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真林
【摘要】朗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部分。通過朗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們的語感,還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語言綜合能力。本文探討的是朗讀課教學中的一些不足之處以及解決策略得出相應結論。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
引言:朗讀是學習語文的一種有效方式之一、是體會文章作者感情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朗讀的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發展學生們的語言能力,也是促進學生們不斷進步的有效途徑,使學生們建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同時,朗讀有助于學生們更加容易的體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們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受益匪淺。
一、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缺失
初中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已被部分家長賦予了神密的力量,要高分、要升學、要卷面成績,而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并不重視,進而也不重視朗讀。首先,朗讀的時間不充分。課堂上,教師經常將朗讀的時間用作對作品的分析,以默讀的方式代替朗讀。事實上,朗讀可以將學生帶入文章的情境,深刻感受作者寫文章時的心境。所謂“學生入門在讀書,學生入境也在讀書”。朗讀對于學生語境、感受的提高可見一斑。其次,即使朗讀,其情境也不充實。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的作法是默讀一遍后,就開啟分析模式,無論學生對文章理解到怎樣的程度,都要求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是典型的朗讀與理解分離的現象,學生可以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固然重要,但情感的表達需要學生讀懂課文、讀通課文、理解作者的情感后才能夠完成。再次,教師的范讀水平有待于提高。以往的教學實踐表明范讀是朗讀指導中最原始、最有效的手段,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文章有感染力的一面,從而完成生情并茂的朗讀。而由于電教設備的普及,教師的范讀往往被電腦中生硬的讀書所代替,顯然無法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1]。
二、初中語文朗讀教學路徑
1.制訂科學朗讀目標,營造和諧氛圍
對于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來說,朗讀只是一個教學任務,只有在教學目標中明確規定了需要朗讀的段落,才會讓學生朗讀。教師沒有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常常會花費大量時間講解課文內容。甚至語文課堂上還會出現教師運用錄音代替范讀的情況,雖然不能否認音頻有發音準確、吐字清晰、感情飽滿、自然流利等優勢,但它不具備教師范讀的親和性和示范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感情。因此,語文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應讓學生重點朗讀某一段或某一句話,直接體現了朗讀目標,學生也能更深層次體會文本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善于豐富朗讀形式,增強朗讀質量
初中語文應采取科學的朗讀方式表現課文內容,多樣化的朗讀形式能最大程度發揮促進作用,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增強朗讀效果。朗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學生記憶能力,有利于教師開展閱讀教學。通常,朗讀有以下幾種形式。
2.1齊讀。即全體學生一起朗讀課文,能在短時間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渲染朗讀氣氛。
2. 2分角色朗讀。即挑選多名學生朗讀同一篇課文,每個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一個角色并運用人物語氣說話。
2.3配樂讀。音樂對人有很大的影響,近年來,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語文課堂,很多教師都開始在朗讀中加入音樂。所謂配樂朗讀即在朗讀過程中播放一段和所讀文章感情基調相符的背景音樂,烘托朗讀氛圍,使聽眾進一步感受作品表達的情感。
3.采取即興范讀,提高朗讀效率
優秀的范讀能激發學生興趣,一旦朗讀興趣被激發,學生就會被抑揚頓挫和情緒飽滿的聲音所吸引。語文教師在朗讀課堂上富有感情的范讀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學生從更深層次理解文章內涵。專業的語文教師除了要會范讀情感較易把握的散文和古詩等,還要會范讀說明文和議論文等,讓學生有效駕馭不同類別文章的思想感情。語文是要讓學生運用的,教師的講解對學生產生的作用直接定義其語文價值。范讀課文,還可以讓學生梳理課文生字和詞語,初步感知文章結構,賞析經典名句
4.教師應以身作則,帶頭領讀
教師的帶頭領讀對學生而言起著一種示范的作用,有感情的進行朗讀有利于陶冶情操。教師們在課堂上盡量不要使用磁帶或者多媒體等設備來播放課文代替自己朗讀,這樣會讓學生們覺得更加無趣。并且,教師們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帶動教室的上課氣氛,有利于學生們進行更好的交流與學習,從而激發出學生們的積極性。而且課文的感情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夠完整表達出來。因此,教師們也需要通過朗讀來提高自己的水平,帶動學生們學習的干勁。
5.在朗讀前做好充分準備,有目標、有組織的進行朗讀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在課前做好朗讀的準備。要做好課前的朗讀準備,教師與學生們首先最需要做的就是練好普通話。因為普通話可以說是朗讀的基礎,如果朗讀時的發音不標準,那么在進行朗讀的時候,不僅會鬧出笑話、充滿違和感,也無法將感情完美的表達出來。所以說,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進行朗讀時都應該要做好充分地準備。朗讀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感知課文,但是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并沒有很好的認識到這一點,往往只是將朗讀這一部分當做一個可有可無的環節,課堂上來得及就讓學生們朗讀一下,來不及就直接跳過。甚至在有的初中課堂上會出現學生們在位置上朗讀,教師在黑板上寫板書的情況,這樣根本無法對學生們的朗讀情況作出一個很好的評價,反而看出老師并沒有重視學生們的朗讀情況。其實,教師們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要考慮到這種情況,要考慮到這種教學的效果,有明確的目標去安排學生們進行朗讀。同時,要引導學生明白自己朗讀的目的是為了什么,應該要怎樣去朗讀,當然教師們也需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注意考慮到朗讀的層次性。
結語
總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教育事業相對以往也有了較大的改變,尤其當前是追求高質量人才的社會,國家十分重視教育事業發展。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都要對朗讀和默讀給予高度重視,朗讀更是初中語文重要組成內容之一,有效指導學生朗讀更是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對學生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高春月.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2(12):232.
[2] 彭艷.書聲瑯瑯,激情飛揚——初中語文朗讀教學邊緣化及應對策略的探究[J].考試周刊, 2015(1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