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根深
摘 要:21世紀的今天,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創新教育是目前新的方向,但是如何開展創新教育,還需要不斷地研究與探索。小學是學生的啟蒙階段,各種能力都還有待提升,所以這一時期的教育對于學生的性格養成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教師需要盡快將創新教育普及到每個學生的教育中。從創新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入手,對于學生創新教育的開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希望能幫助我國教育取得更好的發展,希望學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教育。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教育;引導
新課程標準對于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21世紀對教師的要求,21世紀是創新的時代,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21世紀新的話題,小學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開始,對于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起著基礎性作用,這個時期的學生,剛剛開始接觸世界,正是接受事物最快的時候,這個時候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接受世界的發展變化。創新能力是21世紀對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只有擁有創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擁抱未來,所以,我們有必要將創新教育普及到小學教育中。
一、創新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小學階段是培養一個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性格還不夠成熟,還沒有足夠的自主能力,教師的引導對于他們的性格養成有著重要的意義。例如,一個嚴厲的老師會使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習慣,而一個提倡民主的老師則會使學生在學習中更主動,養成積極的學習習慣。
這個時期的教學中創新教育極其重要,正確的創新教育,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更多的興趣,將創新教育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幫助他們更全面地認識數學,愛上數學。例如:在學習面積運算中,可以讓他們自己動手測量教室、桌面以及各種學習工具的面積,將教學引入實際生活中,也讓他們認識到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數學,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他們在玩中進行學習,同時舉一反三地讓他們根據三角形與矩形的不同,由矩形面積的運算推出三角形面積的運算,也鍛煉了他們聯系事物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
(一)老師應該建立新的教學觀念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要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老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應該改變原來的教學觀念,將課堂交給學生,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加強他們創新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原來的應試教育中,學生只需要接受知識,對于知識的應用沒有自己的見解,也不能提出質疑,而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知識點多提出幾個問號:“這個知識點應該如何應用?”“為什么要這樣應用?”“有沒有其他的應用方法?”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全面地了解知識,也提高了他們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
(二)搭建教學情景
小學生的學習大部分都是被動的,由于是面對比較抽象的數學學習,怎樣將學生引入課堂是老師教學的重點,搭建學習情境是一個很好的方向,教師可以通過搭建問題情境的方式將學生帶入課堂中,搭建情景時一定要注意難易程度。
例如,在進行分數教學中,可以搭建一個分糖果的情境,有12個糖果需要分給3個小朋友,應該怎么分,每一個人可以分幾個,如果再來了一個小朋友,又要怎么分?
(三)引導學生多方面考慮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對一個問題進行思考,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小學應用題的解題中,一道題經常會有多種解題思路,比如說一個矩形的菜園,我們知道它的面積是60 m2,長為30 m,求寬。我們可以使用“寬=面積÷長”求出值,也可以通過設寬為x,然后列方程:30x=60,解方程求出值。
(四)老師要注重課堂的引導及總結,鼓勵學生提出見解
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每一個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不一樣的,老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回答問題。
例如,在進行難度比較大的利率教學時,會有一部分同學沒有辦法直接算出利潤率,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拆分,先算出利潤,再用利潤求出利率大小。
總之,創新教育是新課程對教師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21世紀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對教育的需求,為了社會更好的發展,為了我們的孩子擁有更好的明天,我們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引導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培養,創新教育的普及也不是今天就可以完成的,目前我們的創新教育還不夠完善,還需要我們在教育行業不斷努力,將創新教育思想帶進每一個老師的教育方法中,將創新教育普及到每一個學生的教育中。
參考文獻:
[1]劉海俠.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淺析[J].教學研究,2016(3):67.
[2]孟永生.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創新教育[J].教學科學,2014(2):2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