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會
摘 要:我國義務教育的不斷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學改革對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培養要求也高了起來,師范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教學能力要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實現創新和發展。文章簡要分析了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培養的原則以及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培養的幾個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期對師范生在學生與教師的角色之間的轉化起到幫助作用。
關鍵詞:新課改 師范生 教育教學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師范生步入教師行列必須要接受的教育內容有教學設計、多媒體操作、教學演示、組織管理五個技能。而這些教學技能被認為是教師運用一定的專業知識或者是經驗來完成的教學活動,只有五項技能全部達標才有資格踏入教師行列,成為一名偉大的園丁。
一、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培養的原則
1.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
新課程改革條件下,師范生的教學技能培養往往會陷入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不利于學生切實的掌握教學的經驗和知識,更難以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課堂上去,對于師范生的技能培養沒有起到高效的作用。要對師范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性的教學技能培養就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用實踐檢驗真理,不斷的豐富第二課堂,強化教學實踐,避免學生出現紙上談兵的狀況[1]。具體的方法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科特點,重點加強師范生的基本功,豐富學生的課堂教學經驗,慢慢的訓練學生備課、講課的能力,由淺入深,逐漸的引導師范生適應自己角色的轉化,從理論知識向實踐過渡。同時,輔導員和專業教師應該以實際行動起到典范作用,鼓勵學生動手操作,不斷創新,使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中不斷的豐富自己完善自己。
2.堅持全面培養原則
教師的教學技能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各個要素之間相輔相成各自制約,老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析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避免出現能力短板的情況,要做到全面培養。要做到全面培養就要做到統籌兼顧,學校對師范生的教育教學技能培養要堅持自主學習與分組學習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內訓練與課外實訓結合、常規訓練與競賽訓練結合,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結合、針對學生個體差異性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訓。
二、新課改視野下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的培養措施
1.強化師范生技能和課改的教學的對接
新課程改革要求老師要做到教學創新、教育創新,摒棄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培養社會型學生,針對這一點,老師要合理的將現有中小學老師所需要接受的教育技能和科技網絡信息教學技能培訓融合到課堂上來,將課堂教學與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實例相結合,用實際情況來展示現下中小學的教學模式,更為直觀的傳達給學生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技能。這樣一來,在校的師范生在走出校門之后就能夠及時順利的適應當下的教學模式,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應對考驗[2]。例如,在基礎學科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向學生傳達現在的中小學教學狀況,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或者用情境教學等新型的教學方式,將中小學教育的老師開發出來的優質教學案例和視頻案例、多媒體課件等引用到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觀看這些視頻材料和PPT課件,切實的了解到當下基礎教學的情況,順利的掌握相應的技能,以便走上講臺之后能夠運用自如。
2.落實兩重、兩強人才培養理念
所謂的兩重、兩強就是重基礎理論、重創新精神,強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這一人才培養要求是當前我國眾多師范類院校遵循的吸收借鑒國內外高校的寶貴經驗,積極的推進課程建設,加強實踐教學,探索師范院校專業教育的新路徑,合理定制本專業培養目標,確定應用型人才的所需知識。這就要求師范院校教師在進行師范生技能培訓的時候,要著重于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和思想創新,給學生以充分的發展空間,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走出課堂,除了要掌握自己本專業的教學技能之外,還要盡可能的掌握其他技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保證自己“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使自己在不但有知識的情況下,還有執行的能力和高素質,全方位協調發展。師范類院校設置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要符合師范生的教學內容和專業特色,師范生在讀、寫、思、說等諸多方面的實際能力要得到加強,提升師范生的專業水平。
3.搭建師范生技能培訓平臺
要想保證師范生從“生”向“師”的完美過渡,就要率先給師范生一個心理暗示,不斷的刺激師范生的心理角色轉變思維,對學生的技能進行綜合評估和深入調查與分析,明確師范生的能力結構,在合理范圍內,搭建起校內外雙向和技能培訓平臺,保證師范生在各類活動期間扎實自己的實踐教學、豐富經驗、完善技能,從說、讀、寫、思諸多方面著手,系統性的訓練學生的實用技能,提高學生教學水平[3]。在教學理念上,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授課,率先為人才培養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實現技能優化。在課程基礎學科的配置上精簡課程內容,為學生的實踐留下足夠的空間,運用啟示、討論、探究等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不斷更新、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師范院校在內部外部都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找準了自己的位置,發現自己學校現存的一系列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不斷的優化和改進中,實現自我完善和成長,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教學媒介,提升自己學校的競爭力,提升自己學校在社會上的可信度和認可,用具有實效性的方法培養出優秀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王曉梅,楊杰.關于科技項目管理問題的探討[J].石油科技論壇,2003,04:59-63.
[2]許淳.關于科技計劃項目實行規范化管理問題的探討[J].青海科技,1998,04:26-27+40.
[3]和增宏.關于科技項目管理創新的探討[J].科技傳播,2013,0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