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摘要】美術是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學科,小學生自身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都不能明確自身的水平,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培養小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文章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 創新能力 激發 策略 分析
美術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培養學生更好的挖掘自身審美能力的意識,與具有美術基礎技能,更為重要是要推動學生智力工程的潛能開發,提升學生對客觀存在規律的認知,增強學生創新能力。
一、當下小學美術學生創新能力激發教學的必要性
盡管我國對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實施了一系列整改政策,但在小學美術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較為嚴重問題。重點表現在于教師教學模式死板、教條化,一味專注于向學生傳輸個人對事物的主觀印象,忽視了學生個性化表達,嚴重限制了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發展。
創新能力是學生未來發展過程中重要元素,創新是學生發展的動力, 之后在此基礎上會對學生成長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但是小學階段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核心時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由于小學美術以藝術類學科形式出現,與其他課程相比具備一定特殊性,應在學習過程中有力發出自身想象力和自身創新力,因此最為重要的就是應該提升學生本體創新能力。美術課程教學中,要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去感悟知識認知,隨后通過實踐提升本體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這些內容對對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如何有效激發學生在美術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創新能力的策略
1.教學創新,審美提升
新課程改革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獨立思維意識、使學生健康穩步發展。作為教師更應充分了解其學生當下年齡段所表現的獨特思維方式和特點。用色大膽、隨意,不受約束是小學生美術作品當中存在的幾大特點。小學生作品往往充滿極強的主觀意識,然而往往由此產生獨具特色的美術效果。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對小學生作品評判過程中不應以像或不像作為唯一標準,而應從作品的新穎、獨特性以及作品折射出的學生心理等多個角度進行評價。與此同時, 小學美術教師還應在課程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審美意識、激發學生創作熱情,使學生對美術真正產生興趣。
2.針對教學,創新啟發旨
在讓學生能夠在美術知識學習中有效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去進行學生想象力激發與開拓,首要一點是讓學生在進行美術創作時不斷去的進行創作靈感挖掘,若想進行學生想象力激發,教師務必在課堂上發揮出引導效能,篩選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針對式教學;其次是按照學生具體學習狀況和學生本體特點進行教學方法選擇,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具體美術課程教學環節中, 激發學生興趣,將夢想作為主題要求學生進行繪畫實踐,繪畫過程中需要與實際所想相互聯系,學生在美術創作中就會不斷的發揮出自身想象力。教學實踐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此類內容均是學生通過自身想象而獲得的成果, 因此教師應該一視同仁,遵循以人為本教學原則,在學生創作時給予學生一定鼓勵,不能偏向哪一位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3.思維拓展,注重實踐
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時,需要將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放在教學首位之上, 由于思維獨創能力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準點,所以需要教師介入指導,抓住學生特點,適時的進行學生創新思維拓展,但一定要注重實踐性的教學特質。小學時期的學生群體喜歡的色彩是趨于明亮顯眼的,因為學生生活在彩色的世界當中,因此要在具體美術教學中讓學生知道這一點,學生自身有著對色彩的理解。所以在具體教學環節,可以讓學生憑借自己的理解進行自由發揮,此階段內,學生創新思維得到拓展,創新能力也會提升。
日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個體性差異重視起來,加大色彩知識講解力度, 學生借助色彩對比知識和色彩純度知識,會對美術有一個深度的認知和熟悉,此時對美術知識的認知局限會被打破,教師應順勢引導,講解中以演示教學模式為主,使得色彩知識會逐漸的形象化和具體化,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激發學生們的潛在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使得學生們愛上美術這門學科。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深度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激發的重要性,要適時轉變教學思想和創新教學模式,把學生當成課堂主人,通過教學創新,審美提升、針對教學,創新啟發、思維拓展,注重實踐等方法穩步提升小學美術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提升[J].張盛潔.學周刊.2017(05)
[2]網絡環境下的小學美術教學[J].殷華.美術教育研究.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