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軍
摘 要:紫砂是宜興獨有的泥土,它制作的紫砂壺具有諸多優點,并且實用性很強,更是集詩詞、繪畫、雕刻、手工制造于一體的陶土工藝品。而一件較為完美的壺藝作品,其形、神、氣、態四者缺一不可。在品賞之余,不僅能讓人產生完美的觀賞效果,而且會給人以耐人尋味的藝術感覺 這便是壺藝的審美感化作用所產生的審美價值之魅力所在。
關鍵詞:紫砂壺;實用;審美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061-01
陶都紫砂流傳千百年, 而始終被作為一種國粹藝術廣為稱道。究其原因是其特殊的價值體現—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除了平常的泡茶、注茶之外,紫砂壺,更是集詩詞、繪畫、雕刻、手工制造于一體的套圖工藝品。隨著茶文化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飲茶方法和習慣的不斷演變。對茶具要求就不斷提高,一是從實用性出發,力求保持茶的色香味;二是從藝術角度出發,要求茶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審美價值。
一、紫砂壺的實用價值
當代紫砂事業一片欣欣向榮, 傳統工藝經歷時代氣息的洗禮, 逐步在改革創新中尋求發展, 進而成就了如今“百家爭鳴”之勢態。這一切令所有陶都紫砂人欣喜, 畢竟振興紫砂事業是期盼已久的, 改革是必然的, 創新是提倡的, 但是紫砂的本質卻是不可以丟棄的, 那就是其立足茶具魁首的資本—實用性。紫砂壺作為茶道用器中的主器,其實用價值首先是“泡茶”、“晉茶”,這也是茶飲方式決定了的紫砂壺價值的中心原點。
說到紫砂壺的實用性, 其實毋須高談“泥、形、工、款、功”, 也勿論“形、神、氣、態”。其實很簡單, 相信大多數壺友都知道“壺身周正勻稱, 口蓋配合得當, 流、把、鈕同一軸線且端正不偏斜, 明接要干凈利落, 暗接要和順流暢”。再簡單點說, 就是要適合泡茶品茗, 如此而矣。
紫砂壺透氣性好,用之泡茶不失原昧.且香不渙散,得茶之真香真味,暑天更是越宿不餿,更是能吸收茶汁,壺內壁無需刷,沏茶絕無異昧。紫砂壺經久使用,壺壁積聚“茶銹”,以致空壺注入沸水,也會茶香氤氳.聞則沁人心脾。此外,紫砂壺冷熱急變性能好,寒冬臘月,壺內注入沸水,絕對不會因溫度突變而脹裂。同時砂質傳熱緩慢,泡茶后握持也不會炙手。而且還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燒加溫,不會因受火而裂。最為難得的是紫砂使用越久,壺身色澤越發光亮照人,氣韻溫雅。
紫砂壺的“實用泡茶功能”與紫砂壺“實用價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因為在實用功能價值以外,紫砂壺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收藏價值、悅心益世價值,也都是依附于壺體、壺藝本身,實實在在可觀可賞、可圈可點的。紫砂壺從藝者,只有牢牢地從壺身、壺蓋、壺的子、壺把、壺流等各大要素入手,去明晰認知實用價值的內涵,也才會更好地、主動而自覺地去發現、利用、珍重這些價值,把紫砂大業推向一個“具有內涵”的創新領域。
二、紫砂壺的審美價值
從紫砂壺器的形制而論,大小、對稱、光滑、瑩潤或者“黃金分割率”、“物化的本質力量”等等,即是一種審美的形式要素,同時又適合于對象、結構、功能的實用要求。壺藝泰斗顧景舟說:“紫砂陶藝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這四個要求。形即形式的美;神即神韻;氣即氣質;態即形態。要想一件珍品之中形、神、氣、態用藝術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盡善盡美,就必須準確地抓住自然物體形態與現象的主要特征和本質,充分認識其精神風格和氣質。做到主次分清,視覺和諧,才能讓人百看不厭,百玩不厭,越玩越有味,越玩味越足,直致癡迷于紫砂陶花塑器藝術作品之中。
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要區分理和趣兩個方面,若壺藝愛好者偏于理,計較于壺的容積的大小,嘴的曲直、蓋的盎宜、身段的高矮,側重于從沏茶茗飲方面,那就只知理而無趣。藝術的欣賞應該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壺嘴是曲是直,蓋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產生情感,怡養心靈、百玩不厭。所以觀賞一壺型,應該在領悟到美的本質以后才開始加以評點,這樣的審美態度才能贏得愛好砂藝者的共鳴。紫砂壺在造型上強調美與善的統一,紫砂壺本身根植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中。一個全面發展的紫砂人,應志向于道,立足于德,歸依于仁,游憩于藝術國度之中,最終通過藝術和審美,使精神進入自由境界。當然, 作為一件實用工藝美術品,它的適用性也非常重要,使用上的舒適感可以愉悅身心,引起和諧的興致。因慮壺體的容量,壺嘴的出水流暢,壺把的端拿省力舒適等等。
在紫砂壺的創作中,實用價值的與審美價值矛盾統一是十分復雜的問題。
首先,從壺器的茗飲功能來說,審美價值必須服從并服務于實用價值。但事實上,在紫砂壺的制作過程中,審美價值已成為實用價值的直接和間接的體現;
其次,審美的敏感是人特有的一種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歸因于人的綜合心理需要,它的各種感性形式與人的心理形式相對應,或者由視覺感知通達理解和情感,或者由觸覺感知引發想象和聯想。
所以,在紫砂壺創作中,我們要把握這一矛盾統一原理,充分挖掘紫砂壺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永善.陶瓷造型設計[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2]陸浦東.五色土新傳[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
[3]錢劍華.紫砂茶壺的造型與鑒賞[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