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喆
摘 要:在我國頒布了新語文課程標準以來,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做了具體規定,那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究竟如何?是否認真地落實了新課標的要求?存在哪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應采取什么應對策略呢?作為一名從事農村小學生語文教育三年的教師,針對以上問題發表個人切身的體會和感想。
關鍵詞:新課程;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策略
想要獲取更多的知識,就需要閱讀更多的書籍,而對于環境特殊的農村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如何來使農村小學生閱讀更多的書籍呢?那就是在課外進行大量的閱讀。我國教育部201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和水平,對其應達到的課外閱讀量做了具體規定,其中第一學段(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也就是說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要不少于145萬字,并在此基礎上要求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獨立閱讀的能力,以此表明重視課外閱讀在小學生身心發展中的重要性具有深遠的意義。那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究竟如何?是否認真地落實了新課標的要求?存在哪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應采取什么應對策略呢?作為一名從事農村小學生語文教育三年的教師,針對以上問題發表個人切身的體會和感想。
1 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我校各年級的語文教師和學生的訪談,發現大部分學生對課外閱讀有濃厚的興趣,但由于一些原因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未能達到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閱讀量,因此,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很不樂觀,實在令人擔憂。總的來說存在以下問題:
1.學校圖書室建設不到位,管理不規范。雖然國家每年對教育的投資在增加,學校的硬件設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學校的圖書室卻停滯不前,圖書室空間狹小,沒有專門供學生閱讀的空間,圖書室的藏書量達不到要求,但種類不齊全。學校對圖書室的管理不規范,導致圖書室長期處于癱瘓狀態,學生不能隨意的借閱圖書。
2.學生的閱讀時間少。由于農村學生除了在校時間可以閱讀之外,其他時間都被家務活所占有,而在校時間有限,除了學習必要的功課外,課外閱讀的時間所剩無幾。
3.家庭環境不利于學生課外閱讀。大部分家長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導致對子女的課外閱讀支持力度不夠,認為閱讀課外書就是浪費時間,更談不上購買課外書了。
4.社會閱讀環境差。各鄉鎮沒有專門的閱讀室,文化設施較少,導致對課外閱讀的重視不夠。
5.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少,對課外閱讀的研究意識淺薄。由于應試教育還根深蒂固,學校的教學工作還是圍繞教科書轉,導致教師對課外閱讀的研究意識淺薄。
6.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難以養成。學生閱讀課外書囫圇吞棗,大致地瀏覽一遍,記下書中的好詞好句,這就是閱讀。
2 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問題分析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應從課外閱讀環境、課外閱讀時間、課外閱讀指導、課外閱讀習慣等四個方面來分析。
(一)課外閱讀環境
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環境就是農村地區為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提供的外在條件,包括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提供的條件。小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所以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環境主要是學校。通過對我校環境的調查,發現學校圖書室藏書量太少,適合學生借閱的書籍更少了,同時,管理不完善,很少展開有關閱讀的校園文化活動,教師由于忙于完成教科書的教授任務而不能為學生適時地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家庭是小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小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的言行舉止及家庭環境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有重要的影響。通過對我校家長和學生的訪談,發現由于家長的受教育程度、閱讀觀念和習慣導致對子女的課外閱讀支持不夠,家庭缺乏課外閱讀的物質環境。
從以上可以看出,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環境中存在的問題是造成農村小學生沒有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的主要原因。
(二)課外閱讀時間
是否擁有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對小學生是否能夠達到新課標的課外閱讀量起決定性的作用。從表面來看,農村小學生有充裕的課余時間,在校學習時間短,課后沒有補習班的活動,但是,農村小學生在校時間忙于完成學習功課,課后由于家長不支持學生閱讀課外書一般忙于做家務活,因此,農村小學生并沒有充足的時間來閱讀課外書。
(三)課外閱讀指導
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主要指導人是教師和家長。教師由于對課堂教學過多的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時間很有限,而在指導時,目的性不強,方法不夠靈活,導致學生不知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沒有用正確的閱讀方法來進行課外閱讀,從而降低了課外閱讀興趣。家長由于自身的文化程度偏低,對課外閱讀存在偏見,大部分家長認為閱讀課外書就是不務正業,因此,很少有家長為子女購買課外書;對于課外書的定義也有誤解,大部分家長認為課外書就是優秀作文集、課外練習冊等之類的書。
(四)課外閱讀習慣
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受多方面的影響,特別是課外閱讀習慣。沒有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沒有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沒有正確的閱讀方法,沒有人進行相應的引導,就無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而由于農村環境的特殊,條件有限,更難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因此,只有將以上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解決了,學生就能夠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3 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應對策略的初探
(一)學校開課外閱讀課,提供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
自農村小學實施營養午餐的計劃以來,午餐過后,大部分學生由于各種原因不回家,此時,學校可根據回家學生的多少每周開設兩節課外閱讀課,一節課用來借閱,而在另外一節課中進行閱讀交流。這樣就可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
(二)完善圖書室的設施和管理,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
結合學校的現狀,加大投入,根據學生的需要配置各類圖書,特別是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籍,和與課本知識相聯系的書籍,例如:所學課文作者寫的書籍,讓學生有書可讀。同時加強圖書室的管理,學生在校期間開放,并配備專門的指導人員,幫助學生借閱所需書籍。
(三)指導農村小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學生只有準確地運用閱讀方法,做好讀書筆記,課外閱讀才有效率。要指導學生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篩選等閱讀方法進行課外閱讀,同時讓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順序,輔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養成邊讀書邊圈圈、點點、勾勾、畫畫、寫寫的閱讀方法。
(四)引導學生選擇適合閱讀的書籍
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興趣愛好、年齡特點,及各科教學所需,對各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物進行研究,可以把書直接介紹給學生,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
(五)開展各種有關閱讀的活動,保持課外閱讀興趣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要求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同時讀有所用,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這一點,學校和教師可以經常開展一些讀書活動,如朗讀比賽、故事會等,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喜悅,同時,也可將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從而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六)學校幫助家長提升家庭閱讀氛圍
學校定期開家長會給家長介紹課外閱讀的好處,讓家長參與學校舉行的有關閱讀的活動,指導家長重視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在讀書中成熟長大。
(七)幫助農村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要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每讀一本書,一定要讀完,要邊讀邊思考,還要做好讀書筆記,寫讀書心得。同時,要培養學生愛護書報,不撕頁、不卷角、不涂抹。要注意學生的閱讀姿勢,不要在吃飯、走路、乘車、睡覺、光線太強或太暗是看書。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想改變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解決存在的問題,就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學生在各個方面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讓農村小學生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課外閱讀量,才能讓課外閱讀在農村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2011.
[2]一個小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的行動研究[D].王文卓.西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環境問題研究[D].崔素芹.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4]廣州市越秀區三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D].陳綺清.廣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5]閱讀策略與技巧[M].王增奎.1993