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蕊
摘 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關注和討論。本文對其進行了簡單介紹,然后梳理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用的研究現狀,重點評價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最后提出相關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外漢語教學;評價;建議
隨著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在國際的影響力日益突出,“漢語熱”不斷升溫。近年來,世界范圍內漢語學習人數急劇增長,給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帶來新的機遇,也帶來挑戰,時代要求更新更有效的教學模式助我們應對挑戰。科技的進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翻轉課堂”成為現實,基于此的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順序,更好的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利用,引發全球教育改革熱潮。當前我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還屬于探索階段,有很大的利用空間。下面將具體介紹。
一、教學模式簡介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稱“顛倒課堂”,是一種新出現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目前還沒有最準確的定義,總結來說,就是“學生利用學習終端(平板電腦、手機等)觀看教師課前設計好的學習資料(教學視頻、PPT等),上課前自主學習教師設定的課程知識,然后在課堂上完成相關練習,接著參與學生之間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解惑、釋疑、探究等互動活動,從而實現把知識的灌輸轉變為知識的內化。” 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了積極建構者,教師從傳授者變成了指導者和促進者,顛覆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實現個性化教學。
一般認為,最早是美國人Maureen Lage, 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在論文《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中談到“翻轉教學”模式。該論文介紹了他們在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經濟學入門》時采用此模式的情況,但當時他們并沒有提出"翻轉課堂式"或"翻轉教學"的名詞。同年,J.Wesley Baker在第11屆大學教學和學習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具體提出了“翻轉課堂”的模型,之后在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學老師Jonathan Bergmann 和 Aaron Sams為解決因病等原因無法按時出席課堂學習的學生的困難,開始使用錄屏軟件錄制PPT并附上講解聲音,上傳到網絡供他們學習使用。從未缺席的學生也使用在線材料,不久兩位老師便推廣開創了“課前學習知識、課上內化知識”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發廣泛關注。到2011年,由于Salmankhan和他創立的教育性非營利組織“可汗學院”的迅猛發展,“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成為研究熱點,受到全球教育界關注和討論。
二、我國研究現狀
“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起源于西方,在西方的理科教學領域得到很好的推廣,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近些年,這一模式不斷在我國的中小學教學中得以運用,掀起了教學理念和實踐改革的風暴,同時也為我國對外漢語教學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對CNKI(中國知網)的搜索發現,在我國,首次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的是白迪迪,她于2014年發表在《語言應用研究》上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一文,通過介紹其學校開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教學實驗,探討了二者相結合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此后,陸續有文章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對外漢語教學進行研究。有針對技能的某一課型的設計應用研究,如龍藜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對外漢語口語教學》(《海外華人教育》,2015年),張凱曼的《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高級商務漢語會話課教學設計》(安陽師范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李燕的《基于任務的初級漢語口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探》(第九屆中文教學現代化國際研討會,2014年),有針對對外漢語某一教學內容(語音、詞匯、語法等)的研究。如于淼的《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語法教學模式的構想與嘗試》(第九屆中文教學現代化國際研討會,2014年),但更多的是從整體或方法論角度來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如葉華利的《翻轉課堂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4年),孫瑞、孟瑞森等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語言教學與研究》,2015年)。
經統計看到,2016年學界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翻轉課堂模式有了更多的關注,文章數量要遠多于2014年和2015年,文章內容也有了創新,比如國別化研究,如程強的《翻轉課堂在日本漢語教學中的應用探討》(華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教學模式和教學法的結合研究,如溫馨的《對外漢語“翻轉課堂”模式與游戲教學法結合淺析》(《亞太教育》,2016年),但是總體來看,大多數研究還是以翻轉課堂的起源、概念、特點、面臨的挑戰、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可行性分析為主,而具體的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過程較少,即使有涉及,也只集中在某一種課型或某一教學內容。總結來說,當前我國的相關研究屬于起步階段,數量少,理論深度不夠,實踐研究欠缺,另一角度想,目前相關領域的研究處于探索和學習階段,研究潛力大,提升空間廣闊。
三、教學模式評價
(一)從教學主體來看,對外漢語教學面對的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教師難以在真正照顧不同學生的水平和需求后安排教學。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課堂的順序,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和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比如自己決定觀看視頻的地點、時間、次數等,基礎較差的同學想要緊跟教師課堂的腳步,課下可以多用功彌補欠缺的知識。翻轉課堂的運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這是其優點。
但同時,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自學材料,需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同時要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課堂時間,設計教學活動,對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反饋,隨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工作量加大,這些都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此外,我們必須注意到,對外漢語教學面對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不排除有的國家的學生從小受的教育是“學習只是課堂上的事,課堂上認真聽講就可以”,他們是否愿意接受,并適應這種在課堂以外花費大量時間學習新知識的方式。如果學生接受了“翻轉課堂”,意味著他們除了要完成紙質的課外作業之外還要認真觀看相應的視頻,發現并記錄問題,學習負擔加重。對于一些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能會打擊其學習漢語的信心,影響教學效果,這是其不足之處。
