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東崗院區,甘肅 蘭州 730000)
3種椎管內麻醉術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對比研究
趙娟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東崗院區,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 觀察比較硬膜外麻醉、腰麻以及腰-硬聯合麻醉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效果,尋找比較優良的麻醉方式。方法隨機選取蘭州大學第一醫院2015年11月—2016年6月行剖宮產的足月單胎產婦150例,隨機分為EA組(采用硬膜外麻醉)、SA組(采用腰麻)和CSEA組(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每組50例。觀察其麻醉效果,比較3種麻醉方式的麻醉起效時間、術后1周內頭痛(PDPH)發生率、麻黃堿使用率及不良反應等方面的差異。結果 EA組的麻醉起效時間最長,為(26.05± 4.26)分鐘;SA組術后頭痛(PDPH)發生率最高,為24%,與EA組、CSEA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EA組的麻黃堿使用率為6.0%、SA組為24.5%、CSEA組為13.7%,EA組與SA組、CSEA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3種不同的麻醉方式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結論 腰-硬聯合麻醉(CSEA)是一種比較優良的麻醉方式,術中加強麻醉管理及血壓等生命體征監測,可廣泛應用于剖宮產產婦,值得臨床推廣。
硬膜外麻醉;腰麻;剖宮產術;腰-硬聯合麻醉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6月行剖宮產術的足月單胎產婦15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急診手術111例、擇期手術39例,年齡20~39歲,體重55~80 kg,身高152~176 cm。研究對象均無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椎管內麻醉禁忌證及腰段椎管內麻醉史,隨機將其分為EA組(采用硬膜外麻醉)、SA組(采用腰麻)和CSEA組(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每組50例。
1.2 麻醉方法
3組術前均不用藥,入手術室后常規監測心電圖(ECG)、心率(HR)、血壓(BP)、脈搏(P)和血氧飽和度(SPO2),開放靜脈通道,15分鐘內快速輸入晶體液500 ml,開始麻醉。常規右側臥位,均經L2~L3間隙行麻醉穿刺。EA組向頭端置管3.5~4.0 cm,注入常規試驗量2%利多卡因5 ml,5分鐘后針刺法測試阻滯平面,確定無腰麻征象,注入2%利多卡因8~10 ml;SA組用0.5%布比卡因2.4 ml腰麻;CSEA組用0.5%布比卡因2 ml腰麻,向頭端置入硬膜外導管備用,如腰麻阻滯平面在T10以下,經硬膜外導管注入2%利多卡因5~7 ml。麻醉操作完成,孕婦平臥,手術床常規左傾15°,麻醉穿刺及給藥過程中,晶體液輸注速度不減,補足1 000 ml后控制速度,收縮壓下降超過基礎值的20%時,麻黃堿15 mg入壺。
1.3 觀察指標
(1)HR、BP變化及胎兒娩出前麻黃堿的使用率。(2)開始麻醉穿刺至阻滯完全可以切皮的時間(麻醉起效時間)。(3)感覺阻滯的最高平面。(4)手術醫師對腹肌松弛程度的評定:不松、較松、很松。(5)進腹后剝離膀胱腹膜返折、娩出胎兒及擦拭宮腔等出現的內臟痛。(6)新生兒1分鐘和5分鐘Apgar評分。(7)術后1周內頭痛(PDPH)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1)3組產婦孕周、年齡、體重、麻醉前HR和BP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2)麻黃堿的使用率:EA組為6.0%、SA組為24.5%、CSEA組為13.7%。SA組與CSEA組麻黃堿使用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EA組分別與SA組、CSEA組麻黃堿使用率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
(3)EA組麻醉起效時間最長,內臟痛的發生率亦最高,腹肌不松和較松者19例,占38%,其中腹肌不松者中有2例同時內臟痛明顯,產婦不能忍受,加用氯胺酮完成手術;CSEA組中6例腰麻阻滯平面在T10以下,經硬膜外導管補充2%利多卡因后麻醉效果滿意,見表1。
(4)術后頭痛(PDPH)發生率SA組為24%,與EA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SEA組發生率為2%,與SA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5)3組新生兒1分鐘和5分鐘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3組麻醉效果及術后頭痛比較[n(%)]
3.1 剖宮產手術的麻醉特點
(1)剖宮產手術要同時顧及產婦和胎兒的安全,因全身麻醉控制不當會對胎兒造成影響,故椎管內麻醉是目前最安全的麻醉方法。(2)腹壁的感覺和運動神經屬胸神經,而子宮的內臟感覺神經匯入骶神經,因此盆腔手術的麻醉是一個需要跨越腰叢的麻醉。(3)剖宮產手術遇胎兒窘迫者需要縮短麻醉起效時間,盡快娩出胎兒。
3.2 EA有以下情形者麻醉效果不滿意
(1)有胎兒窘迫需在短時間內娩出胎兒,此時產婦往往麻醉效果尚不滿意已經開始手術。(2)第一產程時長,有的產婦還使用了縮宮素,產婦腹痛劇烈,而因產力、產道或胎兒原因臨時改行剖宮產術者。(3)放置氣囊導尿管,在鈍性分離膀胱腹膜返折時,氣囊對膀胱三角的刺激;胎兒已降入中骨盆,娩出胎兒時對陰道壁和盆底肌的牽拉。
3.3 SA的缺點分析
(1)SA對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大,下腔靜脈壓迫綜合征發生率較高,在快速補液的同時常需用縮血管藥維持血壓。(2)使用等比重的布比卡因,小劑量(10 mg以下)有時不能滿足手術要求,加大劑量時,個別產婦麻醉平面達T4,不利于循環系統的穩定。布比卡因SA用于剖宮產術,肌松效能優于相同濃度的羅哌卡因。(3)PDPH的發生率高,本文中SA組50例產婦均被要求術后去枕平臥10小時以上,仍有24%出現PDPH。PDPH基本的治療方法是補液,但這也增加了醫療成本,影響了產婦情緒,對泌乳量有無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3.4 CSEA的優勢分析
腰-硬聯合麻醉(CSEA)結合了EA與SA的優點,減少SA時局麻藥的用量[1],如麻醉平面較低,可經硬膜外導管補充局麻藥。SA阻滯骶神經,EA阻滯胸神經,為更好地體現CSEA的優點,有人采用兩點法,選擇L1~L2或L2~L3間隙行硬膜外穿刺,然后選擇L3~L4行蛛網膜下腔穿刺[2-3]。筆者認為,在“兩點法”中用CSEA針行SA穿刺會增加韌帶損傷的機會,增加產婦術后腰疼的可能性,如用普通腰穿針行SA,則發生PDPH的可能性較大,所以應仍以“一點法”為妥。本研究均采用“一點法”,可完全滿足手術要求。需要注意的是,CSEA使用的腰穿針雖然穿透感明顯,但是腦脊液回流極慢,本組中1例PDPH即因見不到腦脊液而反復穿刺所致。
通過對3種椎管內麻醉方法用于剖宮產術的對比觀察得出如下結論:CSEA具有SA和EA的雙重優點,麻醉起效快、麻醉平面易于控制、肌松完全、循環穩定、術后并發癥少等,為剖宮產術的首選麻醉方法。
[1]呂潔,陳霞,劉秀芳,等.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在急診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雜志,2006,22(4):474-475.
[2]周孟虎,包明勝,汪麗華,等.羅哌卡因珠網膜下腔阻滯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雜志,2007,23(7):27-28.
[3]高航.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在急診剖宮產術的臨床應用[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6,23(6):580-581.
R195
B
1671-1246(2017)16-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