央廚房”在媒體生產方式轉變方面發揮重大作用,但是,對于傳統媒體的轉型與拯救,不能局限于形式,需要通過“中央廚房”的打造,有力提升媒體的傳播力,深化影響力,積極推進具有深度影響力的媒體融合新產品,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實現對廣告的吸附作用,在根本上實現“中央廚房”的自身價值。
2 “中央廚房”在媒體深度融合中價值體現
2.1 有效發揮了媒體內容生產的神經中樞作用
“中央廚房”實現了對編輯部模式的改造,促使媒體編輯指揮系統發生重大轉型。在以往的媒體發展中,各種媒體形式處于各自為政的局面,但是,在當前的媒體發展中,有效發揮核心樞紐的作用,發揮常態化調控的功能,實現對“媒體矩陣”的科學指揮。在新模式的推動下,能夠滿足協同作業的需求,達到對全媒體產品采集、制作以及傳播。
2.2 構建內容創新的新型平臺
對于媒介的融合而言,需要對行業資源進行全新、科學的再配置,整個過程彰顯極大的創新性。整個平臺凸顯多樣化的功能,融空間、業務、技術、資本運營于一體,凸顯內容的全面創新。另外,“中央廚房”也將相關機構以及政府的政策創新融入其中,實現諸多機制創新的結合,使得大量融媒體產品出現,極具表現力,涉及一些數據新聞、重大活動的融合報道等,改變整個社會對主流媒體形象的認識,推動閱讀感受的改變。
2.3 有利于全媒體專業人才的培養
在“中央廚房”的應用下,強化部門統籌以及人才的融通,能夠實現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角色的自由切換,構建全媒體時代全能型人才。另外,媒體人能夠通過自由組合,組建更加具有創新思維的團隊,生產更加貼近社會需求的內容產品。
2.4 有助于時效性與深度的有機結合,滿足與大眾的雙向交流
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其不足之處是傳播方式缺乏靈活性,受眾很難實現對新聞的深入、全面的了解,溝通與交流缺乏及時性。“中央廚房”的發展得益于互聯網媒體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媒體形式更具時效性。“中央廚房”的采編內容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傳遞,同時,能夠對一些尚未完結的資料進行整合與再加工,形成深度稿件,實現在不同平臺的傳播,實現時效與深度的結合。
2.5 實現對價值觀的統一,提升媒體影響力
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在“中央廚房”模式應用之前,很多平臺經常出現觀點不統一的情況。“中央廚房”的優勢就是傳遞中的素材經過了初期處理,不是原始素材,實現了觀點統一,在此前提下,再結合各自平臺的作用,進行稿件的再加工,在根本上保障整體價值觀的一致性。“中央廚房”遵循的是“波紋理論”,面對新聞事件,在不同媒體平臺的應用下,發揮各自優勢,構建完整的傳播體系。同一價值觀借助不同的平臺進行輻射,強化媒體的核心凝聚力。
3 對“中央廚房”模式應用中不足的分析
3.1 存在信息冗余以及內容同質化的問題
“中央廚房”模式下的成果適合在諸多平臺進行再加工,但是,在本質上看,都源于同一機構,信息內容的有限性不可避免。但是,不同媒體平臺需要各自與眾不同的內容。內容的同質化誘發信息的冗余與重復。
3.2 人力資本降低背后存在隱患
全媒體“中央廚房”實現人力資本的有效節約,但是,誘發記者與編輯的扁平化溝通模式被改變,溝通成本不斷增加,甚至需要配合“中央廚房”模式,對人員機構的調整增加投入,引發新生產模式下的磨合風險。
3.3 內部競爭干擾綜合實力
雖然很多用戶呈現跨平臺的特征,但是,存在媒體之間搶客戶的問題。立足全媒體“中央廚房”,在進行媒體融合的同時,使得傳統媒體的資源優勢被轉移給新媒體,一旦面對相似的內容、同一媒體、不同平臺進行傳播的時候,誘發內部競爭,不利于整體競爭實力的增強。
4 如何借助“中央廚房”強化媒體深度融合
4.1 重視對組織結構藩籬的突破
對于“中央廚房”模式下的媒體融合而言,其在內容融合的同時,組織結構的融合不可缺少。為了避免出現各自為政的局面,需要對原有組織架構進行挑戰,強化合并,促使整個媒體行業更具平臺化的特征。只有打破傳統組織架構的束縛,才能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共享與交流,構建全新的新聞生產流程。
4.2 媒體人要勇于接受挑戰
對于新媒體的發展,要重視專業技術隊伍的組建,同時,構建數據中心。另外,要提升整個行業人員的互聯網思維,強化運作能力的提升。突破傳統采編的制約,增強采編能力,提升綜合職業素養,也就說,跨平臺工作能力十分關鍵。只有具備互聯網思維,掌握專業的信息運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不同平臺交互運營的需求。
4.3 重視對大眾需求的關注
對于全媒體融合的實現,源于社會化媒體形式的出現。媒介融合要以人為核心,社交與關系是新媒體需求與行為的核心,彰顯媒介融合的深化,是社會媒體思維與應用在傳統媒體中滲透的表現。全媒體“中央廚房”體現了新聞向新聞產品發展的過程,以產品為導向生產的內容更加強調用戶的需求,在服務用戶的前提下,凸顯產品社會和經濟價值。簡言之,在全媒體融合的環境下,受眾發生身份的變化,在承擔信息接受者的同時,決定新聞產品的命運,是產品檢測者,甚至充當新聞制造者和傳播者的責任。為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需要重視對用戶的關注,強化傳播與受眾的結合,以求得更好發展。
5 結束語
綜上,“中央廚房”是媒體立足新環境不斷發展的必要模式,與時代發展相適應。整個媒體行業主動參與其中,對“中央廚房”模式進行不斷完善。要立足實際,加快推進,逐漸由局部、地方實踐過度為整體推進,加快創新,強調制度建設,在根本上是媒體之間的深度融合,促使媒體行業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姜玉珠.從媒體融合看深度報道轉型之路[J].青年記者,2016(17):33-34.
[2]于文杰.全媒體時代紙媒如何借力微博微信[J].記者搖籃,2015(4):40-41.
[3]呂彩霞.媒體融合重在“融”不在“合”[J].北方傳媒研究,2017(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