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唐文 梅燕
引言
特色農業是依據區域內整體資源優勢及特點,突出地域特色,圍繞市場需求,以某一特定生產對象或生產目的為目標的非均衡農業生產體系。目前對其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多數都只是在理論層面。針對特定區域的實踐研究還存在很大的不足。但就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結構發展的形勢來看,“農業+旅游”成為了推動三農問題發展的主要途徑,同時特色農業旅游成為了政府與學術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學者們在對特色農業旅游的開發原則、空間布局、景觀設計、發展理論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極大地推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但是針對特定區域的特色農業與旅游業的耦合分析上還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以會理縣石榴產業與旅游業為例,對其進行耦合分析,指導區域特色農業發展和調整地區農業產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要意義。
一、特色農業與旅游產業耦合的意義
(一)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促進了美麗鄉村建設
以特色農業資源為依托的鄉村旅游的發展,改變了農民單一的務農生活以及收入結構,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使得農村基礎設施得到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得到美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美麗鄉村建設。
(二)完善產業結構,促進當地經濟結構的調整
雖然說旅游業發展較快,但是我國的第一產業農業依然處于主導地位。通過農業與旅游業的聯合發展,不僅擴大了第三產業的地位,實現了一產向三產的轉化,同時由于旅游業強大的帶動作用,在對地區第二產業的發展上,起到了一定的拉動作用。促進了當地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
(三)改善地區生態環境,構建生態文明建設
旅游業是一項對環境危害最小的產業,對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具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近年來生態旅游、低碳旅游、綠色旅游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旅游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的作用。
(四)優化了旅游產品結構,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
特色農業作為了地區具有獨特性的產業形式,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特殊性,其資源價值潛力巨大。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中,根據市場需求挖掘當地特色農業資源,農業文化等,優化旅游產品,滿足不同層次的游客的不同需求。
二、會理縣石榴產業與旅游業發展概況及主要問題
(一)概況
會理縣種植石榴歷史悠久。截至2015年,會理建成石榴產業基地32.02萬畝,石榴果品產量44.36萬噸,石榴果品產值17.8億元,拉動物流等相關產業產值8.5億元,果農人均產值17800元,人均純收入10680元,建成“萬畝億元示范區”8個。是世界知名的主要石榴種植區和“中國石榴之鄉”。會理縣旅游資源豐富,在旅游業發展上主要是集中在會理古城等資源的打造上,旅游的發展尚且處于初級階段。對于農業資源在旅游價值上的體現更是一大欠缺。
(二)主要問題分析
1.產業結構發展不合理
目前會理縣農業產業發展處于主導地位,第二、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尤其是在第二產業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上,第三產業中旅游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發展尚不成熟,三大產業結構發展極為不平衡。
2.農民收入單一化
由于該地區地理環境條件因素,使得該地農民的收入主要是來源于石榴的出售,農民多是靠天吃飯。收入較為單一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民生的發展以及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
3.特色農業與旅游業尚未結合
當地特色農業—石榴產業的發展較快,但是對于石榴的文化價值這一特殊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農業資源的利用率較低,而且由于該地的特殊地理區位,使得該地旅游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尤其是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上。
三、會理縣石榴產業與旅游業耦合發展相關建議
(一)實施品牌發展戰略
會理縣石榴產業享譽各地,通過將石榴產業這一特色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發展,以石榴產業為主題,利用旅游這一路徑,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以品牌效應為突破口,提升會理縣在農業發展以及旅游發展上的知名度。
(二)以“互聯網+”帶動產業發展
針對當地農業產業單一的銷售渠道,政府組織農戶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使得當地農戶可以通過“互聯網+農業”的形式,通過O2O的發展模式,實行線上、線下同時銷售。
(三)深度挖掘石榴文化,將特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
在特色農業—石榴與旅游業結合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特色農業文化——石榴文化,使其能夠在與周邊的旅游發展中形成一種特殊的競爭優勢。
(四)打造特色景觀,吸引游客視角
就目前旅游發展形勢上看,對于旅游景觀的打造,成為了吸引游客的一個主要因素,根據會理縣自然地理條件,利用花卉、植物等打造景觀廊道,以及具有當地特色的景觀小品,對其景觀進行打造。
(五)以旅游節慶推動當地旅游發展
旅游節慶對游客有著很大的引導作用,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以及激烈的旅游競爭趨勢,旅游節慶成為了旅游地主要的支撐點。會理縣可以通過各種旅游節慶,設計出更多符合游客需求的體驗性活動,不僅能夠塑造旅游地形象,還可以增強競爭實力。
(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