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美良
隨想曲是一種結構自由的音樂體裁,在曲式結構上較為自由和隨性,具有一定的詼諧性和即興特點。作曲家在進行創作時,音樂曲式和樂器使用等較少受到主題和固有音樂模式的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盡興創作。《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陽簫鼓》,本就是我國古典著名樂曲,后根據其音樂意境和形式意蘊,以唐朝詩作名篇《春江花月夜》為名,主要表現的是花月春江的山水之美。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則是徐景新先生根據古典民樂《春江花月夜》進行改編而作,把中國傳統民樂與西方音樂技巧相融合,創作出獨特的音樂形式。
一、創作背景和作曲家介紹
《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陽簫鼓》,曲譜最早見于清朝,是一首經典的傳統民樂名曲,旋律委婉、曲調優美,展現的是一幅小橋流水、遠山含笑的水鄉意蘊。《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著名詩篇,詩中對江月景致的描寫清麗優美,意境深遠,同時飽含深遠的宇宙意識和優美的音樂美感。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會員柳堯章將已經更名為《得陽琵琶》的《夕陽簫鼓》進行改編,使樂曲成為一首絲竹樂合奏曲,后來逐漸改編發展為大型民族管弦樂合奏曲,并正式把曲名改為《春江花月夜》,這種改動取自詩作的優美意境和兩者在形式上的相通之處。
徐景新是新中國后最為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家之一,他于1966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此后為多部電影作曲。在給多部電影作曲期間,他學習了電影創作階段的美術、攝影等多方面的知識,從而使自己的音樂創作更加生動、更具多樣性,同時他注重對多種音樂形式的融合運用,這些都構成了他的音樂創作特性的基礎。作為一種隨性的、自由的音樂形式,隨想曲的創作正好符合徐景新內容豐富而又互相融合的音樂風格,于是,他在民族管弦樂的基礎上,對《春江花月夜》進行改編,創作出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
二、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特點分析
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在音樂體裁上屬于隨想曲,糅合了西方的音樂技巧和中國傳統的音樂素材,同時把聲樂和隨想曲結合,使得曲子的內容更加豐富,形成了獨特豐富的音樂形式。
(一)歌詞的選擇
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的歌詞出自于詩作《春江花月夜》,原詩是一篇具有樂府風格的長篇詩作,共三十六句。在進行聲樂隨想曲的改編時,為了更富于音樂的表現形式和音樂的想象力、表現力,曲作只選用了其中的四句。其余部分則利用“嗚”模仿笙管之聲,用“啊”表現風光景色。雖然《春江花月夜》可以說是唐代詩作水平的最高代表,但是限于篇幅,只選四句精髓的做法也抓住了這首詩的意蘊和意境,結合“嗚”和“啊”的曲調,依然使得音樂充分還原了原詩的景象和意蘊,同時,這種簡單的“嗚”和“啊”也給人更廣闊的想象,能夠充分體現音樂的表現力和魅力。
(二)曲式結構和鋼琴伴奏分析
整個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從結構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又可以分為三個段落。
從開始到第38小節,是曲子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抒情的慢板。樂曲的開始處,鋼琴用倚音、同音反復的輪指技法彈奏。低聲部在e音上的震音演奏作為背景,力度上由p至mf,逐漸回到p。隨后,人聲用柔和的“嗚”進入,緊接著鋼琴重復奏出起始處的織體。這一部分的樂曲所呈現的是一種殘陽夕照的江面景象,微風吹出江面的漣漪,漣漪在殘陽映照下波光粼粼。這種景象也使聽眾逐漸進入音樂所勾畫的景象中。在開始部分的引子結束后,樂曲進入主題段落。主題段落開始,鋼琴使用半分解的伴奏織體,這一伴奏不斷重復并逐漸下行,仿佛一波春水一樣慢慢漾開,同時,緩慢悠揚的歌聲與伴奏相映成趣,逐漸鋪展開樂曲的主題。當主題歌聲完畢,鋼琴伴奏用一連串快速的琶音演奏使主題音樂順勢移高四度展開,這一變化強調了音樂的主題,并把音樂逐漸帶入高潮。之后,伴奏織體減慢,并最終沉靜停頓下來,第一部分結束。
第二部分可以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落開始是鋼琴引出人聲唱出三個倚音“啊”,接著又在高聲區唱出由慢至快、由弱至強的一個長音。然后,伴奏織體隨著長音的變化而逐漸變化,這種變化呈現出一種水流的回旋之感,使聽眾感受到江水的律動。隨后小快板快速展開,音樂進入高揚生機的部分,鋼琴跳音技法的使用也使得這一部分音樂更加輕巧、活潑。到了第二段落,音樂在上一段落輕巧的基礎上更加風趣和動感,伴奏也很規整,并與人聲的速度呈相反的發展狀態。第三段落是由鋼琴獨立完成的,均勻的八分音符與三連音相結合的音型,逐漸加快,使得音樂的節奏更加緊致、快速。同時,震音、滑奏等多種演奏技巧的使用也使得這一段落的樂感逐漸加強,給樂曲第三部分的高潮做鋪墊。
在第二部分中第三段落的樂感加強的基礎上,第三部分在樂感高揚的基礎上,速度變慢,鋼琴奏出強有力的柱式和弦,這使得緩慢的音樂節奏下充滿飽滿的樂感,也增強了音樂恢弘的氣勢,給人一種壯觀景象的想象,仿佛山河壯麗就在眼前,同時使得聽眾的情緒在此處最終達到高潮,獲得情感的凝聚和釋放。
進入尾聲后,音樂移高八度,在一個減弱的長音下結束全曲。結束處,鋼琴反復奏出結束句的旋律,利用音樂的特有表現技巧,使得整個樂曲和樂曲呈現的景象、感覺逐漸回旋、余味悠長。
中國的傳統民樂底蘊深厚,充滿中國傳統音樂的獨特魅力。這些民樂的發展,不但要跟傳統文化(比如古詩詞)相結合,進行再創作,同時要吸收一切優秀的音樂表現形式和音樂技巧,增加我國傳統音樂的表現力和獨特魅力。
(山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