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曄
第三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8月 1日亮出成績單,網友直呼“環保部這次動真格了”,“厲害了我的環保”。
相對于前兩批督察,這次督察可謂火力全開。在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中, 8省區黨政部門有超2000人被問責。在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中,7省(市)問責3121人。而在第三批督察中,7?。ㄊ校┯?4677人被問責。至此,中央環保督察已覆蓋23個省份,初步罰款約8.8億元人民幣,立案偵查1183件。
在歷時兩年的三批督察中,問責人數直線上升,這說明督察已經成為常態,約談已經成為常態,問責已經成為常態。但同時也說明另一個問題:叫醒那些裝睡的人真難。
合肥市“以保護之名,行開發之實”,2013年通過巢湖沿岸水環境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將部分濕地變成濱湖新區旅游碼頭用地,約2000畝巢湖湖面被用作旅游開發。
2013年,大連瓦房店市海洋部門對太平灣港區違法填海處以1150萬元罰款,但財政部門隨后又以補貼名義全額返還。
郴州東江湖是重要飲用水水源地,2014年一級保護區內違規建成98棟木質別墅,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不僅不依法處置,反而為其違規補辦手續。
在國務院提出廢除環?!巴琳摺焙?, 2016年,莆田市政府仍然出臺“無檢查周”和“下限執行處罰”等“土政策”。
2015年,山西不顧省內火電已嚴重過剩,一年上馬20多個發電項目。呂梁市連續兩年被環境保護部公開約談,但并未引起足夠重視,整改工作遲緩。
除此以外,還有湘潭兩級政府,出具環保假證明幫助龍頭企業過關;福建石獅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則責令環保局撤銷對企業作出的行政處罰……在環保這個問題上,地方政府可謂花式亂作為。
在新《環保法》實施后,在兩輪督察之后,為什么還有人敢跟“環保欽差”掰手腕?新華評論認為,有這種“慣性思維”也不足怪,以往有的環保檢查不是“一陣風”就是“走過場”,板子打在身上跟撓癢癢似的,誰怕?
其實,對于一個裝睡的人,并非無法叫醒,關鍵在于想不想叫醒,叫醒的力度夠不夠。督察要想取得實效,必須要動真格、硬碰硬。 這次,天津恐怕就很難裝睡了。環保督察組對天津的反饋措辭最嚴厲,直指有人“假裝治污”。相關消息,一度登上各大門戶網站首頁。
督察組指出,天津口號多、落實少,“環保工作與直轄市的定位有明顯差距”。比如,濱海新區、武清區為了讓環保數據好看,在監測站周邊區域采取控制交通流量、增加水洗保潔次數等功利性措施。再比如,寧河區為應付檢查做表面文章,僅采取雜物堵塞排污口、設立擋水墻等臨時性措施;靜海區水務局為應付環境保護督察,編造會議紀要和工作臺賬——2015年出臺的文件、2014年才調任的工作人員,居然“意外”出現在該局2013年的會議紀要中。
天津的問題明明都火燒眉毛了,還有人做表面文章,老百姓看了怎么能不來氣?靜海區水務局局長雖然被免職了,但見效快,不等于見長效,督察組一走,政府官員會不會又倒向GDP,忘了綠水青山?正如環保專家常紀文所言,目前是靠問責,但是長期是靠制度建設,靠包括科學的決策,靠全過程的監管和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