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要:刑事陪審制度是國家司法機關吸收普通公民參與刑事審判活動的重要制度,中美兩國分別代表了兩種典型模式且這兩種模式間存在許多差異。通過對刑事陪審的功能、適用范圍與陪審員的選任條件、選任方式的比較,可以發現二者有相互借鑒之處。但我國刑事陪審制度的改革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客觀分析和合理吸收美國陪審團制度的有益經驗,才能實現司法公正和司法民主的目標。
關鍵詞:刑事陪審制 比較研究 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6-0054-01
“陪審制度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吸收普通民眾或者非職業法官參加到民事、刑事以及行政案件審理中的一種司法制度。”[1]而陪審制度中最重要的也是應用最廣泛的當屬刑事陪審制度。中國的參審制度和美國的陪審團制度是世界上兩種主要刑事陪審制度的典型代表,對二者進行比較研究極具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刑事陪審制度的功能不同
我國的人民陪審員既要對案件的事實予以認定,也要負責法律的適用,與法官并無差別。不過,《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試點地區的人民陪審員僅對案件的事實認定問題發表獨立意見,不再負責法律的適用。
美國的陪審團分為大小兩類。其中大陪審團的職責是決定對可能會被判處一年以上徒刑或勞役、死刑的犯罪嫌疑人是否提起公訴。而小陪審團的主要任務就是認定案件事實,并作出有罪或者無罪判決。法官在陪審團認定的案件事實的基礎上,負責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
二、刑事陪審制度的適用范圍不同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各級法院在審理第一審刑事案件時,均可吸收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斗桨浮愤M一步提出,原則上陪審制適用于涉及群體或社會公共利益的、群眾廣泛關注或有較大社會影響的、可能會判處十年以上有期或無期徒刑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此外,陪審制還可適用于被告人申請人民陪審員參與的第一審刑事案件。
根據美國憲法的規定,由陪審團對所有罪行作出審判,只有彈劾案除外。如果被告人面臨的是法定最高刑為半年以上的監禁,則其可選擇直接由法官審判而拒絕陪審團的審判。但被告人只有在檢察官及法官批準其所提交的書面請求后,方能放棄此項權利。
三、陪審員的選任條件不同
根據《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的規定,我國陪審員應符合以下條件:擁護憲法、23周歲以上、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體健康且學歷一般應為大學??埔陨??!斗桨浮穼Υ诉M行了調整,一是將年齡提高到28周歲且需具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二是對學歷放寬到高中以上,并且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的農村居民與貧困偏遠地區居民不受此限。
根據《陪審員選舉法》的規定,美國公民不因其種族、性別的不同而妨礙其成為陪審員。但有四類人不能成為陪審員,包括:“(a)被當地法院認定為特定團體、特定職業當中的人;(b)被法院認定的豁免團體;(c)被證明確有不當困難、不方便的人;(d)被法院認定為有偏向性或破壞性的人。”[2]
四、陪審員的選任方式不同
根據《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的規定,基層法院與同級司法行政機關負責對個人自薦或由基層組織推薦的人選進行審查,審查通過的人員由基層法院院長向同級人大常委會提出并提請其任命。《方案》對此則作出了較大的調整,首先每五年基層和中級法院將隨機從符合條件的選民或常住居民中抽選出當地法官員額數5倍以上的人員,并與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共同對其進行審查和征求其意見,然后隨機從審查通過的人員中抽選不低于當地法官員額數3-5倍的人員向同級人大常委會提請任命。
而美國的做法則是由聯邦和州法院首先在選民登記名單與駕照持有者名單中隨機抽選,然后法庭將通知被選中的公民其已成為陪審員候選人,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向法庭報到。如果被選中的公民有疾病、年老或擔任陪審員將嚴重影響收入并造成生活困難等情況的,應當向法庭說明理由并要求除名,只有經過這一程序才能進入陪審員總名單。個案的陪審員從總名單中隨機抽取,再通過“說明真相”程序替換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陪審員。
總而言之,雖然美國刑事陪審制度相較而言更為完善,在實踐中取得了更為良好的效果。但我們必須認識到這與我國刑事陪審制度起步晚、缺少經驗積累有關。而且在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架構中陪審員既非被告,又非國家司法機關,發現和懲治犯罪分子主要是公、檢、法三機關在進行,這就導致刑事陪審制度的積極作用體現得不夠明顯。但沒有任何一項制度是完美無缺的,千萬不可因人民陪審員制度尚有不足而棄之如敝履。相反,我們應積極吸收法治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使人民陪審員制度能真正溝通司法與社會。同時,由于歷史文化傳統和法治進路的區別,切不可照搬照抄他國的陪審制度。
參考文獻:
[1] 姚莉.中國陪審制度的理論反思和制度重構[J].法學家,2003(6).
[2]湯維建.美國民事訴訟規則[M].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302.
責任編輯:于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