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炯
摘要:在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推廣和應用下,對新能源發電技術的開發也進一步的得到發展,無論是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地熱發電、潮汐能發電還是生物質能發電等等各種新能源發電技術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成為緩解能源壓力,實現社會經濟和諧、穩定、可持續化發展的必然條件。本文就從新能源發電技術的現狀及其展望兩點出發,希望對緩解能源壓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新能源的利用等方面提供一點幫助。
關鍵詞:新能源;發電技術;現狀;展望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能源問題也越來越嚴峻,成為影響和制約國民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特別是伴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傳統能源的不可再生,都迫切需要加強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以緩解能源壓力,減輕能源“枯竭”問題,減少能源污染,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以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社會與自然的可持續化發展。以能源發電技術為例,在居民生活用電和工業用電逐年大幅度的增長環境下,能源發電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傳統的能源已經難免滿足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用電需求,開發和利用新能源,發展新能源發電技術已經成為提升用電質量,解決電能壓力的必然趨勢。
一、新能源發電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新能源也叫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等,是一種清潔、無污染、環保、可再生的能源,是緩解能源壓力,實現可持續化發展的前提條件。從新能源發電方面來看,新能源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在對其開發和應用過程中,也應遵循以下的幾點基本原則。
一是,安全性原則。新能源發電裝機要滿足多種情況的用電,既要滿足用電負荷,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儲備,在新能源發電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追蹤,以保障用電系統的安全和居民用電質量。
二是,協調性原則。1.新能源與常規能源之間相互協調,以滿足用電需求量和提升整體的用電質量。2.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與電網建設向匹配,加強智能化電網的建設,為新能源提供發電基礎,保障發電的效率。
三是,經濟性原則。新能源發電旨在緩解常規能源發電壓力,堅持經濟性原則是在保障其發電總量的同時,深入的研究新能源發電的經濟成本,實現經濟效益與新能源利用的全面提高。
二、新能源發電技術的現狀
新能源具有清潔無污染、可循環再生等優勢,在應用發電領域,利用新技術結合地區資源特點,選擇可用的新能源發電。目前,在我國應用比較普及的新能源技術主要包括太陽能技術、水能發電技術、風力發電技術、潮汐發電技術、生物質技術以及地熱地區等,根據科技發展的現實狀況而言,其中太陽能發電技術以及風力發電技術應用更為廣泛,手段也更加完善。
三、對新能源發電技術的展望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開發和利用新能源發電,大力推廣和應用新能源發電技術,已經成為解決能源問題,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化發展的必然選擇。與常規能源相比,新能源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穩定,提高能源利用率,促進社會可持續化進程方面都具有顯著的作用和價值。下面就從幾種應用較為成熟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出發,談談對新能源發電技術的展望。
(一)利用太陽能發電。從客觀層面上來看,利用太陽能發電,是當前最為常見、最普及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又包括利用光熱發電、利用光伏發電這兩種基本方式。1.利用光熱發電。光熱發電主要是通過現代的太陽熱能科技將陽光聚合,使其轉換為其它能量物質,推動發電機發電。目前光熱發電系統主要包括槽式、蝶式、塔式這三種形式,其中槽式光熱發電系統相比于其它兩種形式發電效率更高,成為光熱發電的主流方向。但從整體上來看,光熱發電作為一種太陽能發電技術,受技術的限制,盡管具有廣泛的發展空間和應用空間,但當前對光熱能的利用率上仍然較低。2.光伏發電。光伏發電是利用太陽能發電的主要形式,特別是伴隨著光伏發電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在對電能的生產效率上有了明顯的改善,有效的緩解了能源壓力問題。其中光伏發電形式主要分為離網型光伏發電和并網型光伏發電這兩種,這兩種發電形式目前應用都較為成熟,前者能夠直接將太陽能電池中能量轉為電能,在發電方面簡單、方便。而后者則能有效的實現對能源的儲存,對能源進行不同層次的調度,在滿足電能需求的同時,提高對能源的利用率。
(二)地熱發電技術。地熱發電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將熱能轉為機械能,進而利用發電機產生電能。從技術層面上來,地熱發電技術對裝置的要求并不多,而且也不需要燃料的消耗,通過相關的載體,將地球內部的熱能帶出地面。如:地下熱水、地下蒸汽等都是地熱發電的載體。從客觀方面來看,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分布面積廣泛,為地熱發電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供了有利的先決條件。技術的改進、設備的完善、人才專業化程度提高都是地熱發電技術得以廣泛應用的前提。
(三)生物質能發電技術。生物質能發電技術是基于太陽的光合作用前提下的實現的,利用熱化學法將生物質進行生化,使其產生相應的能源,具有清潔環保、分布廣、種類多等優勢。其中沼氣發電、直燃發電、氣化發電等發電技術是生物質能發電技術較為常見的幾種類型,隨著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支持,生物質能發電技術的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利用,實現了對資源的可再生利用。
(四)海洋能發電技術。海洋能發電技術主要是利用海洋中蘊含的能量進行發電,主要包括:潮汐能發電技術、波浪能發電技術等,資源豐富且清潔污染,可再生、可循環利用,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目前較為推廣的一種新能源技術之一。其中潮汐能技術是利用潮汐情況,也就是漲潮落潮現象,實現蓄能發電。而波浪能發電技術則是通過海水波動形成的波浪能轉為機械能,通過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前者運行成本低,但發電成本建設較高,從而造成電價的相對較高,限制了潮汐能的發展。而后者發電技術較為復雜,發電應用難度系數較高。但盡管如此,海洋中所蘊含的這些能量,仍然是新能源開發和利用的重點,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四、新能源發電對我國未來電力發展的意義
新能源發電是應對現代化發展理念下發展的,在緩解能源緊張方面和保障社會可持續化發展方面都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電網的可靠性,保障電網運行的質量和效率,避免高峰期帶來的用電緊張和因超負荷停電帶來損失,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有利于擴大我國的電網覆蓋面。相比于常規能源的地域局限性和有限性,新能源可以根據區域特點選擇合適的新能源取代常規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既節約資源,實現對能源的高效利用,也進一步的擴大了我國的電網覆蓋面,促使電力系統良性的發展。再者,新能源發電還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成本資源,更具有安全性。
除此之外,新能源發電還能有效的避免一些自然災害、技術故障等問題造成的大幅度、大范圍的停電,既提高了電網的抗破壞能力也有效的減少了電網破壞帶來的損失,保障電網運行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康小義,白茂楠.新能源發電技術的現狀及應用情景[J].電子制作,2014.
[2]于三義.淺談新能源發電技術[J].中國電力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