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曦
視覺形式是視覺藝術表現的源本體,同時也是建立視覺藝術表現的基本框架,視覺內容在視覺形式的構架內,可演繹出無窮的審美形式的表現體。而這種表現體的核心就是對立與統一的形式法則。
世間的萬事萬物無時不在變化,而變化的世界中又充滿著矛盾。有矛盾,又有統一,使世界變得豐富多彩。研究這種對立矛盾與統一和諧的學問就是辯證法。它的規律存在于世間萬物之中,是研究和解決事物本質問題的萬能鑰匙。
對立與統一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同理,視覺藝術中的對立和統一,也建立在差異和對比的條件下。形態美、色彩美、線條美、光線美、紋飾美及構圖美等都是具有感性美與表現作用的形式,并作用于特定狀態下的差異與協調中。黑格爾說:“要有平衡對稱,就需要有大小、地位、形狀、顏色、音調之類定性方面的差異,而這類差異還要以一致的方式結合起來。只有把這種彼此不一致的定性結合為一致的形式,才能產生平衡對稱。”這種形式結構的藝術辯證關系,主要表現為“定性方面的差異”,即差異主要體現在形態、色彩、明暗、大小、位置及空間等方面,并形成矛盾和秩序。差異產生對立,差異產生矛盾,有差異才能顯現事物的特征,才能構筑事物的故事與激情,在大統一下的差異與矛盾是構建對立統一的基本框架。
一、對立與差異
對立與差異構成了世界的矛盾關系,這在中國古代的藝術辯證法中,尤其是在平面設計藝術學中體現得非常明顯。例如,明度本身臺階的變化及純度的增加與減弱,互混互合皆可找到無窮變化的色彩效果。空間是視覺元素構筑和設置的舞臺,視覺元素在空間中的排列與組合,直接影響到視覺效果的優劣。因此,多樣性在空間組構的設置與排列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空間排列中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視覺元素的疏密關系、聚散關系、重輕關系、主次關系、簡繁關系及動靜關系,還有就是元素的方向及空間層次的關系等。這些都是構成空間布局多樣化的因素。在視覺藝術的表現中,將材質作為主要表現元素的應用,在視覺形式表現中被越來越廣泛地重視和運用。材質的多樣性必然帶來視覺樣式的豐富性。特別是現代視覺藝術,開放的思維意識帶來了不拘一格的表現理念,并大大的開拓和延伸了視覺藝術的表現手段。這種現象的產生與發展,使視覺藝術形式之間的區分變得越來越模糊。金屬、木頭、沙、石及布、麻、絹、竹、塑料、膠木等,被廣泛地使用。在實踐的過程中,新的材質將被不斷地研究、發現與運用。隨著材料運用種類及范圍的增加,表現方法與手段也隨之改變,以適應材質與工具的特征與特點,達到最佳的祝覺藝術效果。在用筆、用色、用墨及用水的技巧上,不擇手段,竭盡自由發揮之能事;在表現方法上,手法自由,花樣百出。除了正常的用筆表現以外,背透、撒墨、撒鹽、擠壓、滾壓、墊膠、透漏、微燙及水油相濟等手法也被經常使用,使得視覺藝術的表現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視覺魅力。毋庸置疑,視覺藝術表現的多樣性給視覺藝術帶來了無窮的藝術表現力,多樣性是藝術表現的生命力與根本,因此,沒有藝術的多樣性,藝術表現就無法成立,藝術也就無從談起。對立統一的基本原則是合一、同一和總一,其功能與作用是將繁雜無序的事物化為協調一致。弱者通常在少者這邊,以多勝少,以多壓少及以多制少,似乎成了統一性事物發展的基本定律。在視覺藝術表現中,這種以多勝少的現象,也常有所見。在具體應用中,往往被用作主導和統一畫面的常用手法。當兩種以上的視覺元素在同一空間羅列時,對元素量的配比顯然變得非常重要。在認定以其中之一的元素作為主元素的情況下,拔高和擴大主元素的形和量是構成畫面空間統一的主要因素。如果同質形態的量多于異質形態的量,就能形成形態的畫面統一。
