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明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探索出幾條行之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自主學習法;朗讀;背誦;表演
一、自主學習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現代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尤為重要。開始教生字時,我要求學生自學。可是,農村學校大多是年齡偏大的老師,學生以前接受的都是灌輸式教學法,把自學能力扼殺了。因此,剛開始時,學生根本不適應這樣的教學方法,要他們自學生字,有些學生都不知道該干什么。我在實際操作中,只好硬性規定該怎么做。自學生字就是對著資料書,把生字的拼音、結構、部首、筆順、組詞都記住,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了。接著,我會設計一個小測試來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小測試采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有競爭在里面,獎罰分明,這樣就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他們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很強的自學能力。后來每次上新課,我只要一說自學生字,他們就知道該學什么,該怎么學。經過這樣的訓練,我們班的學生再也不怕默寫生字了。只要有默寫生字的任務,學生都特別高興,因為他們認為,默寫生字是最容易的,比背書容易多了。
至于課文的教學,我同樣采用自主學習法。我把課文的重點,用問題的形式展示出來,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使得課堂具有目的性,不至于天馬行空,浪費時間。問題的設計,由易到難,由有固定答案到沒有固定答案,開始的幾個題都是有固定答案的,后面我會設計一個兩個題目,答案是不定的,言之有理即可。這樣既教會學生如何做題,又適當地培養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
二、朗讀背誦法
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要求學生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我認為就是多讀、多背。為了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我會陪著他們早讀。學生看到我在認真地朗讀,他們也會讀得特別帶勁,有些同學還會模仿我有感情地朗讀。我也會和他們比賽背書,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我的記性不好,課文我都能背了,你還背不了?”這樣一說,孩子們都喜歡跟老師比。在他們的心目中,老師是很厲害的,他們都能比贏老師了,自信心就會倍增,更能激勵他們背書的愿望。慢慢地,我們班形成了朗讀背誦課文的好習慣。
我認為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感情地朗讀能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多讀課文,對我們寫作文、平時的說話也是大有裨益的。但是,農村小學似乎并不注重朗讀,剛帶這個班的時候,他們的課文朗讀簡直不堪入耳,聽得讓人昏昏欲睡。我利用早自習帶他們朗讀,有時候抽出下午的一節課用來教他們朗讀,讓他們聽配樂朗誦,培養他們的朗讀能力。經過一年的努力,才把他們的朗讀陋習糾正。朗讀有助于背誦,一篇課文多讀幾遍,自然就背會了。所以有人說,一個從來不懂得享受朗讀的學生,不會是語文水平很高的學生,一所聽不到讀書聲的學校,更不可能是一所好學校。
三、表演課文法
表演課文也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方法。要表演首先就必須熟悉課文,所以孩子們為了能夠表演,都會努力讀課文。若是有課文可以表演的,我就會提前要求他們預習課文。我會提前告訴他們說:“這課明天會表演的,你們在家里熟悉一下,住得近的同學,可以在家里一起表演一下。”記得四年級有篇課文叫《三借芭蕉扇》,我就請同學上臺表演,配上西游記的音樂,學生把師徒四人和鐵扇公主的神情、語氣演得惟妙惟肖。下面的同學也看得津津有味,時不時給出一點評價建議。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演孫悟空的那位同學,表演猴子的動作非常到位,真讓人以為那是一只猴,耍棒子的那個動作,簡直讓人驚嘆。演豬八戒的那個孩子,把八戒的好吃懶做、動不動就說散伙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表演過程中,他們根據劇情需要,還會自己加臺詞、加動作。我不禁想,千里馬是需要伯樂的!表演課文這個計劃我做了很久,一直都沒有實施,我擔心他們不配合,演不起來。畢竟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的教學模式,我思慮再三,經過多方準備,還是決定試試。我很慶幸,我的這一試,試出了學生的表演天賦,試出了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更讓我產生了要當伯樂的沖動。我想繼續發現,究竟我帶的這個班,還有多少千里馬,我的學生們還能給我帶來多少驚喜,我很期待!
總之,教學千法,教無定法。只要我們勇于去探索小學語文教學的奧秘、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就一定會取得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魏書生.語文教學探索[M].河南大學出版社,1990.
[2]張廣利.自主學習型高效課堂建設研究與實踐[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1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