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逸
摘要 在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對學生的培養由傳統的技能為本逐漸轉變為高技能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培養方向。“機械基礎”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最基礎的課程,學生對“機械基礎”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機械專業其他課程的學習,但是由于“機械基礎”的理論內容相對抽象并遠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加上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傳統,導致學生對課程沒有學習興趣,教學質量低下。本文主要從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和問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和學習動機,探索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課堂的積極對策。
關鍵詞 新課改 中等職業教育 課程教學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43
“機械基礎”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主要內容涉及:帶傳動、齒輪傳動、平面連桿機構、軸等等。通過學習“機械基礎”,學生對機械的基本相關知識有大致了解,基本掌握機械零件、部件等方面知識。機械是理工科學生進行更深入學習的基礎知識,對日后的學習有著重要影響。但是“機械基礎”這門課程對中職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學生沒有任何基礎,導致學生覺得課程難度較大。教師要結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和課程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
1中職教育“機械基礎”教學課堂的現狀與問題
1.1教學方面
教學模式單一。隨著新的機械知識內容的不斷增加,知識結構的不斷更新,要求中職教育教師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動下,不斷更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部分教師不能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電子白板、投影儀等設備進行教學,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相關機械內容;還有部分教師為了減輕教學負擔,一節課都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并沒有教師對課程的主觀講解,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教學內容陳舊。現實的機械知識是不斷更新的,但是在中等職業學校的課本上很難看到新的知識,學生學習的知識是相對落后的,時代感不強,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教學效果低下。
教學考核欠佳。現階段的學校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核,大多是通過一張試卷來評定的,一張試卷對機械專業學生的考核并不能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容易出現卷面考試成績比較理想,但是實踐操作能力較差的現象。
理論聯系實踐較少。大多數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都有自己的實習基地,但是學校的實習和工廠的實習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學生在實習中很難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操作中,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1.2師資方面
教學方式落后。機械類教師基本上都不是師范類畢業的教師,與接受過系統培訓的教師相比,其教學水平有限,教學方式落后。
社會重視不夠。社會中普遍認為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差,能力更差,當然,師資力量建設方面也不被充分重視,對教師的要求不是很高。
政府投資較少。受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對學生的考試成績尤為重視,政府就會將更多的教育經費投入到普通高校中,對于中職教育則較為輕視。
專業教師缺乏。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師工資待遇都不是很好,并且教師的地位相對較低,很多優秀的教師不愿意在中職學校授課,學校很難招聘到優秀的教師,所以師資力量較弱。
1.3學生方面
學生缺乏學習能力。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差,對理論性的專業知識沒有太多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課,很少有人動手做筆記,缺乏主觀能動性,學習成績差。
學生思想觀念落后。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無所謂的事情,只要將實踐能力提升就行,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完全不積極,沒有積極進取的精神。還有學生認為自己根本聽不懂,索性放棄理論學習。
缺乏質疑精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普遍缺乏質疑精神,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從來不會思考教師說的是否正確。
學習方法不正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學習成績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習方法不正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習成績很難提升。
2中等職業教育“機械基礎”教學課堂的思考
2.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成為教學的首要工作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所學知識與學生中學所學的知識缺乏銜接,學生的整體學習成績較差,缺乏學習自覺性,在進入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后,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夠明確,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特別是“機械基礎”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對機械知識有消極、厭惡心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首要工作。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要從教學入手,教師要從“機械基礎”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現狀來考慮,教師在教學中,將機械內容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機械理論知識的真實性,讓學生發現課程的樂趣。教師要將學生學好“機械基礎”的作用向學生講明,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機械基礎”的重要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與學生成為好朋友,教師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回答問題,鼓勵學會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學生對機械基礎課程有了學習興趣,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教學方法靈活,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方式,教師在授課要統籌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并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消除學生的疲勞感。教師進行課堂導入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利用情景導入,圖片導入,相關故事導入等等。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時,善于抓住最核心的內容進行提問,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在講解機械方面的基本定義時,也要巧妙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積極思考。提問是教師針對學生聽課效果的考查,讓學生能很好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難點,通過提問,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教師在恰當的時間進行提問,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要進行及時的鞏固和測試,通過課堂小測驗和課后作業,對學生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教師再針對學生的主要問題進行重點講述,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2.3理論聯系實際,采用實例進行教學
“機械基礎”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概念性與基礎性,其具體內容也相對單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并進一步加強實例教學方式的應用。比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需要結合這門專業的實際應用情況,來將教材進行適當延伸,并將課本中的一些理論知識融入實例中來開展教學,這樣才能夠營造出活躍的教學氣氛,并有效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列舉實例,并通過創設情景來開展教學,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理論知識教學中帶領學生們去車間一線,這樣就可以促進學生將自身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充分結合起來,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4適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機械基礎”課程的內容比較單調乏味,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學生們也只能夠借助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進行學習,這樣不僅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還會直接導致學生喪失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應當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等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這樣就可以將一些復雜抽象的知識點更加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而借助于視頻資料,也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認知程度。
2.5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在進行“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時,還應當充分重視學生們的主體位置,并且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采用正向激勵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夠為提升教學效果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而借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也可以使得學生自覺投入到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并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3結語
本文就中職院校“機械基礎”這門課程的現狀以及問題進行了闡述,并且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改進措施,希望能夠提升我國中職教育的教學質量,并且為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優秀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