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琳
摘要:兒童時期所接受的思想觀念和經歷對一個人價值觀念的形成、人格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有著中華民族民族優秀文化基因的、符合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對一個人成為新一代公民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表面上看,高年級少先隊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受的過程只是少先隊輔導員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對他們進行的外在的引導,實則是高年級少先隊員在少先隊輔導員的影響下融合“已知磁場”,自主心理建構的過程。本文將從接受的內容、進程和結果這個鏈式反應角度,分析與他們生活最為密切的愛國、誠信、友善這三個方面接受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高年級少先隊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接受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6-0136-01
少先隊組織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通過“紅領巾相約中國夢”“圓夢蒲公英”“核心價值觀記心中”“爭當美德小達人”“祖國發展我成長”等富有時代特色、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幫助少先隊員系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引導他們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符合社會發展的價值判斷。目前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據調查,高年級少先隊員在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認知與內心建構不足,教育的結果知行不一等問題。
一、 接受內容上,認知不足
在高年級少先隊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受的過程中,他們首先要對接收到的教育信息進行篩選,對信息的理解直接關涉他們篩選的效果。研究發現,高年級少先隊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過程中存在著對接受內容本身認識不清,對接受內容意義不明的問題。
高年級少先隊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的不足還表現在對接受內容意義的認識不明。很多高年級少先隊員在訪談中表示自己并不理解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意義。
二、接受進程中,缺乏互動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與教育環境的良性互動可以拉進少先隊員之間、少先隊員與輔導員之間、少先隊員與教育內容之間的距離,引導他們對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有積極的情感態度,激發他們自發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通過觀察發現,當前少先隊活動課互動缺乏,嚴重影響了高年級少先隊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受效果。
由于抽象思維能力發展還不成熟,高年級少先隊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更容易受到周圍環境、氣氛的影響。因此,在高年級少先隊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過程中,教育環境氛圍的營造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教學環節中,少先隊輔導員對教育環境互動往往重視不夠,不太關心周圍氣氛的熏染作用,高年級少先隊員在接受的進程中不能與教育環境形成良性的互動,這對他們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在某場以世界咖啡為形式舉辦的“我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言”少先隊活動課中,作為參觀者的高年級少先隊員并不能參與到轉組討論中去,不能與參加轉組談論的少先隊員形成互動,也沒有和少先隊輔導員進行互動,感到無聊的他們在臺下更多的是做作業、發呆、聊天,整體教學效果不高。
三、 接受結果上,知行不一
在接受的過程中,接受反應鏈式上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對接受內容的外在轉化。考核高年級少先隊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受效果的重要依據也正是他們的外在行動。通過觀察、問卷以及訪談發現,高年級少先隊員多數情況下還是認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樂于在其指導下進行社會活動,但在某些具體情況下他們又會作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理念相反的行為,出現了知行不一的現象。
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國際地位的提升,國際話語權的掌控,相對前輩80后、90后而言,高年級少先隊員有著更加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基石。盡管現代社會不誠信的報道時有發生,但高年級少先隊員普遍能夠認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保障。與他們的前輩90后甚至父輩80后相比,當代高年級少先隊員的友善行為有著屬于他們年代所獨有的表征。在學前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活躍期經歷了國學教育,高年級少先隊員能夠明白友善的含義和意義。但具體到每個人的時候,高年級少先隊員表現出了知行不一。如在訪談中高年級少先隊員表示在看到校園霸凌事件的時候,他們更多會選擇明哲保身,很多高年級少先隊員在調查中表示不會給乞丐錢;有部分高年級少先隊員表示自己根本并不愿意進行任何愛心捐款行動。
以上都說明了當前對高年級少先隊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教學效果與預期存在差異,反映了我們在教育的各個環節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認為提升高年級少先隊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受度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應放在少先隊員身上,針對教學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只有重視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接受過程,才能使他們真正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邱柏生.思想教育接受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2]H·R·姚斯& R·C·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3]紀瑩瑩.論當代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缺失[D].河北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