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輝
摘要:隨著科技進步、時代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日趨成為學校與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因此采取開放性的教學模式也逐漸被提上教育議事日程,并被各初中學校所運用。本案對初中音樂實施開放性教學進行系統分析,闡述了其相關內容,并對初中如何實施開放性教學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音樂;開放性教學;方法對策
開放式教學,主要是指在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下,教師注重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激勵,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音樂個性,同時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的一種模式。該種教學模式符合學生音樂發展需求,并讓音樂課堂呈現出另一番景象。但是,開放式教學并不是無人管理課堂,而是教師通過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體驗音樂,享受音樂課堂教學中帶來的愉悅感。
一、創設音樂情境,激發學生音樂興趣
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所授予的音樂知識應該與時俱進,適當地將一些陳舊乏味的內容摒棄,增添音樂新內容,以將音樂激情點燃。從心理學角度而言,興趣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內驅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由此可見,音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要,以情境帶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為開放式課堂的構建奠定良好基石。以學習初中音樂《海濱音詩》這一單元的音樂學習為例,教師以情境導入新課學習:同學們,大家是不是都看過足球賽呢?那大家知道比賽現場的人浪是怎么造出來的嗎?想不想體驗一下?此時,學生在音樂教師的示范指導下,開始制造人浪。緊接著,音樂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音頻功能,播放大海的浪聲,讓學生感受變化無窮的海浪聲,以更好過渡到新課學習。師:從古到今,很多藝術家用自己獨特的作品表現對大海的感情。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海濱音詩,體驗作品中的大海吧。在授課時,音樂教師還引進《聽潮》,讓學生以讀帶感,創新音樂教學形式。在以上案例中,音樂教師利用情境激趣,并引進《聽潮》,先讀,體驗歌詞中的感情,融入多種方式,真正調動了學生的音樂興趣,奠定開放教學基礎。
二、以理論為指導,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
音樂教學與其它學科之間還存在眾多不同,教師除了讓學生學習一般的音樂理論知識外,還要更多的進行聲樂訓練、樂器演奏等內容,作為初中音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展現自我的平臺。要徹底擺脫以往傳統教學中只講授理論知識,而忽略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在當前的初中音樂教學中,這種弊端依然存在,且較為明顯。所以,教師不單單要傳授音樂知識,還要幫助學生陶冶情操與欣賞音樂。
三、開放性的教學環境
開放性的教學環境同樣是開展開放式教學的重要條件。隨著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輔助設備的引入,音樂課堂教學環境與教學氛圍的營造更為便捷。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有效地利用這些教學輔助工具,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教學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僅如此,開放性的教學環境還可以進一步地延伸,教師要鼓勵學生課后多參與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無論是學校組織的合唱隊,還是社會上的音樂節、歌舞劇欣賞,都能夠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音樂素養。這種開放式的音樂交流形式也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是封閉式的,不鼓勵學生使用電子產品進行音樂欣賞。因此,學生不善于利用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學習音樂。這種不善挖掘課外教學資源的教學方式是極度枯燥與乏味的,學生必然會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相反,教師如果為學生創設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將使學生的學習潛能與興趣得到更好的激發,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更大的提升。例如,在學習《西部暢想》時除了要讓學生們領略到頗具特色的西部音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們展示一些典型的西部圖景,讓大家對于西部風光有更好的領會,這對于強化學生的音樂感知也很有幫助。又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各類音樂比賽,或者讓學生根據自身喜好編排音樂劇等。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一些有意義的音樂活動,如音樂節、歌舞劇等,尤其是要觀看那些匯聚了很多年輕元素的音樂節。這種開放式的教學形式與教學環境的營造往往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四、教師應具備的開放性教學能力
1.營造民主氛圍的能力
教學民主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行開放性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學民主是挖掘學生各類潛能的重要保證。可以想象,學生如果是在寬松、愉悅、“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環境中進行音樂學習,他們之間存在的思想包袱、心理負擔都將被融化,因此變得更加自信和充滿勇敢,孩子般天真爛漫的氣息就會釋放出來,這對音樂學習來說極為重要。
2.“情境”創設能力
課堂教學層面上的“情境”創設指特設的教學環境,或者說課堂教學的氛圍、條件。“開放”是指有利于開放性教學的一切形式和內容。創設是指設計、創造、安排、運作。總之,教師課堂上必須創設各種開放的教學情境,如,“問題情境”創設、語言環境創設等,引導學生對音樂進一步學習和感知。
3.語言描述能力
語言描述最重要的是強調課堂講解能力。教師的講解則應是把要“講”的內容闡述明白清楚,打開學生暫時被束縛著或被系著的“未知的枷鎖”。進一步說,通過教師的“講”,學生得到“解”,學生不僅能接受講的對象,還能通過這些對象,打破更多束縛,自我獲取新知。初中時的語言世界和描述能力尚處于初級階段,尤其是音樂語言環境,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導,方能對音樂產生進一步的理解,方能打開自己的想象世界的盒子。在對音樂進行描述中,音樂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聲調、隨音調起伏的態勢,都讓學生神游在奇妙的音樂殿堂,使學生進入一種與音樂物我兩忘的境界。語言描述既是發揮課堂主導作用的重要形式,又是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最大限度地把開放性教學滲透到課堂。無論是教學模式的選擇還是教學氛圍的營造,教師都應當開動腦筋,開啟智慧,全面深入地思考和運用“開放性”這一理念。此外,在給予學生們教學評價時,同樣應當合理地展開開放式的評價,客觀中肯地給予學生評定,對每一位學生的音樂素養與音樂才能給予積極的肯定。
參考文獻:
[1]王文婷.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
[2]孔祥玲.初中音樂開放性教學法的實施探析[J].音樂時空, 2014( 11) :195.
[3]陳怡芬.新課改后初中音樂教學的困境及優化策略[J].才智, 2014( 11)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