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阿婷++吳方冰
摘 要: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與支出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本文采用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誤差修正模型和格蘭杰因果檢驗,分析了甘肅省1950-2015年的財政收入與支出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1)甘肅省財政收入和支出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如果財政收支在短期偏離了長期均衡值,那么在下一期將會進行矯正,使收支關系回到長期均衡水平。(2)觀察期內,甘肅省財政收入是財政支出的格蘭杰原因,而財政支出不是財政收入的格蘭杰原因。即長期以來甘肅省采取的是“以收定支”的財政政策。
關鍵詞:財政收入 財政支出 格蘭杰因果關系 甘肅省
一、引言
研究甘肅省財政收入與支出關系的理論意義在于,科學認識和掌握財政收入與支出之間的運行規律,發現財政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為甘肅省政府制定和執行財政政策,調控地方經濟提供理論依據。
研究甘肅省財政收入與支出關系的實際意義在于,通過研究甘肅省財政收支關系,發現財政收支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推動甘肅省經濟的可持續協調發展,不斷提升當地的公共支出水平和居民福利。
二、相關文獻述評
研究政府財政收入和支出關系的相關文獻較多,既有理論方面的文獻,也有實證方面的文獻。對于財政收支理論方面的文獻,主要致力于分析收入和支出兩者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現有文獻提出的收支關系大致可以分為四種:第一種是收入影響支出說,即“以收定支”;第二種是支出影響收入說,即“以支定收”;第三種是收入和支出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第四種是收入和支出相互之間沒有影響,是各自獨立的。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采用的是不同的政體,財政收支結構大相徑庭。因此上述假說都能夠找到對應的國家或地區,甚至同一國家或地區在不同的時期,其財政收支關系也是不一樣的。
國外關于財政收支關系的研究理論和實證方面是并重的,提出了不同的理論假說,并有相關的實證文獻。國內的研究更側重于實證方面的檢驗。國內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對于我國財政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因果聯系,不同的研究之間沒有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已有文獻大都集中分析國家層面的財政收支關系,針對地方的研究相對比較少。本文將集中研究甘肅省在1950-2015年間的財政收支關系,以發現該省財政收入和支出之間的因果聯系,為相關決策部門提供參考。
三、研究方法及數據說明
(一)單位根檢驗法
單位根檢驗的目的在于檢查一個時間序列是否平穩。如果一個時間序列是平穩的,那么該序列在不同時點上的隨機性服從一定概率分布,其均值、方差和協方差等數字特征不隨時間變化。非平穩時間序列則相反,在不同時點上它的隨機規律不同,這樣就難以通過非平穩時間序列的過去信息來進行有效預測,并且會產生偽回歸問題。因此,在對一個序列進行分析前,一般先采用單位根檢驗來判斷該序列是否平穩。如果一個序列中存在單位根,該序列就是不平穩的。
(二)協整檢驗法
協整檢驗的目的在于檢驗一組非平穩時間序列的線性組合是否具有協整關系。如果具有協整關系,則可以認為這組非平穩時間序列之間具有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協整理論是恩格爾和格蘭杰于1987年提出的,他們同時提出了一種兩步檢驗法來檢驗序列間是否協整,稱為EG檢驗。
(三)格蘭杰因果檢驗法
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目的在于檢驗時間序列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格蘭杰因果關系的實質是指一個變量如果受到其它變量滯后的影響,就稱變量之間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
(四)數據說明
從數據可獲得性角度出發,本文收集了1950-2015年甘肅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一般預算支出兩個年度序列數據。省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一般預算支出要低于總收入和總支出。省級財政總收入除了一般預算收入外,還應該包括中央財政稅收返還、財政補助等部分,省級財政總支出除了一般預算支出外,還包括地市稅收返還、地市補助等部分[1],但是統計年鑒中沒有公布財政總收入和總支出,故使用一般預算收入和一般預算支出這兩個指標數據作為財政總收入和總支出的代理變量。
上述財政收支數據為名義價格數據,本文采用甘肅省1950-2015年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將其調整為實際價格數據。考慮到時間序列跨度大,絕對值數據波動性大,故對實際價格數據取對數以消除波動性影響。
甘肅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一般預算支出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等數據均來自于《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和《甘肅省發展年鑒2016》。
四、甘肅省財政支出與收入因果關系檢驗
(一)單位根檢驗
為方便起見,把取對數后的甘肅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后文簡稱財政收入)序列用Yt表示,把取對數后的甘肅省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序列(后文簡稱財政支出)用Xt表示。運用ADF方法對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列于表1中。檢驗結果顯示,Yt和Xt都是非平穩序列。對原序列進行一階差分后,檢驗結果拒絕了原假設,即接受△Yt和△Xt是平穩序列的結論。因此,財政支出和財政收入同屬一階單整序列,滿足對兩者進行協整分析的前提條件。
(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接下來檢驗甘肅省財政收入和支出是否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由于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和滯后階數的選擇有關,所以在檢驗中經常采取的做法是分別選取滯后階數為1階、2階和3階對原假設進行檢驗。“△Yt不是△Xt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在不同滯后階數條件下都被顯著地拒絕(即使是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都拒絕了原假設),說明從1950年到2015年間,甘肅省財政收入是財政支出的格蘭杰原因。在不同滯后階數條件下,“△Xt不是△Yt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都不能被拒絕,說明從1950年到2015年間,甘肅省財政支出不是財政收入的格蘭杰原因。綜合上述結果,可見這段時期甘肅省的財政是一種“量入為出”的財政。該結論對不同滯后階數都是成立的,說明檢驗結果相當穩健。
五、研究結果及政策含義
從研究結果可知,長期以來,甘肅省踐行的是“量入為出”的地方財政政策,即符合“以收定支”的理論假說。可以理解為該政策是計劃經濟時期財政政策指導思想的延續。正是因為堅持“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甘肅省長期以來的財政赤字才保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如果財政收支之間的缺口過大,將會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正,修正的方向是要保持財政收支的長期動態均衡。
結合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如下對策建議:(1)繼續堅持“量入為出”的財政思想,防止財政赤字的進一步擴大。作為一個地方財政收入相對有限的省份,如果任由財政赤字不受節制地擴大,則會導致后續的財政支出困難,難以及時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將會進一步影響到區域的可持續發展。(2)開源節流,提升省級財政的平衡水平。開源是指從財政收入的角度,要合理調整結構,在減少居民稅負的同時注重招商引資的質量,能夠有效地提升本地區的商業活躍度,使財政收入更趨合理。節流是指從財政支出的角度,完善公共支出結構,將有限的財政資金進行合理配置,盡量使得公共支出的社會效益最大化。
作者簡介
蔡阿婷(1995—),女,福建泉州人,福建農林大學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吳方冰(1996—),女,福建莆田人,福建農林大學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