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更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有巨大魅力。但如果把握不好,流于形式,就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如何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轉變教育觀念,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現代教師要改變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就能完成教學任務的觀念。但現在也不是告別“黑板+粉筆”的時代,不是告別書本,只需敲擊鍵盤、點擊鼠標,更不能是“機灌加人灌”的時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計算機輔助教學從表面上看,教師的講課時間少了,絕對權威地位減弱了,而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信息內化”過程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教育部2000年頒發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指導意見)中指出,通過信息技術培訓既要使中小學教師建立科學的、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還要逐步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計算機輔助教學離不開教育理論的指導,同時也促進了教育理論的發展。教育的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只有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論,才能對教育的實踐過程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評價,才能保證教育改革的正確方向。
計算機輔助教學能給數學課堂帶來生機和活動,但計算機不是決定性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是信息時代數學教師的教育觀念。
二、致力培養學生創造力
激發學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計算機進入社會的各個領域乃至家庭,深深吸引學生,促使學生對計算機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在計算機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計算機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思維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基礎。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同時產生大量觀念、疑問、不受固定模式約束的能力,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大膽猜想、判斷,并將其猜想作為邏輯推理的一種形式和發展學生創造力一種重要手段,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發散思維是在解題中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的方法。計算機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學科的理論,開闊思路,找出發現問題的多種解法。通過計算機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可對其它學科的學習起協調、促進作用,為未來的高層次創造活動打下良好堅實基礎。
三、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克服傳統教學的缺點
教學方法的創新一定是對以前教學方法及手段的繼承和發展。現代教學手段有其突出的特點,傳統教學手段也有自身的長處。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克服傳統教學的缺點,將傳統教學手段的優點與現代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教師在熟練的運用傳統教學手段的同時,適當運用合理的計算機多媒體手段,課余制作課件,正確的運用,一定會提高教學效率。
四、在教學過程中,要認清計算機多媒體的作用
多媒體只是教師的輔助而不是替代教師。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提高教學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確能替代教師的一部分工作是可以的,那種認為機器能代替教師的觀點是錯誤的。進行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時,不要以此來盲目地、一律地代替其他教學手段。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想把課本丟開,這都是概念上的錯誤,課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是制作課件的內容和目標,應該是其他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時效果不太理想或難于實現的教學問題。
計算機總需要有人去操作和管理的,課件需要教師制作與開發。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情況需要教師去把握,學生的學習活動需要教師去引導。因此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師,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
五、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必須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一定要力避教師唱獨角戲。雖然教學手段變化了,但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沒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要處理好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關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體教學工具,而忽略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應讓現代化教學即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作用與學生緊密相結合,使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得以順利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及創造力,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才能。
六、加強多媒體技術的學習
雖然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提了有些時候了,但目前的現狀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會用多媒體。當前多媒體教學的相關培訓也名目繁多,但很多是流于形式,教師從中受到的收益并不大,因而也就失去了參與的熱情。我認為這樣的培訓應該有實質性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對教師提一些具體的要求,使教師能自覺地投入到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學習當中去。為了節省教學資源,各學校應組織一些對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專長的教師多制作一些課件,并組織教師進行觀摩,構建課件庫,為其他教師上課提供便利。這樣,必然會提高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自覺性。同時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這樣才能做出更適合自己教法、更適合自己的學生的學法的課件。但是,網絡中那么多豐富的課件資源,當然可以“拿來主義”了,只要運用得法,同樣可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七、正確認識多媒體的表現手法,處理好多媒體技術與教學設計的關系
要想擁有一個良好的教學設計,首先必須要對多媒體技術的表現手法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它的表現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它具有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快為慢、化繁為簡的神奇魅力。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的這些表現手法,選擇學生最喜歡、教師最擅長、表現最直觀、對達成教學目標最有效的方法來進行設計。
媒體技術融入到教學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在此,特別要關注學生的發展,設計新穎的模式。多媒體教學雖然具有了上述種種表現手法,但若使用不當,極易使學生形成“等著看”的惰性心理,因為我們有很多的教學課件,總是以“問題——探索——結論”的模式出現的。所以,作為教育的主導者、設計者,我們的課件必須是有新意的、必須是出乎學生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必須是有利于教學目標達成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立足點應是“輔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趕時髦,擺花架子。我們應該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發揚傳統教學的長處,比如用多媒體教學增加教學容量,借助圖片增強教學的直觀效果以及趣味性,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又要很好地組織好學生,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課堂上加強師生交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