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德
摘 要:贊可夫曾經說過:“如果照著教學法的指示辦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熱情,那么未必會有什么效果的。未經人的積極情感強化和加溫的知識,將使人變得冷漠。”這句話充分揭示了情感因素對學校教育的重要意義,小學品德與生活應當運用情感教學法,增強教學效果。內容探析了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運用情感教學法的措施,并以北師大版教材為例,進行了具體案例分析。
關鍵詞:情感教學法;小學;品德與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之上。情感有助于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心向,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品德與生活是基礎教育有機組成部分之一,素質教育理念全面普及的背景之下,品德與生活教育的重要地位越發凸顯。組織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運用情感教學法,以情感人,在不斷的思想情感交流過程中實現教育目標。接下來,本文就結合具體案例,簡要分析一下品德與生活課堂之情感教學法的應用。
一、創設積極課堂情境,喚醒學習熱情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是精神和靈魂的一次碰撞。教育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但是知識容易傳授,精神和靈魂的碰撞卻不容易實現。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能力和接受水平有限,教師更加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組織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充分信任學生,相信每一個人都有發展的潛能,用更多的守望與期待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實踐證明,在積極的學習情境之中,學生更加容易產生參與熱情。
二年級下冊《我們的好朋友》主題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筆者在班級里面開展了“動物知識知多少”匯報會,請學生課前收集資料,想一想自己知道的動物可以為我們做什么。正式上課時,我請學生依次走上講臺,將自己收集來的圖片和資料貼到黑板上,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在不斷討論與分享的過程中,學生由衷感受到,動物為人類做出了這么多貢獻,我們絕對不能傷害它們。這樣的積極情境之中,學生參與的熱情被極大喚起,學習動機進一步激發,師生之間有效實現了情感共鳴。
二、觸發愉快情感體驗,產生情感反應
愉快的情感體驗對于加速認知過程具有促進作用,如果學生認為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他們自然會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投身學習活動。當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之后,由于愉快情感輸入而轉化出來的學習熱情反過來也會激發教師的愉快情緒,師生之間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課堂教學便能進入良性循環狀態。那么,怎么樣才能有效觸發學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呢?事實上,教師的一個鼓勵的手勢、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溫暖的話語都有助于觸發學生愉快的情感體驗。
二年級下冊《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主題教學中,筆者請張××回答一下他對紙了解的情況。這位同學突然被點名,顯然有些緊張。在我鼓勵的眼神注目下,他慢慢站了起來,絞盡腦汁思考著。為了緩解一下這位同學緊張的情緒,我用手裝作無意地點了一下課本,他的眼睛馬上亮了起來,脫口而出:“老師,紙張可以制作成課本,供我們學習。”我充分肯定了他的答案,又引導道:“嗯,你說的真對,非常不錯。可不可以請你再認真思考一下,紙與我們的生活還有什么聯系呢?”提問的過程中,我全程面帶微笑,學生漸漸有了信心,思路很快就被打開了。看到他的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我自己也享受到了一種成就感。
三、深入現實生活之中,指明人生方向
孩子們熟悉的現實生活仍然是小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最佳途徑,只有在熟悉的現實世界之中,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才能達到最高點。當學生認識了現實世界之后,他們就會更加清晰地認識自我。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應當深入現實生活之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話題導入新知,順利開啟學生智慧,為學生指明人生方向。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教學中,筆者請學生實地調查,統計本校師生每個人每天要用多少張紙。有小組調查本班學生每天的用紙量,有小組調查本校全體教師每天的用紙量,還有小組調查本校全部班級每天的用紙量。在深入校園進行實地調查之后,學生分享自己的調查結果,他們發現每天的總用紙量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趁此時機,我提問道:“大家調查得都非常認真,那么同學們應該怎么做呢?”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到:“我們要節約用紙,絕對不能浪費,還要保護樹木,多植樹。”學生體會到親身參與獲得知識的美好情感,學習興趣得到了極大激發。
北京師范大學朱小曼教授認為:情感是人類精神中的主體力量,情感對一個人的行為和品質養成十分重要,關注人的情感是教育中的一個本源性、根基性的問題。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效應用情感教學法,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美好情感氛圍,以情喚情,以情育情,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感世界之中獲得美妙的學習體驗,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楊娜青.提高品德與生活課堂實效性的多重情境構建[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7).
[2]胡碧蓮.情感因素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3).
編輯 白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