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洪梅
[摘 要] 小學數學的基本特征、學習方法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著緊密的聯系。小學數學學習是學生今后開展數學學習的基礎,它貫穿于整個小學學習過程之中。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鍛煉小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素質。
[關鍵詞] 小學數學;影響;學習特點;教學過程
小學生本身年齡較小,數學思維薄弱,所以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并不是以考試分數作為判斷標準,而是在了解基本運算規律的基礎上為今后的學習工作打好基礎。不難看出,這種學習特點也會使教學模式出現一定的變化。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與中學數學相比,小學階段的學習會更加融入生活知識,并用于解決實際的問題。
一、小學數學學習的基本特征
1.小學數學的內容既抽象又有著鮮明的具象性
從學科特點的角度對數學這一學科進行探討,能夠發現小學數學的內容既抽象又有著鮮明的具象性。究其原因,數學這一科目邏輯性強,內容復雜,這些超過了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小學生很難掌握復雜的數學知識。為了協助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課本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點,用具體的例子或者課文進行講解,方便學生理解。例如,低年級的小學生數學學習時間不長,數學素養不高,不能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即便有些小學生有幼兒數學的基礎,因為兒童的理解能力有限,能記住的知識也只是強硬接受的。并且在幼兒數學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小學數學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對小學數學學習沒有過多的作用。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嚴謹的數學思想,數學老師的教學活動需要圍繞這一目的進行展開。老師應該把抽象的數學理論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理論。數學的教學方法和英語、語文等學科有著很大的不同,數學的教學方法的重點是從側面出發,講授數學理論。而其他學科的學習內容都可以進行具象化的處理,比如自然科學能夠找到生活中的動植物進行講解等。但是小學數學因為理論的抽象,只能用模擬出來的例子進行講解。因此,小學數學這一科目既抽象又具體,數學這個科目本身想要進行這樣的融合是很困難的,只有在理論相對簡單的初中、小學數學學習階段才能夠達成抽象和具體的融合。
2.小學生正處于認知水平不斷提高的階段
從小學生自身的特征出發對數學學習進行研究能夠發現,因為小學生處于一個發育的階段,認知水平在不斷地提高。所以,小學數學學習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歷程,它是有規律和逐漸改變的。有規律地進行學習才能形成一個系統的數學體系,才能使小學生全面掌握數學理論之間的關系,只有有規律地進行學習才能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開發小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小數的混合運算是建立在整數運算的基礎之上的,小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綜合運算法則之后,才能進行代算以及方程的學習,以上的知識點都是層層遞進的。因此,小學數學有著非常強的邏輯性,整個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是能夠連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數學網絡。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順序非常科學合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另外,小學數學學習應該從簡單的部分入手,在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基礎之后,進行高層次理論的學習。所以,小學數學能夠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思維,教授小學生正確地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小學數學學習特征對教學的影響
1.數學課本內容具象化
數學課本的內容是在長期的累積和多次的實際應用之后留下來的基本理論。當前的課本內容經過了編輯的處理,方便小學生閱讀和理解。可是因為數學理論本身就比較抽象,許多理論依舊難以掌握,這妨礙了小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更有可能影響小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使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小學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想法,革新自己的傳統教學方法,把上課的重點放在理論的應用方面,保證小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學會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小學生的特點就是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數學老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該抓住這個特點,在課程的設計中增添豐富有趣的內容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
2.數學理論知識本質化
小學教師應該在進行數學理論教授的同時,引導學生透過理論看本質,了解其中的規律。但是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較差,教師需要結合生活實際,把復雜的數學理論簡化,讓理論和生活實際結合,方便學生運用身邊的資源進行數學理論的學習,大幅地提高學習效率。這種教學方式比較適合不易理解或者固定詞匯較多的數學理論和復雜難懂的數學概念,能夠幫助學生透過理論看本質,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3.促進合作式學習
學生在很多時候無法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如果教師僅僅只靠自身的講解來教學生,在效果上其實并不顯著。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將問題留給學生去討論,然后讓他們在討論過程中探究出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團隊的力量和思維模式是遠遠優于單人的,因而他們在合作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良好的合作技能,促進人際關系的交往。通過交流合作所掌握的知識點和解決的問題,學生也會更加記憶深刻,這也符合教學工作的最終目的,促進了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4.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去養成的能力。很多時候學生的思維模式,尤其是小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會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類似于前文的雞兔同籠問題,學生的新穎解法雖然不是常規思路,但是作為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這就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方向。因而教師要基于學生的特點,引導他們進行充分的思考和交流,即便是答案不正確也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思考,這比單純學習理論和知識點要更加有效。
總結
學習特點會對教學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小學數學在內容上具有抽象性以及形象性、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漸進性以及系統性。小學生具有缺乏耐心、心理發育不成熟以及缺乏抽象思維的特點,這些都對教學活動產生影響,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既要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也需要考慮小學生的特點,只有充分考慮這兩方面,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加以重視,才能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從而促進小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亞坤.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52-54.
[2]譚勁,李光樹.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材.教法.2014(0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