二、對比與同一
在視覺藝術表現中,對比是藝術處理的基本手法。對比可以造成視覺元素間的個性顯現,可以使視覺元素在空間中避免單一、呆板,使畫面變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所以,有意地制造和拉大元素間的差異,擴大美的因素,縮小非美的因素來達到視覺美的目的是對比的基本功能與特點。對比能使視覺元素拉開差異,也能使畫面變得豐富與活躍。但是,對比并非美的代名詞,過多的對比會導致矛盾過度,而造成視覺和心理上的不適感。因此,對比在視覺藝術上的運用必須遵循特定的視覺美學軌跡,無序的對比與單一重復的對比,都將使對比陷入純粹對立的誤區。有序而有變化的對比才能開啟和激活其本體的生命活力。在藝術表現中,和諧是對比的另一面,和諧的存在是以對比為前提的,它是對對比的一種修正,是完成對對比過程的修飾結果,對比必須依賴和諧而生存,而和諧也必須在對比的狀態下才能顯示其存在的價值。因此,對比與和諧是相互依存的矛盾關系。和諧是一種組織化、刻意化的統一,是統一的進一步深化,其本質是從純粹外在適度量的修飾協調發展到內在包含了一定意蘊的差異聯系性。比如,在裝修一個嶄新的室內空間時,其裝飾是清一色的描金刻花的曲線型傳統風格,其家具與擺設都與空間裝修風格相一致,那么,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和諧的。但在傳統的空間風格中,突兀地出現了一件簡潔的現代直線風格的家具,那就是不和諧的。這種不和諧不但表現在外在形態與風格的不同,也傳達了其內在的時代與文化意蘊的區別。和諧的理念應該傳遞著由表及里的形質合一的和諧之美。其更偏重的是“質”的統一,因為它是更高層次的對比統一形式。在對比元素中,合理地運用和諧,可以使本質特性和形態特點有差異的事物呈現并列與融合的一致性。視覺藝術是一種美的靜動合一體。靜者指的是視覺藝術的外在表現形式,動者則是內在流淌著的節奏與韻律的藝術生命本體。節奏與韻律一詞來自于音樂概念,用藝術語言來講,節奏是按照一定的條理、秩序、重復連續地排列,形成一種律動形式。它有等距離的連續,也有漸變、大小、長短、明暗、形狀、高低等的排列。在節奏中,注入美的因素和情感個性化,就有了韻律,韻律就好比是音樂中的旋律,不但有節奏,更有情調,它能增強視覺藝術的感染力與表現力。
三、多樣與統一
在視覺藝術表現中,多樣與統一是對立與統一的核心分枝,是藝術形式美的主要表現準則,符合藝術創造的辯證關系。宇宙天體和人類社會,均是整體性、多樣性和運動性的統一,藝術創作對多樣統一的追求,正是對宇宙運行客觀規律的高度統一。多樣,指的是事物間的差異與個性;統一,指的是個性事物中所蘊含的共通性、共質性。多樣與統一才能真正體現事物的本質特性,它一方面展示出形象的內在和外在因素的多樣性和變化性:另一方面在多樣性和變化中取得與外在聯系的統一性與協調性,多樣與統一最終的結果是走向協調和和諧,即在事物的運動中,使所有的差異和對立逐漸消失,成為協調一致的有機整體。就形式而言,它不僅體現了其統一性,即和諧性,同時在內容的意蘊中更折射出其精神與事物本質的完整性。通過對多樣與統一的原則把握,將原本雜亂無序的事物,被導向統一與和諧,使人感受到多樣與統一所帶來的藝術美感。反之,違背了多樣與統一的原則,其體現的藝術作品就無美感而言。在客觀事物中,處處充滿了矛盾,矛盾顯現了事物差異的存在,同時差異也代表了事物間的對比效應。所以,對比是人們在和客觀世界的長期接觸中總結出來的觀察事物矛盾的法則。在視覺藝術表現中,多樣更是傳遞形象等要素所必用的表現手段。在藝術表現中,對比體現了兩個方面的功能與作用,其一,多樣對比體現了客觀事物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其二,對比真正展現了藝術表現的魅力。多樣對比成了視覺藝術中被反復運用的形式法則。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