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嘉陽
摘要:近年來我國政府加強了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推動了中小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有助于實現中小企業更好的發展。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以及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還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需要引起中小企業相關主體的重視。本文先簡要分析我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形狀,然后就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現狀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最后就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對策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現狀;對策
引言
中小企業是我國重要的企業,其在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解決社會就業問題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業在發展規模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融資上也較為困難。雖然近年來我國政府加強了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支持,但是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相比,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有關人員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以下本文就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對策相關問題進行具體研究。
一、目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現狀分析
中小企業對于我國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作用,2015年全國人大十二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就指出,中小微企業吸收了75%以上的就業,出口貢獻率超過了68%,稅收貢獻占到了50%以上,GDP的貢獻率也超過了65%。因此,我國對中小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也更加關注。通過近幾年的數據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中小企業的融資項目數量正在以每年300%的速度在增加,2009年項融資項目數僅為13個,而2015年卻已經達到了15萬個,與此同時融資的金額也正在不斷加大。但是從我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整體情況來看,形勢卻不容樂觀。首先,各省市金融支持發展不夠均衡。全國累計最低融資金額省份為山東省(約8.5萬億元)、北京市(約1.7萬億元)以及河南省(約1.9萬億元);其次,超過90%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2015年全體項目融資規模主要集中在500萬以下,占比達到51%,但是占中國企業總量90%的小型企業從銀行貸款份額僅占15%,近30%的創業企業因資金短缺問題而導致創業失敗。因此,可以看出,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現狀還較為嚴峻,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應對。
二、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現狀產生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
從內因來看,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的局限性是造成當前融資現狀的重要原因。相對于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而言,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較小、資金周轉不靈、企業的市場競爭實力小、經營利潤低等均是其發展中不可忽略的弱點,而這些弱點的出現直接加劇了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困難。首先,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較小決定了企業的經營利潤降低,因此企業在債務償還能力方面可能會存在較多的不足;其次,中小企業的實際經營能力和企業領導的經濟能力也難以滿足銀行的貸款抵押標準,這一點限制了中小企業實現融資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此外,中小企業屬于穩定性較差的企業,破產和倒閉的可能性較高,因此貸款的風險也較高,融資困難加劇翻;最后,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也存在較多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融資的質量。中小企業采用的財務管理模式大多為家族式管理,即財務管理人員大多是企業領導或者是企業管理的家屬、親戚或者朋友,專業能力有待提高。部分中小企業甚至空置財務管理這一部門,由領導自己進行財務總管理。這些都會導致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效率的不足,導致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不足,無法滿足銀行的貸款需求,因此難以獲得銀行的信任,從而加劇中小企業的金融貸款風險。
2.金融體系方面的原因
從金融體系建設上來看,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所處的金融環境還不夠健全,這也是導致我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困難的重要原因。首先,從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建立情況來看,大部分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均來自于銀行,這些銀行大部分屬于國有銀行,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較少,導致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較為單一。雖然也有部分地區設置了相關的金融貸款機構以及中介信用機構,但是總體來說數量還較少,無法跟上中小企業發展的步伐;其次,從銀行體系的建設來看,目前我國的銀行在業務發展過程中更加重視的是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對于中小企業的重視程度不足。當然,這也與中小企業的自身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但是總體來說,我國銀行體系還存在較多的不足,中小企業的貸款門檻高,以致中小企業無法順利貸款,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最后,從非銀行體系來說。中小企業的金融體系包括銀行體系和非銀行體系,非銀行體系指的是民間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雖然能夠適當放寬中小企業的貸款要求和抵押要求,但是利息高、風險也高,對中小企業的穩定發展不利。因此,無論是企業的自身發展還是企業的金融市場環境,都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發展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三、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對策研究
1.轉變企業的財務管理方式
要解決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問題首先需要企業能夠轉變傳統的經營理念和方法,采用新的財務管理形式進行財務管理。融資成功與否是決定中小企業是否能夠繼續擴大規模、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條件,而銀行對中小企業進行貸款時會重點分析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以確定企業的信用度和經濟實力。傳統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為家族式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不足,導致財務會計信息真實性和有效性不足,這一點導致了銀行和金融機構不敢對中小企業施行貸款。因此,企業必須要轉變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設置獨立的財務管理部門,并聘請專門的財務會計和審計人員,確保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真實而有效,提升企業的信用度。同時,企業轉變正確的財務管理方式也有助于加強對企業內部資金的管理,幫助企業領導制定正確的經營決策,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抗風險能力,為企業的金融支持提供一定的基礎。
2.加大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商業銀行是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重要力量,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體系在對中小企業進行信貸支持的過程中存在貸款標準高的問題,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發展十分不利。因此新時期要保證中小企業的融資發展必須要求商業銀行能夠適當調整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制度,并提升貸款利率上浮的幅度,為中小企業的融資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例如,銀行可以根據中小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對企業實現階梯化或者階段化的信貸利率標準,允許中小企業進行分期小額貸款等,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3.完善金融組織機構
針對當前的金融機構建設來看,當前金融組織機構在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如操作不夠規范、風險性較高等。為了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保證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政府應該要進一步加強對金融組織體系的重視,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做好金融建設工作用。例如,要求銀行和企業必須要加強信息共享平臺的建立,能夠實現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化,以便于銀行了解企業的真實資產情況,從而幫助銀行決定是否要繼續對企業進行貸款,并決定出可以貸款的數額性質等。當然,對于民間金融機構,政府和央行也必須要進行統一的規范和管理,由政府人員參與金融機構的建設和管理,防止出現高利息、高風險的情況,規范金融市場秩序。
四、結語
綜上所述,融資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也是中小企業發展中的一大難題。中小企業因為受到自身規模和經濟實力的性質,在融資過程中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加劇了金融支持難度的擴大,對于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十分不利。因此,為了保證中小企業的保證,政府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大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完善金融組織機構等,為中小企業的融資發展提供有效的外在環境基礎。同時,企業自身也需要加強對財務管理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效益,增強自我抵抗風險的能力。只有這樣,中小企業才能夠獲得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認可,解決當前的融資難題,實現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