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英
摘要: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新課程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需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在教學中重點培養初中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 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近年來學校和教師所重視的問題。它可以理解為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的、有效率的教學,也可以理解為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掌握了所教知識,形成了一些能力,或者說學生有了進步,得到了發展。現在看來,想盡一切辦法避免語文教學的無效和低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我們語文教師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在新課程實施的改革中,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有效地建構有生命的課堂教學,從而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教學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一、改進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下的素質教育是語文教學方式和教育方法的重大變革,在教學時不能單純的依靠做題等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將眼光只局限于分數,而應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根本目標,教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新課改之下教師可以靈活地改變教學方式,將學生編為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教師在這種情景模擬時充當的往往是“旁觀者”或“引導人”的角色,而不是指揮者。教師需要做的只是在情景陷入尷尬境地時及時補救,而將主導權交給學生,不要干涉學生發揮。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下進行學習,讓他們不知不覺地由被動接受轉換為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這一模式中來。只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公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等實際情況,研究出合適的分組辦法,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二、加強學習方法指導
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樣既可減輕教師的負擔,也可使學生有事半功倍的收獲。當然,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多發現、總結教學中的好方法,再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教師教給他們的不僅僅是有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的金鑰匙,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提高教學效率。
1.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對于學好語文、提高課堂效率非常重要。通過預習,學生可掌握文章的重點,發現難點、疑點,這樣在教師講課時,學生就會有目的地聽,帶著問題聽,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強了記憶,比無目的、無重點、無計劃地被動聽效果要好得多。預習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一舉兩得。
2.閱讀方法
語文重在閱讀。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教給學生如何理清文章結構、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如何總結文章中心思想等方法。例如,學生要想理清文章結構,可以用“找過渡句法”,也可以用“概括每段段意法”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要以教師教給的方法為提高學習效率的敲門磚,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最終全面提高閱讀能力。
3.寫作方法
學語文最終回歸到寫作上來。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把作文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敢于說真話、訴真情,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發言,多與師生交流,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使課堂充滿活力,在讓學生掌握方法的同時,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倡導合作探究學習,建設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不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感受漠不關心,造成初中語文課堂陷入僵局。因此,我在實際教學中倡導初中生合作探究學習,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發揮集體的力量,共同建設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語文教師要在師生平等對話過程中構建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使初中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比如,講初中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讓初中生進行課前預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在課堂教學時,我首先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生字進行抽查,然后提出探究問題:課文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從題目上看,本文應分幾個部分?寫了哪幾個地方?作者喜歡哪一個地方?學生會積極的進行思考,語文課程學習氛圍濃郁。我采用多媒體大屏幕給初中生演示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圖片,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了使語文課堂更具有活力,使初中生更有生機,我還讓初中生假設自己就是作者,是喜歡百草園的生活還是喜歡三味書屋的生活?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歸納,學生都能夠認識到百草園的生活有聲有色,是兒童的樂園,三味書屋束縛了兒童身心的發展,封建教育弊端凸顯。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初中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有利于提高初中語文教學實效性。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有必要在激發學生的興趣上下功夫,只有激起學生的興趣,才能減輕教師負擔,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中,教師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聲情并茂、生動活潑的情境,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例如,在講授《小石潭記》一課時,教師可根據文章內容把相應圖片與錄音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這種以聲音、圖形創設課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口授的教學,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目標明確、更新理念、采用多種教學手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提高自身素質和文學修養,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課變得有魅力,深深吸引學生。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才能真正適應教學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