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宇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在我國教育行業中的不斷深入與推廣,初中語文學科送別詩閱讀教學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重視。但現階段,有多項教研報告指出,目前我國許多初中語文送別詩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不重視、學生課堂表達機會較少且并未深入理解詩歌內容等多種問題,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樂觀。所以當前環境下,教師在初中語文送別詩教學中需從建構主義視角出發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以幫助學生建構自主空間,陶冶情操,增強閱讀教學有效性。
一、根據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初中語文學科的送別詩歌中,大部分詩歌內容均為詩人借景抒情,通過客觀現實的景物描寫,以傳遞自己的情感風格,故學生對于這類教學內容的學習需充分發揮自身的聯想和想象力,并結合詩歌中的關鍵詞或字,將各個片段、分散的語言模塊組合起來,于腦海中形成一幅生動、形象、完整的畫面,以增強自身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提高其課堂學習有效性。例如,對于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來講,這首詩歌語言優美,不僅描述了邊塞的自然風光,且還蘊含著“大風雪中送別摯友”的深厚情誼,整首詩歌意境獨特,感情濃烈。在本節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讓學生對詩歌進行閱讀、分析和鑒賞,引導其體會該送別詩中所傳達出的“送別友人的情感”與“安慰鼓勵”的信息。待班級學生領悟詩歌大意之后,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帶領學生開展課堂閱讀教學,通過語言分析描繪出一幅包含有“北風”、“大雪”、“送別”等景物或人物活動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夠對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感同身受,以增強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興趣
一般來講,大多數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尚不成熟,課堂學習經驗較少,對于語文學科中古代詩歌的課堂學習難度較大,自學效果不佳。故當前環境下,任課教師在初中語文送別詩閱讀教學中需嚴格遵循新課程標準要求,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依據教材中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初中學校的語文學科送別詩閱讀教學中較為常用的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師在送別詩閱讀教學中,可根據詩歌內容使用激勵人心的教學語言或語音朗讀的方式進行新課導入,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以便使班級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最終達到教學目標。②教師可以教材中的詩歌內容為基礎,充分借助現代化多媒體技術為班級學生展示景物圖片,并播放相關的背景音樂,同時伴以教師富有感情的課堂朗讀,為學生營造一種獨特的學習意境,為其提供知識建構的空間,增強其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與連續性。③在初中語文送別詩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課堂開始時需根據班級中每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為其實施不同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若班級中有些學生情況特殊,教師需給予其特殊教育,創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將教師教學與學生自學有機結合起來,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另外,教師也可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其分為各個小組,指導其展開課堂互動交流,鼓勵其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調動其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三、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送別詩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均將課堂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背誦上,卻忽視了對學生自身發展的關注,不僅導致班級學生學習壓力大,而且還會影響其理論知識實踐運用能力,教學效果不樂觀。故現階段,任課教師在初中語文送別詩閱讀教學中需密切關注學生的審美起點,并積極聯系現實生活,以增強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使至塞上》的閱讀教學中,該首詩歌中通過“單車”、“征蓬”、“歸雁”、“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多個古文詞匯描述出了一幅邊塞景象,用詞準確,語言精練。但是對于許多初中學生來講,由于其缺乏觀賞經歷,生活經驗不足,單憑詩歌語言很難理解詩歌內容,學習難度較大。此種情況下,教師可充分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關注其自身的審美起點,讓學生多回憶以往的旅游經歷或在電視、網絡中看到的大漠風光,并將其與本節課詩歌內容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也可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閱讀一些與“送別”有關的古代詩歌,使其潛移默化了解該類詩歌的寫作特點及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逐漸消除課堂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隔閡,提高教學有效性。總之,目前我國許多初中語文送別詩閱讀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從整體上來講教學效果不理想。針對這種教學現狀,本文筆者建議任課教師在初中語文送別詩閱讀教學中需重視并樹立建構主義教學觀,依據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并有目的性地創設教學情境,以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同時還需關注學生的審美起點,將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有機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