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心怡+孫敏+張甫香
摘要:高校實施固定資產折舊制度面臨的問題很多,至今難以落地,究其原因,主要有:折舊范圍廣,工作難度大;折舊年限活,橫向對比難;折舊時點緊,核對任務重;折舊目的虛,計提動力弱。作者通過研究,相應的提出了應建立固定資產折舊補償機制、應盡快出臺折舊操作辦法、應建立折舊補償資金使用評估考核機制等建議,以促使高校折舊制度真正
落地。
關鍵詞:高校;固定資產;折舊;補償機制
一、問題的提出
新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自2014年1月1日實施以來,涉及固定資產折舊探討的論題不絕于耳。有的談及固定資產折舊意義;有的談及固定資產折舊困難;有的談及固定資產折舊范圍;有的談及固定資產折舊補提;有的談及固定資產折舊補償;有的談及固定資產折舊機制;有的談及固定資產折舊實提;有的談及固定資產折舊會計處理分錄等等,不一而足。在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核算制度下,如何將固定資產折舊制度落到實處,是我們關注研究的重點。本文擬從剖析當前固定資產折舊面臨的困難入手,然后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
二、高校固定資產折舊面臨的困難
(一)折舊范圍廣,工作難度大
新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規定:高等學校持有的使用期間超過1年(不含1年)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會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或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使用期限超過一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類物資納入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具體類別包括凝固的房屋及構筑物、大量使用的專用設備、通用設備,不易確定價值的文物及陳列品,價低量大的圖書、檔案、家具、用具、裝具,以及生長性的動植物。其特點是種類繁多、用途多樣、耗損方式不同、價值確認不一。而納入折舊計提范圍涵蓋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家具、用具、裝具。不難看出,價值大、形態牢、易確認的房屋設備類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比較容易,而家具、用具、裝具,則類雜、價低、易動、難辨、難管,首先是關于用具、裝具的定義,就沒有統一的界定,《現代漢語詞典》上關于用具的解釋:日常生活、生產等所使用的器具,如炊事用具;關于裝具沒有相關注釋。百度一下,裝具是指婦女梳妝時所用的鏡匣等物。而南開大學則給出了用具、裝具的具體明細。從其細目中,我們發現,用具和裝具較家具更難管理,更難核算,如將家具、用具、裝具都納入不計提折舊范圍則計提折舊工作難度大大降低。
(二)折舊年限活,橫向對比難
最近財政部印發了《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在其附件中給出了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房屋及構筑物、通用設備、家具、用具、裝具分類皆規定了折舊的最低年限,專用設備規定了彈性折舊年限。從彈性的幅度看,有的長短相差5年,有的相差7年,有的相差10年。文件要求主管部門在遵循應用指南的同時,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一步細化本行業固定資產的類別,具體規定各類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如此,高校還應待到主管部門的具體規定頒布,方可進行操作,而不應當結合固定資產性質和實際使用情況,自行確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很明顯,折舊年限的確定,應由主管部門制定,如此各高校折舊口徑方可一致,橫向方可對比。
(三)折舊時點緊,核對任務重
《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規定: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開始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不再計提折舊。以上規定與《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相關條款: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主旨相同,但《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未作時點上的明確規定,而各類教材將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時點表述為:月份內開始使用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月份內減少或停用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顯然,政府會計準則關于折舊時點的規定明確,但操作性不強。因為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包括當月最后一天入賬的固定資產,勢必要求計提折舊高校在當月最后一天,必須把計提折舊報表趕制出來,推遲最后一天急于報賬的固定資產入賬,且將折舊會計分錄輸入核算系統,時間緊,任務重,特別是年末出現排隊報賬時。至于發票時間與入賬時間錯位,如何認定固定資產增加時間,本文不作延伸探討。
