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龍++陳晚路
摘 要: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濕地景觀是現代園林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城市建設更加受到關注和重視,再加上城市大園林理論和實踐的不斷深入,也為濕地景觀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城市濕地綠化景觀的價值主要表現為:使城市環境更加優美、和諧,使城市的生態保持平衡,以及推動城市社會和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等方面。
關鍵詞:園林景觀 濕地景觀 設計原則
引言
城市濕地指的是城市及周邊的陸地與水域全年或間歇地被積水或者淺水覆蓋的低地,有規律地生長著水生植物。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環境保護和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們在改善環境的同時,也為教育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對象、材料和試驗基地。一些濕地中保留著過去和現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進程的信息,在研究環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著重要價值。
一、濕地景觀的作用
1、凈水排污
城市濕地景觀對凈化環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隨著城市化的逐步加速,有些城市的環境污染是非常嚴重的,而濕地資源可以通過其生物多樣性改善水質。我國目前常用的是水平潛流濕地和表面流濕地,這兩種濕地景觀對改善水污染效果顯著,且價格低廉。
2、調節氣候
調節區域的氣候,可以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減低城市的熱島效應。相關科學數據表明,濕地中含有的炭素占陸地生物圈的35%,《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濕地公約》都強調,濕地對區域氣候的調節具有顯著作用。濕地中,植被葉面的水分蒸騰作用和其水分蒸發,都使得大氣和濕地間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的轉換,由此帶動周邊氣候的轉變。
3、保護生物多樣性
濕地的生態系統結構是非常穩定并且復雜的,濕地是遺傳基因的倉庫和許多生物演替的場所。自然濕地不但是水生動植物的生存場所,還為許多珍貴的瀕危物種提供了生活環境為許多水禽提供了棲息、遷徙、繁殖的場所。所以說,濕地是當之無愧的“物種基因庫”。
4、豐富園林內容
過去,大多是園林景觀設計都是不太重視濕地景觀的,即使有些許水景,也沒有發揮濕地生態系統的作用,因此,其園林設計主要是針對陸地而言。而濕地景觀的形成,使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設計范圍擴大到了地球第二大生態系統,并擴寬了園林理論的研究范圍。目前,全世界的園林景觀設計的潮流趨勢就是復興城市濱水區以及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從大量成功的園林設計案例來看,要建設城市濱水區和濕地景觀,不單單需要大量的綠地建設,還需要根據濕地生態系統固有的特性來進行綠化。不單單要種植水生濕地植物,還要改善其水底生態,充分發揮濕地景觀的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
二、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濕地景觀的設計原則
1、生態系統保護原則
濕地景觀要想充分發揮自身的生態保護作用,在設計中就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注意濕地生態系統與周邊自然環境的一致性和連續性,使兩者能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共同發揮生態功能和作用,相互促進、相互協調。與此同時,還要盡可能地減少人工設施的干擾。二是確保濕地環境的完整性,在設計中,要同步處理和協調水生環境和陸生環境,在保證兩者自然融合的前提下,確保兩者的完整性,避免水生環境和陸生環境之間出現明顯的分界線。除此之外,在濕地景觀的建設中為了有效減少城市化進程對濕地生態系統的過渡干擾,還要在濕地與明顯的城市界限處設立緩沖保護地帶,并積極配合采取其它有效措施,以維持和保護濕地生態循環體系的自我良性運轉。三是保護濕地生物的多樣性,在濕地景觀的建設中,要注意避免較大程度地改變生物生存環境,并且還要通過一定的途徑來進一步擴大和優化生物的環境空間和生存空間,與此同時,還防止外來有害物種的侵害。四是充分利用濕地場地條件和天然優勢,完善生態系統。
2、協調與建設原則
為了使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濕地景觀的整體風貌與濕地特征相互協調,在設計中要盡可能地模擬自然濕地生境,同時還要全面考慮到濕地環保生態的要求,在生態材料和工藝技術的選擇中要以有利于保護環境為標準和基礎要求。與此同時,為了提高濕地景觀的觀賞功能,在設計中要使建筑設施風格應與濕地內部環境相協調,在局部建筑風格的設計中可以有效融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除此之外,對于開放觀光游覽的城市濕地:一方面要嚴格限定濕地中管理服務設施的數量;另一方面還要嚴格限定其規模和位置,這主要是為了維護濕地生態環境的完善和可持續發展。
3、合理利用原則
充分發揮濕地景觀的社會功能和生態功能,這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濕地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濕地景觀建設之后,一方面要適度開發休閑觀光產業,科學、合理地利用其觀賞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破壞濕地生物圈自然循環,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城市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正確掌握濕地內栽植物的生態、經濟價值,并在此基礎上對濕地中的水生、陸生及礦產等各種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地利用,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平衡各種資源的數量,避免單一資源缺失。
三、加強園林景觀建設中的濕地生態景觀的應用
1、保護生態環境
對于自然濕地,保護的主要目的是保護生態環境相對較好的自然濕地,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地方,但隨著人們無限的開發,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為破壞。所以說,在天然濕地的設計中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應避免開發過度。為了充分利用濕地的潛力,將生態設計作為指導思想,保護濕地的完整性。在設計自然濕地景觀時,應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建設生態廊道,適當增加休閑娛樂的功能,不影響生態,不僅要滿足人們親近自然的需要,也要避免破壞自然。
2、物種的多樣性
濕地景觀中的水生植物及其相關因子是構成城市濕地公園景觀的主要因素。在植物設計中,要充分考慮物種多樣性的原則,盡可能選擇植物的原生植物,這種植物有較強的適應性,也能避免外來物種入侵,出現大肆繁殖的情況,維護當地生態平衡。在植物中不僅要保證植物的多樣性,還要注意植物的搭配層次,運用不同植物的顏色搭配,突出景觀的特點,在植物搭配上可以利用一些較發達的莖葉來防止水流,減少污染。在植物景觀布局中,注意平面植物景觀配置避免相同距離重視,為植物倒影留下位置,一些水生植物根莖有可能漂浮在水面,也有可能扎根在水中,以確保整體仍然是水作為主體,水生植物不能不受限制的占用水面,避免各類植物連成一個整體,需要適當留白,形成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空間層次。
3、生境營造的原則
城市公園濕地生態恢復通過優化城市公園濕地生態空間,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自然性、多樣性和完整性。增加相關微生物和植物種類,優化食物鏈結構,為鳥類及其他的動物提供豐富的食物,最終實現公園濕地生態平衡。劃定保護區,強化棲息環境管理與動物保護,禁止對動物棲息地的破壞和捕捉動物。生境營造的原則為:經濟性,考慮生境營造的經濟成本;生態性,注重發揮生態環境的基本效應,與原有生境相契合;考慮到相關建設的審美需求,并進行適當的表現;地域性,體現本地域的原有生境特色。
結束語
目前,濕地景觀還是比較新穎的園林景觀類型,從理論到技術上都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更多相關從業人員的重視和完善。相信結合了中國傳統的園林藝術、現代的相關理論和與時俱進的時代特點,濕地景觀會在新時代的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作為重點設計手法被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李藝.快速城市化地區人工濕地景觀生態功能優化研究[J].環境保護科學,2012(2):89-92.
[2]劉碧云.濕地公園植物配置框架討論[J].林業勘察設計,2010(1):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