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良
當今社會,手機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美國馬里蘭大學曾作過一項調查,他們讓來自世界上10個國家的1000名學生進行了24小時“無媒體”體驗,即要求在一天內不使用包括手機在內的任何多媒體設備。結果顯示,失去手機讓大部分學生“坐臥難安”,很多人甚至都沒有完成整個項目。而跨國市場調查公司思緯公司在對11個國家8000多名受訪者進行調查后,得出的結論更讓人吃驚:有3/4的人會隨身攜帶手機,1/4的人認為手機比錢包更重要;2/3的受訪者在睡覺時不會關機,超過1/3的人甚至說他們離開手機無法生活。按照全球33億手機用戶計算,目前已有10億人掉進了手機的“溫柔陷阱”。
【媒體熱評】
《現代快報》(2月24日):十字路口,一輛大客車和自行車發生碰撞,導致騎車老人不幸死亡,這是一個多月前發生在句容郭莊的一起車禍。昨天,《現代快報》記者看到了行車記錄儀錄下的視頻,在短短7分鐘內,這名大客車司機竟然39次低頭看手機。 基于對公共安全的潛在危害,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將“司機開車看手機”入刑。
《重慶商報》(3月12日):“他在微博上風趣幽默,激情四射,被稱為‘嗨哥;但在生活中,簡直就像個沒魂的病人,一個星期都不和家人說一句話。”上周三,在市精神衛生中心早期干預科,一對夫婦焦急地給蘇華龍醫生描述22歲的兒子的病情。一旁的兒子低頭不語,手指卻靈活地在手機上飛舞,手機里不時地傳來互動提示音。經蘇華龍醫生診斷,這個22歲的孩子患的是性格分裂癥。手機里的朋友圈不但沒有擴大人們的交際范圍,反而讓人封閉了起來,這真的有些南轅北轍。
南海網(5月13日):“你就只會玩手機,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近日,儋州市一名四年級小學生的作文在朋友圈熱傳,不少老師和家長看了后直呼“臉紅”。平心而論,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太可能徹底扔掉手機,但我們也應知道,陪伴孩子成長是父母的第一天職。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即便用再多的玩具、可口的零食也無法替代。因此,必須對手機保持必要的理性態度,對過度使用手機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要有一個清醒的認知。
主持人:手機,特別是智能手機的出現,讓一些人眼不離屏、手不離機,很多學生也加入到手機一族。最近,《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的網文廣為傳播,是否該讓學生持有手機(主要指智能手機)的爭議也一浪高過一浪。綜合人們對智能手機“罪過”的總結,一般有下列觀點:手機使人們的生活圈子變窄、孤獨感增加、影響人際關系、使人們缺乏同情心、喪失注意力、導致疲勞等。對此,你對智能手機的使用有什么看法呢?
【各抒己見】
宋紅凱:我先說說手機對學生的影響吧。好多學生沉溺于手機,首先影響的就是他們的視力。他們熬夜打游戲,熬夜聊天,轉移了注意力不說,視力也大不如以前了。所以我認為學校、家長應該控制學生玩手機的時間,更應該杜絕學生隨身攜帶手機。
史佳欣:手機讓人和人之間的語言交流變少,感情變得冷漠。大家聚在一起時,大都一人捧著個手機,沉溺在聊天或游戲之中。“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這是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可當這句話成為現實時,多少有一些悲涼。
宋淑祺: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技術的提升、商家的大肆炒作,讓“低頭族”以驚人的速度增多;更可怕的是,原本是老年人才有的頸椎病越來越年輕化了。
馬曉哲:聽了大家說的,我倒有著截然相反的看法。幾乎所有大人都認為孩子玩手機會影響學習,并把孩子成績的下降歸罪于手機,這種邏輯本身就是錯誤的。手機只是個工具,如果有老師、家長的正確引導,讓廣大學生的生活充滿創造性,富有活力,我們會沉溺于手機聊天和游戲嗎?人的成長需要引導、疏導,而不是一味地堵截。如成年人中出現的諸如冷漠、狹隘等心理問題,在沒有智能手機之前,難道社會上就不存在這些問題嗎?
主持人:馬曉哲同學從全新的角度談了對智能手機的看法,很新穎,也很有見地。但我們也不能忽視一個事實,那就是很多孩子在迷上手機游戲、聊天后難以自拔,以至于荒廢學業,有的甚至走向了犯罪的境地。曉哲,對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馬曉哲:沒錯,生活中確實存在這種現象。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學生的心理并不成熟,價值觀很不穩定,也缺乏相應的自制力,所以才需要家長、老師的正確引導呀。出現問題并不是手機本身出現了問題,而是使用手機的人出現了問題。我想問一下,每個年級的前幾名玩不玩手機?他們因為玩手機而荒廢學業了嗎?并沒有。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思想穩定,自制力強。
高碩:可現在,有些成年人都禁不住手機的誘惑,何況學生呢?色情暴力泛濫,敗壞人的價值觀;盲目攀比,膨脹了人的虛榮心;大學里出現的“裸貸”,不就是為了要買一個好的手機嗎。智能手機是好東西,但利用不當,真的就像討論話題所說的,成為溫柔的陷阱了。
主持人:大家說得都很好。智能手機的出現是科技的進步,推動了信息社會的發展,也縮短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針對手機使用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堵不是辦法,只有加強引導,讓人們特別是廣大學生,合理地利用手機,讓它成為自己成長中的助推器,這樣就不會掉進智能手機的“溫柔陷阱”里了。
【征集令】
請以“這不是我的錯”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來信請寄“山西省太原市第232號郵政信箱”或投至“czb.zwzk@163.com。”我們期待讀到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