(四)折舊目的虛,計提動力弱
企業計提折舊是將資本化的支出逐步費用化,部分通過制造費用分攤計入產品成本,部分通過期間費用相關科目歸集成為業務收入的減項,最終實現回收固定資產投資,由于折舊費用是制度設計加之具有調節企業利得的作用,因而企業具備計提折舊的干勁和動力。而高校計提折舊目的有牽強附會之嫌,雖說是為了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實現資產的增值保值,但折舊計提工作是財會人員的職責,與實物管理還有一段距離,當然距離制度設計加強實物管理實現增值保值的目的還相差甚遠,這是其一;其二,計提折舊意味著實物資產價值的攤薄,這是貸款銀行不愿意看到的結果,且對于高校來說,貸款受限不利于學校的發展;其三,高校領導沒有抓手,無法重視起來,政策也無法落地;其四,高校為了完成虛提折舊任務,則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盤實各項資產,如此計提折舊不經濟成了詬病的話題。因而高校缺乏計提折舊的動力和愿望。
三、高校固定資產折舊政策落地辦法建議
據了解,國有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已在高校建立并運行多年,這是落實折舊計提政策的前提條件,但僅有它還遠遠不夠。只所以新的折舊制度頒布了兩年有余,各高校的固定資產折舊計提工作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是因為尚不具備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條件。筆者認為要想真正解決固定資產折舊難的問題,首先要關注折舊的實質與目的,其次才關心技術層面的操作問題。我們明白,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可以通過產品售賣實現價值補償,而高校向國家、社會提供的是“準公共產品”,雖然“發生一定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耗費,同樣存在成本的問題。”但出售“準公共產品”理論上是個禁區,無法實現教育成本的回收,更談不上折舊費用的追償,因此,高校折舊政策落地存在制度設計上的難題。我們經過研究、梳理,提出以下建議。
(一)財政部門應建立固定資產折舊補償機制
國家是“準公共產品”主要受益者,應承擔折舊費用的主要補償責任。因此,財政部門在制度設計上,要明確補償方式、補償辦法、補償資金的用途等。筆者認為財政部門可視當年超預算收入的多少,年終參照不同資產折舊費用計提額度,一次性按一定比例撥付高校折舊補償款。如此,高校折舊政策既能落地,又能激發高校加強資產管理的熱情,繼而把計提折舊的任務落到實處。
(二)高校主管部門應盡快出臺折舊操作辦法
高校主管部門應視環境的變化、條件的成熟,結合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適時出臺高校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操作指南。一是應組織技術專家討論開發完善包含固定資產折舊模塊的國有資產信息管理系統;二是應明確并細化折舊范圍,對于價低量大難管的家具、用具、裝具等資產,建議納入固定資產管理,但不納入折舊范圍。三是應明確規定計提折舊各類資產的折舊年限,統一口徑,消除彈性區間,利于年度間縱橫向對比。四是應明確折舊時點,針對高校年末入賬固定資產較多現象,擬采用企業計提折舊辦法:月份內入賬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月份內下賬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五是應明確存量固定資產折舊補提辦法,特別是對折舊基數確定要科學、規范、統一。要高度重視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中諸多基礎信息不全情況,要掃除折舊計提工作道路上障礙。
(三)高校上級部門應建立折舊補償資金使用評估考核機制
補償機制建立后,要確保補償資金用在刀刃上,還應建立評估考核機制,建議教育、財政部門聯合出臺折舊補償資金使用評估考核辦法,成立相應的專家小組定期檢查補償資金的使用情況,重點是對資金專用率進行考核,以此推進、鞏固折舊制度健康有序實施。評估考核中發現專用率不高濫用補償資金的高校予以通報批評,或削減一定的補償資金撥款;相應地對專用率高的高校予以一定幅度的獎勵。
參考文獻:
[1]張甫香.關于《高校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的理解與建議[J].教育財會研究,2009(12).
[2]劉海英,孔為民.高校教育成本補償探析[J].財會通訊,2009(20).
[3]高瀅.高校固定資產折舊:從“虛提”到“實提”[J].財會月刊,2014(05).
指導老師:張甫香(1963-),男,正高級會計師,南京林業大學財務處副處長
(作者單位: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