(二)就教學過程來說,課下時間被有效利用,課堂時間被重新分配。由于學生課下已經通過視頻學習了新知識,因此課堂上就有大量的時間來消化、練習、交流、實踐。這與對外漢語教學,尤其是口語教學“多說多練,培養和提高外國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的要求相吻合。就CNKI統計數據來看,專家和學界目前對此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分課型的研究也僅關注在“口語課”教學上。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下,課堂組織更加靈活,交際活動更加頻繁,課堂變成學生實際使用漢語的生活場景,傳統的“師生”交流也擴展到“師生”“生生”共同交流,有助于學生直接參與交際,做中學,有利于把語言知識和語言實際使用相結合,有利于增強課堂互動性。這是其優點。
但同時,這樣的教學過程也增加了很多不可控因素,尤其表現在課下學生自學的過程中。由于沒有教師的督促、指導和互動,學生是會在思考中完成學習任務,還是只隨意看看教學視頻?是會只看知識內容,還是伴隨娛樂活動?如果學生選擇了后者,課下準備的不充分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活動進程。這也是其缺點之一。
(三)從教學內容分析,語言教學是一種重視技能的教學,是為了使學習者獲得一種語言的使用技能。學習者掌握了語言要素的知識,通過大量的操練,才有把語言知識轉換成語言能力的可能。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知識的傳授一般由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來完成。可以說,教學視頻承載了大部分的教學內容。目前教師使用的教學視頻分為兩種,一種是教學網站已經錄制好,教師不必重新錄制可以直接使用,另一種則是需要教師親力親為,根據課程內容的安排錄制視頻。不管哪一種,學生都可以靈活和重復使用,方便學習。選擇合適的教學視頻會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有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
但同時,我們也該看到,當前國內優秀的教學視頻大多集中在漢字和文化教學方面,語法語音相關內容的較少,不夠完善,且資源可能與教師當前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不完全相符。教師自己錄制的視頻質量也會受周圍環境、設備和教師自身的狀態等因素的影響。視頻的質量直接影響了教學內容的正確與完善,進而影響到學生課前知識學習的水平和課堂進度安排。
另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到底適合什么課型,什么階段的漢語學習者,教學內容應該如何選擇,目前尚未定論。拿漢語初學者來說,本身基礎薄弱,若不能順利完成課前知識的學習,會限制思維的發展和課堂的交流,這樣教師反而無法了解到學生存在的問題。這些也都是此模式的不足之處。
四、相關教學建議
(一)就教學主體來說,教師要積極參加相關培訓,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專業素養,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合理設計課堂和掌控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應該從心理上認可“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積極配合教師學習漢語。
(二)就教學過程來看,要合理分配課堂和課下時間,不能過度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課前學習、課堂練習、課后復習都要“適量”,盡可能減輕學生負擔,以免引起學生語言學習的反感和排斥。同時要有合理的評估手段檢測學生學習情況,保障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從教學內容來說,并非所有的課程都適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適合的課程因教學內容的不同“適合度”也不同。應從實際出發,防止”生搬硬套“,選擇合適的教學視頻,最大程度發揮教學模式的優勢。國家和相關組織機構,如漢辦,應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制作含金量高的教學視頻,減輕授課教師的負擔,推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
五、結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技術要求較高,目前國內外漢語教學的基礎設施都很完善,這里就不再討論是否具備現代媒體技術的問題了。總的來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對外漢語教學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技術、高素質教師和學生隊伍符合翻轉課堂的要求,翻轉課堂又可以保障學生學習漢語需要的“精講多練”、靈活施教。我們要明確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加以合理利用來為對外漢語教學服務。
由于筆者的研究能力尚淺,而且缺乏“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經驗,只能憑借文本資料和思考寫出這些內容,有些“隔靴搔癢”,希望能有機會跟老師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蒙小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對外漢語課堂話語互動模式研究[D].廣西大學,2015
[2]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商務印書館,2004.
[3]周小兵.對外漢語教學導論.[M].商務印書館,2014.
[4]羅立祥.對外漢語教學網絡課程的評價研究[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6.
[5]趙嫚.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研究述評[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1).
[6]楊里娟.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發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7]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
[8]白迪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語文,2014,(3).
[9]昌敬惠.基于“翻轉課堂”的醫科大學對外漢語教學實踐研究[J].分子影像學雜志,2015,(2)
[10].趙紫妤.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4,(4).
[11]雷莉.孔子學院發展的新思路[J].教育,2014,(12)..
[12]胡從全.面向翻轉課堂的教育游戲設計與應用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5.
[13]章欣.基于任務的漢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5,(2).
[14]陳曉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15]焦曉霞,陳璐.翻轉課堂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5,(24).
[16]曾明星,周清平,蔡國民,王曉波,陳生萍,黃云,董堅峰.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04).
[17]韓冰霜.翻轉課堂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J].創新教育,2015,(25).
[18]鄒小青.基于微信的對外漢語互動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5,(25).
注釋:
1.蒙小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對外漢語課堂話語互動模式研究[D].廣西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