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斌
摘要: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成效。提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它不僅可以激勵和誘發學生思維、鞏固知識,還可以使教師當堂了解學生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提問的效果,能使教師迅速而及時地調控教學過程。因此,應該深入研究物理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意義、在教學中靈活、自然地實施課堂提問。
關鍵詞:物理教學;課堂提問
著名的教育家、物理學家韋斯利夫說:“利學不是死記硬背知識、公式、名詞,科學是好奇,是不斷地發現事物和不斷地詢問為什么,為什么它是這樣的?科學的目的是發問,問如何和問為什么,它主要是詢問的過程,而不是知識的獲得”。課堂提問是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是師生進行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重要形式。課堂提問技巧是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次恰當而富有藝術性的提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堂提問的意義
(一)課堂提問可以激發和誘導學生思維
當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啟動的時候,教師精心設計的提問會引起學生的疑問,激發他們的認知沖突,使其思維處于高度自覺和主動的地位,從而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上來。教師在授課中不僅要善于設疑,同時還要善于導疑、點撥。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陷人困境或對某個問題發生爭執無法深人時,教師就要迅速而細心地分析學生成疑的原因,及時以適當的方式點破迷津,另辟蹊徑。這時,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認知能力,預測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可能產生的思維障礙,并通過巧妙的設疑,突破難點和關鍵,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當學生要對思考過的問題進行整理時,教師的提問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有條理地收攏,得出清晰的結論,從而加深記憶和理解。
(二)課堂提問是釋疑解惑,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
問題的提出過程也是學生思考、分析的過程。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是創新意識的重要體現。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海森堡也曾說過:“提出真正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提問是探究的源,發現是提問和探索的果,牛頓正是以常見的蘋果落地而提出問題,最終發現萬有引力,進而研究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的。可見,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是創造的源泉,是人類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
二、課堂提問的類型
(一)激趣式問題。此提問方法,常常用于課題的引入。如講浮力時,可就“死海不死”提問;在講運動的合成分解時,可就人在雨中站立和在雨中急行時人對雨下落方向的感覺不同提問;在講受力分析時,可提出問題:“某人騎驢扛口袋,怎樣分析驢受的壓力和人受到的口袋的壓力?”這些問題學生急于追根尋底探明原因,從而使學生處于一種急迫地希望知道結果的狀態,激發了聽課的興趣。
(二)引發式問題。把個人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這些問題本身不直接牽連,而分別與大問題相組合。如在處理“小船漂浮在池搪中的湖水中,若把池底的泥挖出來,放在船里,那么池塘中的水而將怎樣變化”一題時,可設計如下三個問題:1.要比較水而的升降,實質上是比較哪個物理量的變化?2.將泥從湖底挖出再把泥放入船中,分別使湖水水面發生怎樣的變化?3.怎樣比較泥的體積和泥在船中排開水的體積的大小?
三、課堂提問的基本原則
(一)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課堂提問要有的放矢,要緊緊圍繞重點,針對難點,扣住疑點,體現強烈的目標意識和明確的思維方向,避免隨意性、盲目性和主觀性。課堂提問的設計,不僅強調針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且還要針對教學實例。如針對容易模糊的一些概念提問,以分清彼此間聯系與區別,加深理解,正確掌握。例如:在初三熱學總復習中,學生總是對“溫度”和“熱量”兩個概念似懂非懂。假如老師提出問題:為什么“熱量"可以傳遞而“溫度”不能傳遞?學生要想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思考“溫度”和“熱量”到底有什么區別。那就是老師講過的:“溫度”是“物體分子運動劇熱程度的標志”,“熱量”則是內能傳遞的一種形式,是能量。“標志”當然不能傳遞,而“熱量”是可以傳遞的。這樣的問題能使學生準確地區分物理概念內涵。
(二)要有激發性
啟發性提問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方面,它具有深化知識,開發智力的雙重功能。在提問中的啟發,可使學生積極動腦思考,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但激發性教學提問比啟發性更重要,否則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出現啟而不發的現象,激發性就是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引發學生積極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如講授“阿基米德定律”時,介紹了阿基米德鑒別皇冠真偽的故事,提問:阿基米德為什么要花那么大精力探討解決這樣的問題呢?通過介紹科學家的高尚品質,求實精神,激勵他們向科學家學習,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四、課堂提問的技巧及設計
(一)課堂提問要出其不意,巧設懸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外部刺激當它喚起主體的情感活動時,就更容易成為注意的中心,體驗的中心,就能在大腦皮層上形成優勢興奮中心,從而強化理解和記憶。”有些物理問題學生平時沒有接觸過或沒有思考過,一旦老師提出來,他們會感到措手不及,因而產生懸念,產生求知欲。真正搞借后,便會留下深刻印象。比如:“使用電風扇沒有降低空氣的溫度,人為什么感到涼快?”學生會疑惑:“真的沒有降低空氣的溫度嗎?溫度沒有降低又為什么會涼快呢?”懸念一旦產生,就會導致思維的飛躍、想象力的發展,由再造想象上升為創造思維。
(二)課堂提問要把新舊知識的聯系起來
通過對舊知識的分析拓展提出問題,如在學習“幻燈機”時,可設計如下的問題:1.如何利用凸透鏡得到放大的實像?2.根據這個原理,如果設計一臺幻燈機,必須有哪此器件?3.如果像模糊,如何調節物距使其清晰?這樣用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去同化新知識,培養學生的聯想推理能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緊緊抓住學生求知心理進行設疑、導疑和釋疑。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作用,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