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淺析歌劇《運河謠》
——以《運河謠》《燦若星辰的目光》兩段為例
劉 靜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筆者國經典原創歌劇——《運河謠》,是國家大劇院隆重推出的首部原創民族歌劇。《運河謠》采用民族唱法為載體,京杭大運河作為故事主體,將發生在京杭大運河上的曲折離奇的故事娓娓道來,見證了劇中人物在運河上的跌宕起伏的命運和大起大落的人生。當筆者欣賞到歌劇院欣賞到這出波瀾壯闊的民族歌劇時,只能用“波瀾壯闊”來形容它。在欣賞它的過程中,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特別是《運河謠》中流暢的線條、耐人尋味的唱詞、別具匠心的伴奏都深深地吸引了聽眾、打動了聽眾。筆者感覺當時筆者的內心是完全敞開的,任由那些美麗的音符在筆者的身體里流動。
民族歌劇;民族唱法;背景;分析
這部以民族唱法為載體的中國原創歌劇,是國家大劇院制作的第一部原創的民族歌劇。《運河謠》基于中國傳統文化,吸取了戲曲、地方民俗等文化精髓,將擁有著2500年歷史的京杭大運河作為背景,為觀眾們展現出民族歌劇所具有的的獨特藝術品質與魅力,是中國原創歌劇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運河謠》是這個歌劇的主旋律,這段旋律貫穿于整個歌劇的首尾,多次出現。旋律清新優美,婉轉動人,宛如一幅江南山水畫映入觀眾眼前,歌詞優美動人,文學性極強。這個唱段運用了民族五聲調式,單二部曲式,速度較慢,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的第一樂句,直接以第一段結尾音八度跳進,并且同音重復,進入唱段的高潮,縱觀整個第二樂段,不僅描繪了兩岸美景,同時也抒發了主人公對運河見證歷史的云起云涌和孕育出毫不妥協的民族英雄氣概的贊美。
在唱段《運河謠》結束之后,便是唱段《燦若星辰的目光》。兩位主人公彼此之間心生愛慕,在對白之中,秦嘯生對水紅蓮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情。在兩人的深情對視中,唱出了彼此之間的愛的宣言。
這個唱段與《運河謠》同樣也是單二部曲式。較慢的速度,富有極深的感情。
第二段開始便是整個樂段的最高潮。深情與激動的感情終于迸發而出。旋律較大的起伏波動,令在場觀眾的心隨著二位主人公的情緒波濤起伏,心潮澎湃。“百年修得同搖櫓,千年修得難同當”,伴隨著上行旋律的演唱,這句唱詞徹徹底底將兩位主人公愛的宣言宣泄了出來,令觀眾為之動容。體現出二人對愛情的向往與堅定。最后全曲在高音f上結束,堅定的情緒從一而終。
在演唱過程中,唱段《運河謠》對于女高音來說,技巧方面沒什么太大的難度,但是歌詞的長音比較多,演唱的時侯要有平穩的氣息帶動,才能達到旋律情感的統一,長音要注意氣息的保持,多用頭腔共鳴,會唱出比較清亮、輕巧的聲音,能表現出水紅蓮的可愛、俏皮和她對運河的贊美,同時,咬字、吐字要清晰、圓潤。在情感方面,由于水紅蓮從小就遠走他鄉跟隨師父到處賣藝,所以對于家鄉的思念之情也油然而生了,中間摻雜太多的無奈,太多的思念。而唱段《燦若星辰的目光》這段主要就是講述秦嘯生與水紅蓮互相心生愛慕之情,在他們的對話中也能體現出男主人公秦嘯生對水紅蓮的贊美和喜愛,在這一唱段中,演唱時要注意男、女聲音的音量平衡,情感的統一,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的表達出二人心中的深情,含蓄,愛意。
在表演課中表演水紅蓮一角色,我覺得在劇中水紅蓮是個偉大的人,為救可憐的關硯硯母子,不顧自己的兒女情長,明事理,顧大局,在表演過程中,對于水紅蓮的心理活動以及眼神,她心里的矛盾和對愛人的不舍,這些心里活動都應該仔細琢磨。有一個畫面是,水紅蓮獨自站在船頭,想著坐在船艙的關硯硯母子,想去救他們,可是救他們就要放棄自己的愛人秦嘯生,各種矛盾和糾結的心理,可最后還是選擇了救關硯硯母子,這種大愛,是水紅蓮最美體現!
歌劇《運河謠》是這幾年來筆者國民族歌劇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它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彰顯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歌劇充滿著詩情畫意,故事情節豐富,戲劇沖突清晰分明,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震撼與印象。不得不說,《運河謠》作為筆者國原創的民族歌劇,充分展示了極高的藝術性與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在劇本中,對各個人物和各個復雜矛盾的辯證關系進行了有條不紊的梳理,在表演上,又充分注重了可能給整個歌劇效果帶來整體性提升的一些細節,這為筆者國的民族歌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和開端,其高標準、嚴要求的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對創作的重視,警醒和激勵了萬千音樂人。
本文將《運河謠》中最具代表性的唱段——《運河謠》《燦若星辰的目光》,對《燦若星辰的目光》一段做了音樂性的系統分析,在此過程中,筆者更加深刻的認識了整部歌劇的創作背景、人物形象、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文學知識。■
[1] 黃維若.關于歌劇《運河謠》劇本的若干思考[N].藝術評論,2012,07.
[2] 黃維若,董妮.歌劇《運河謠》劇本創作的若干探討[N].劇作家,2013,06.
[3] 韓榮榮.歌劇《運河謠》中“水紅蓮”人物形象塑造及演唱特點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2013.
[4] 雷佳.融戲曲唱法于民族唱法——以湖南花鼓戲為例[D].南京藝術學院,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