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敏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水平、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對高校內審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提升內審人員綜合素質不僅是履職的需要更是防范審計風險的最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形勢;內審人員;素質
2014年正式實施的《中國內部審計準則》,重構了與國際內部審計準則接軌的準則體系,標志著我國內部審計已走向成熟和完善,同時也對內審人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只掌握基本的審計技術和方法是不夠的。內部審計人員不僅需要精通財審知識,還要掌握經濟、管理、法律、金融、稅收、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不僅熟悉審計操作規范和工作流程,還需熟悉本單位的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不僅應具備較強的審計業務能力,還應具備應有的職業謹慎、敏銳的職業判斷、良好的溝通能力、必要的人際交往能力及對風險的識別能力等等。因此,全面提高內審人員的綜合素質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一、審計人員應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
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是影響審計行為的重要因素。現代內部審計工作的復雜性、多樣性要求內部審計人員還應具備以下專業技能特征:(1)知道什么是相關的;(2)責任感;(3)知識存量;(4)適應性(5)理解力;(6)經驗;(7)決策能力;(8)自信;(9)對壓力的承受能力;(10)專業技能的溝通能力;(11)創造力;(12)探索精神;(13)簡化問題的能力;(14)發現例外的能力。因此,學校應當根據高校審計工作的需要和發展趨勢,給審計人員提高更多的學習機會和交流平臺,讓審計人員能夠定期或不定期地參加一些關于審計理論、審計技能以及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和理論研討,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知識存量,從而提升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以滿足當前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
二、審計人員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
職業道德是審計人員在執業過程中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包括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方面應達到的標準。內部審計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都較強的職業,因此需要一套系統的職業道德標準來指導、約束和規范審計執業行為,新準則對內部審計人員道德規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調整,進一步明確了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但僅有這些規范和準則是不夠的,因為規范和準則是外在的,是沒有自主強制力的,只有通過審計人員的主觀努力才能內化為自覺行為,才能產生實際效果,這就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在履行職責時要做到獨立、客觀、正直和勤勉。內部審計部門也要倡導審計人員樹立廉潔從審、恪盡職守、實事求是、公道正派、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精神,要求審計人員以及相關從業人員具體理解和掌握這些標準,并且嚴格監督執行。只有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切實貫徹執行標準,才能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確保不會發生重大的人為風險損失。
三、審計人員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對于內部審計工作而言,其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內審人員不僅要與被審計單位人員進行接觸,而且還要與被審計單位以外的其他相關人員進行溝通,也要同外部中介機構和外聘審計人員進行溝通。他們所擔任的角色需要處理和協調更多方面的關系。因此,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實踐中應努力培養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妥善處理好與內外相關部門的關系,恰當而有效地與方方面面的人員進行必要的溝通。首先,內部審計人員要在思想上樹立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意識。其次,在審計過程中要取得被審計單位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就要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多考慮被溝通者的感受,消除被審者的抵觸情緒、打消被審者思想上的顧慮,使其變消極對待為主動配合。最后,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人員“顧問”和“助手”作用,幫助被審計單位改進管理,促進價值增值。
四、內部審計人員要實現角色的轉變
內部審計發展到今天,人們在關注其監督職能的同時,更多地強調其咨詢服務職能。其實監督與服務并不矛盾,監督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其最終目的是幫助組織有效地防范風險、提升競爭力,從而實現目標。因此,內部審計人員應樹立服務意識、大局意識,更多地以其內部顧問的角色向組織和被審計對象提供咨詢服務,從而改變人們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看法。正如內部審計大師勞倫斯·索耶所說:“內部審計師是內部咨詢師,而不是內部的冤家對頭;是家中的賓客,而不是街上的警察;他不僅要尋找那些或大或小的錯誤,而且要為改善業務活動提供指南;他不是處分眾人的事后諸葛,而是鞭策人們勵精圖治的咨詢師;他不僅關心事情是否做的恰當,而且關心該做的事是否做了。”
五、內部審計人員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決定了今后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內部審計人員要想參與風險管理,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傳統的審計技術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信息系統的環境比手工處理的信息系統更為復雜,審計人員僅依靠過去的技能和原有的知識,是根本不能勝任工作的。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使其將信息技術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加以應用已顯然尤為重要和迫切。對于內部審計人員而言,要廣泛的開展電子數據處理審計,以網絡審計技術為突破口,實現審計手段的現代化。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就意味著不會因審計線索的改變而無法跟蹤審計;不會因是計算機信息處理就相信其處理結果;不會因是計算機和網絡系統就忽視對其控制的評價。與此同時,內部審計人員還能夠利用軟件和數據庫工具建立快速的工作底稿和系統文件,從而有效地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節省時間成本。
由于內審部門是智力型部門,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廣博的專業知識,而且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將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樣才能使其跟上形勢的發展和趨勢的變化,也才具競爭力來應對日益復雜的審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